第687章,分根辩梢
一日功夫,说快也快。
长安百姓还在街头巷尾热议第三场比试的余韵,太极殿内,第四场较量已悄然拉开帷幕。
大殿之内,气氛凝重得几乎能拧出水来。与前三场不同,这第四场比试,草原一方竟未限定出题范围——这般“无拘无束”,
反倒让人心头发怵,谁也猜不透他们会抛出怎样的难题。更苛刻的是,大宣的答案必须优于草原,才算真正胜出,这难度,何止登天!
此次代表大宣出场的依旧是王平,可偏偏是他,让殿内众臣更添愁绪。
科举之路本就需埋首经义,王平作为佼佼者,必然将更多时间耗在圣贤书上,哪有闲心读那些“杂书闲书”?
先前苏合早已放话,比试只考常识不考经义,如今范围一广,王平的短板仿佛被无限放大,这题,怎么答?
可众臣的愁云满面,在王平眼中却算不得什么。
虽说常识题范围难测,但他未必没有胜算,至少比起殿内大半人,他的机会总要多些。
“还没比呢,谁就断定我不会?”
王平心中暗忖,正思索间,一只粗粝的手掌突然拍在他肩头,程明虎那浑厚的嗓音震得他耳朵发麻:
“小子,草原那帮人要来了,你可有准备?”
“程伯伯,苏合说的范围太广,哪能说有准备?”
王平笑着打了个哈哈——即便真有准备,也不能此刻声张,万一输了,岂不成了笑柄。
“倒也是!”
程明虎捋着胡须点头,可转眼又瞪圆牛眼盯着王平,一脸恨铁不成钢:
“天天就知道啃那些酸书,中个进士还不够,非要争那状元!现在好了,闲书没看几本,这会子抓瞎了吧?早干嘛去了!”
什么玩意?啥叫早干嘛去了?
殿内忽的一静,众人难以置信的望着程明虎,不敢相信这话能是从一个朝廷国公嘴里说出来的。
这话一出,王平顿时愣在原地,连身旁韩清瑶到了嘴边的宽慰话,也卡在喉咙里说不出来。
朝堂上,宣帝,柳夫子等人有些怔怔说不出话来,百官更是被这“本末倒置”的话气笑,一个个白眼翻得几乎要上天,冷哼声此起彼伏,若不是知道程明虎是个厚脸皮,怕早就开喷了。
把圣贤书说成酸书,还早干嘛去了?
不可理喻,简直不可理喻!
“明虎,不许胡闹!”
一旁,牛达感受着满殿“看傻子”似的目光,尴尬地挠了挠脸,先给了王平一个加油的眼神,再慌忙把程明虎拉到一边——两人回头才发现,几个老兄弟早躲得远远的,似乎生怕被傻气波及。
程明虎这一闹,倒意外冲散了殿内的凝重。
不多时,草原使臣便步入殿中。一番礼节性的寒暄后,苏合身旁那位气质愈发沉稳、被尊为“草原智者”的禄赞,凑到苏合耳边低语了几句。
苏合微微点头,目光扫过王平时,已没了几日前的外露情绪,转而向宣帝躬身道:
“陛下,第四场比试,草原想换种方式,考校王郎中观察与思辨的真功夫。”
“这是我方拟定的题目,若陛下无异议,待宣读完毕,便正式开始吧。”
说罢,他从怀中掏出一份信函,递予身旁太监——那信纸竟是熙和纸,显然是临时备好的。
太监不敢耽搁,连忙转呈给思无量。思无量先看了眼苏合,见其点头示意,又望向宣帝,待宣帝微微颔首后,才展开信函,朗声道:
“此题如下:现场有一百根粗细均匀、两端平整的圆木,请在不明显破坏木材的前提下,准确分辨每一根的根与梢。”
话音落地,殿内瞬间炸开了锅!
“这算什么题目?考辨圆木根梢,考这等题有何作用?”工部官员率先按捺不住,声音里满是不解。
“便是让老夫辨树木品类也可,辨这光秃秃的圆木根梢,还不许破坏,这不是强人所难吗?”
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臣捋着胡须,语气中满是愤懑。
“一百根啊!就算有法子,哪能保证根根都对?草原这是故意刁难!”
有官员皱着眉,忍不住拍了下朝笏。
“司农寺的诸位大人,你们可有头绪?”有人转头看向司农寺官员,却见那几位官员也是眉头紧锁,连连摇头。
他们掌管农事,却也从未听过这般离谱的考题。
一片哗然中,王平也不禁眉头紧锁,他虽有应对常识题的底气,却也没料到草原会出这样一道“偏门题”。
而苏合看着殿内的骚动,脸上依旧平静,深深地看了眼王平,缓缓补充道:
“我方已有成法,若贵方无法提出更优之法,便只能判我方胜出了。”
“王大人若是准备好了,本王就把我草原的法子说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