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回来的消息很快就在村里,乃至于岛上传开了。
这也导致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不断有渔民上门打听去捕小黄鱼的事情。
虽然说渔业协会已经在筹备之中,并且马上就要召开第一次会议,但有些人还是按捺不住,纷纷前来询问具体的出发时间。
冯晔只能一遍又一遍地解释,告诉他们具体时间还没定下来,要等协会会议召开后,大家一起商量再做决定。
并且,也得看天气和海况,还有小黄鱼小黄鱼汛期啥时候到来。
可即便如此,渔民的急切心情依旧难以平息,有不少人冒鱼开船出海打一网,看看能捕捞上来多少小黄鱼,以确定汛期是否到来。
每一天,冯晔都能收到回馈。
这些出海的人回来,总是会第一时间来他家,告诉他捕捞的情况。
终于,在十三那天,小黄鱼明显多了起来,可能是汛期已至。
这也让渔民们兴奋不已,纷纷摩拳擦掌,都恨不得这会议马上召开,好让他们尽早出发大干一场。
冯晔得到消息后,也立刻跟萧昭军他们碰了一下头,初步拟定了出发的日子。
考虑到天气和海况的因素,暂时决定会议第二天,也就是十六就出发。
当然,这一决定还需在协会会议上正式确认,以及看老天爷给不给面子。
要是万一雨势骤增,海面风浪变大,那便只能延后,毕竟安全第一。
经过了两天的焦急等待,时间终于来到了十五这天。
冯晔一大早就起来了,吃过了早饭就同他爹和哥、阿灿父子等人赶去了天后宫。
今天来的人会很多,也只有天后宫的场地才能容纳得下。
不过,雨却依旧还在下,一点也没有停息的意思,倒是给这场会议增添了一些麻烦。
天后宫内,香火缭绕,渔民们的议论声此起彼伏。
暂时还只是岛内的渔民来了,但随着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岛外的渔民也陆续抵达,还有联系好的收鲜船船主也来了。
另外,镇里也派了代表前来指导和监督。
渔业协会虽然是民间组织,但也必须在官方备案,否则就是非法组织,无法正常开展活动。
等人到的差不多,冯晔便和萧昭军等人开始清点人数,安排座位。
大家围坐在一起,目光中都透着期待和紧张。
会议正式开始。
第一项议程自然是选举协会会长和副会长、理事等职位的人选。
毫无疑问,冯晔全票当选为会长,萧昭军等人也如愿以偿被推举为副会长和理事。
另外,还选出了秘书、财务等关键岗位,确保协会运作有序。
紧接着,会议进入第二项议程、第三项议程……
最后则是讨论具体的出发时间和捕捞计划。
大家一致认为,小黄鱼汛期已至,不宜再拖延。
尽管雨未停,但海况尚可,没有大到影响航行的程度,决定明天下午两点出发。
而出发的地点,定在了卢家村码头,所有的船都在那里集结,统一行动。
当冯晔宣布了这一决定,人群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眼中闪烁着对丰收的渴望。
随后,会议在一片祥和的氛围中结束,渔民们纷纷散去,回家准备明天的出海事宜。
冯晔倒是不着急回去,他们的准备工作已经做的差不多了。
家里的事也安排得差不多,他老丈人已经到位,新招的帮手也熟悉了流程。
另外,船上所需要的船工也早就招好了,只待通知一声即可。
去年因为准备不足,到了那边才发现人手不够,后面临时找人手,不仅耽误时间,还影响了捕捞效率。
今年吸取教训,提前做好了充分准备,一口气招了近三十个临时船工。
其中,东来、东升号和紫气号都要增加人手,每艘船各加六个,其他的则放到旭日号和送货的小船上。
……
第二天,卢家村码头。
天公作美,虽然天还是阴沉沉的,随时有可能继续下,但最起码暂时停歇了。
此刻,码头上已是一片繁忙景象,船只整齐排列,船工们忙碌地检查装备,确保每项设备都处于最佳状态。
岸上,也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都是来送行的家属和村民。
冯晔站在东来号船头,目光扫过即将启航的一艘艘渔船,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豪情。
这次捕小黄鱼的行动筹备已久,如今终于要踏上征程。
时针渐渐指向两点。
他回到了驾驶室,拿起连接着海事电台的对讲器,喊道:“各船注意,检查完毕后报告,准备启航!”
声音在码头上空回荡,仿佛吹响了出征的号角。
不一会儿,各船纷纷传来准备就绪的消息。
冯晔随即大手一挥:“鸣笛,出发!”
(全书完)
完本感言
这本书写到这里就结束了。
再写下去其实也能写,后面还可以写深海捕鱼、远洋捕鱼,以及作坊的发展、船队的发展等等。
但是,再怎么写,也写不出新意了,难免会落入重复的窠臼。
所以,决定就此画上句号。
或许,也是本人写作能力的局限吧。
感谢大家一路相伴,你们的阅读和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
希望未来还能继续带给大家更多精彩的故事。
总之,就这样吧。
下本书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