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商量的结果,第二天清早,白娘子带白家齐一起来告知赵宣宣。
白家齐笑得甜,甚至准备了一份拜师礼——她亲手缝的新手绢,手绢上绣着胖嘟嘟的福娃娃。
赵宣宣看到礼物,毫不犹豫地说:“我喜欢!家齐心灵手巧,比我家巧宝的针线活强多了!”
巧宝正端着小碗,拿着勺子,跟在立哥儿屁股后面,哄立哥儿喝甜米汤冲鸡蛋。
立哥儿活泼好动,吃一口,玩一会儿。
巧宝假装凶相,用勺子敲碗,说:“不好好吃东西,等米汤凉了,灶王爷会生气,偷偷在你的糖糖里加盐,或者辣椒,你的糖糖就不甜了。”
立哥儿被吓唬,立马拿着刚捡的树叶子跑过来,张开嘴巴,再吃一勺。
赵东阳也在喝甜米汤冲鸡蛋,嘴巴大,一喝一大口,不用小勺子舀。
他笑眯眯,偏偏给巧宝拆台,说:“巧宝,你小时候也这样,一边吃,一边玩。”
“半碗饭,要喂半天。”
巧宝转头,对赵东阳挤眉弄眼,使眼色,意思是:爷爷,小声点,别让立哥儿听见,恐怕他好的不学,学坏的。
赵东阳翘着二郎腿,悠哉游哉,一边喝米汤,一边看天色。
他从来没炫耀过自己会观天象,但几十年如一日,对着天上看啊看,乐此不疲。
在他眼里,苍天是最神秘、最有力量的,因为它决定阴晴雨雪,决定民间是丰收,还是饥荒……
天看起来那么高远,但又与人间的喜怒哀乐息息相关。
恰好这时,巧宝听见赵宣宣与白家齐在商量书坊的事。
她听了两耳朵,越听越好奇, 干脆凑过去,一起商量。
立哥儿没有跟她过去,而是转身去大榕树下,蹲着小短腿,认认真真地用右手捡树叶,再用左手拿着。
这一片片小小的落叶,被他当成宝贝。
一只猫猫亦步亦趋地跟在他旁边,长尾巴高高地竖起,低头观察他收集树叶的模样,圆圆的猫脸充满疑惑,然后低头用鼻子嗅一嗅地上的叶子,又试探地用前爪挠一挠,似乎在琢磨:小娃娃捡这玩意儿干啥?没有小鱼干的香气,一看就不好吃!
立哥儿沉浸其中,捡个不停。
王玉娥担心他不懂事,乱捡虫子玩,连忙快步走过来,用大手撑住他的胳肢窝,把他提溜起来,无奈地说:“怎么乱捡地上的东西?快去洗手。”
洗完之后,她又埋怨赵东阳,说:“看见立哥儿乱捡东西,你也不管,比孩子更懒。”
赵东阳喝完碗里最后一滴甜米汤,翻个白眼,说:“我特意看着他,他又没乱跑,管那么严干啥?”
立哥儿仿佛不知道太姥姥和太姥爷因为自己而吵架,他低着头,用小手拍树叶玩,啪啪响。
王玉娥好气又好笑,说:“他背对着你,你能看清他捡啥吗?万一捡毛毛虫,咋办?”
赵东阳把碗搁旁边的小矮桌上,伸手扯一下立哥儿的小衣裳,把他扒拉过来,然后把他抱到腿上坐着,嘴巴嘟囔:“立哥儿,你太姥姥一大早就找我麻烦,你来评评理。”
“谁对了,谁错了?”
立哥儿懵懂地摇头,咧嘴笑。
赵东阳在他小脸上亲一下,又问:“太姥爷对不对?”
立哥儿不假思索地点头,响亮地附和:“对!”
赵东阳顿时笑得浑身肥肉都打颤,心满意足,十分得意,然后用眼神挑衅王玉娥,说:“你看,立哥儿也会评理了!”
王玉娥也憋不住笑,表情又明显嫌弃,顺手把他的碗拿走,免得等会儿立哥儿手脚乱动,把碗碰得掉地上去,并且在转身之前丢下两句话:“动不动就找孩子评理,谁欺负你了?比孩子更孩子气,懒得搭理你!”
面对王玉娥的背影,赵东阳撇嘴,肥肥的下巴变成好几道褶子,然后低头跟立哥儿说悄悄话。
一大一小,嘻嘻哈哈。
立哥儿忽然用小手拉扯赵东阳的胡子。
赵东阳嘴里喊“哎哟哎哟”,但又舍不得教训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