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2号,大多数跑者天还没亮就得起床了。
比赛的鸣枪时间虽然是七点半,但检录时间却是从五点半一直持续到七点一十,三万多人的检录工作,可不是开玩笑的。
匆匆洗漱过后,夏沫赶到了那座位于京城正中心的着名广场。
承载着国家象征意义的升国旗仪式并没有因为马拉松赛事而中断,今天的升旗依旧照常举行,不过升旗仪式是在广场中央的国旗杆那里举行,而马拉松的起点则位于天安门广场的东侧路。
起跑的拱门设置于广场东侧路的北侧,跑者在集结时的站位都是面向广场中轴线的,这就使得所有人都能清晰地观看升旗仪式。
大众跑者入场须通过号码布查验和人脸识别后,才能进入相应的集结区。而夏沫这些特邀运动员,则须携带本人的身份证原件,在赛前四十分钟抵达广场教员纪念堂北侧的专门检录区进行检录。
三万多人的比赛,非常考验赛事组织者的能力。为了避免拥堵,马拉松比赛都会根据报名成绩,把水平接近的跑者安排在一起,形成不同的人群分区。
这样一来,跑得快的在前面,跑得慢的在后面。那些专业选手都集中在队伍的最前方,起跑后他们可以快速散开,后面的业余选手则按照自身的节奏依次跟进,自然就形成了“梯队式”的推进。
京城马拉松也是如此,同样是按照个人成绩把这三万多人划分为A→F这么六个分区,各分区之间维持着十五米的间距。
起跑前,允许前区选手向后区移动,但禁止后区选手进入前区检录起跑。
夏沫换上参赛背心,挂上了胸前、背后两块号码布,然后把来时穿的衣服放入昨天领取的存衣包内,去存衣点进行寄存。
到了存衣点,夏沫才注意到,男性选手穿背心,女性选手穿短袖,而且跟自己这种特邀选手相比,大众跑者就只在胸前佩戴了一块号码布,背后的则没有。
出了存衣点,夏沫又碰到了杨椿龙。
杨椿龙看见夏沫胸前的号码布固定得不太规范,便用四枚别针帮他重新平整地固定了一次,这样可以避免跑步时因为号码布晃动而产生空气阻力。
没多久,董国剑和杨邵辉也过来了,稍后,何捷也露面了。
周围的大众跑者们没有围上来打扰这群大佬的交流。体育圈不同于饭圈,面对这些运动场上的大神,他们更多的都是敬畏,能近距离地看上两眼,那就心满意足了。
董国剑和杨邵辉是华夏马拉松“滇军”的核心代表。这二位既是并肩作战的队友,也是彼此激励的对手。董国剑用十五年的坚守诠释“老兵不死”,杨邵辉则以六破210的成绩宣告了“新生代崛起”。
何捷不是云省人,他来自宁省,是个三十岁的老将。但这位老将在2024年的无锡马拉松上曾以2小时06分57秒的成绩冲线,不但再次打破了他自己保持的全国纪录,还把华夏马拉松直接领入了“206时代”。
何捷的天赋或许不是最顶尖的,但他的坚持却是最难得的。从2015年首次参加全马,到如今稳居“华夏第一”,十年征战,何捷历经伤病和低谷,也面临被后辈超越的压力,但他从未想过要放弃。
众人寒暄了一阵,看了看时间,便一起过去参加检录。
进入A区后,不出意料,夏沫在这里看到了五个黑人跑者。
其中四个不是短卷发就是光头的造型,只有一个看上去就像是头领的黑人男子,顶着一头紧贴头皮的脏辫,还在额头上系了一根彩色的发带,既能增加个人的辨识度,又能吸汗保持视线清晰。
这五个黑人无一例外,都拥有着修长的四肢和细腰窄髋的流线型身材,这种体型使他们身体的冠状轴面极小,可以有效降低跑动时的风阻,同时还能减少左右摆动带来的能量损耗。
这五个人的脚下,都是一水进口大牌的全掌碳板竞速跑鞋,小腿上套着专业的马拉松压缩套,丝毫不会影响身体的灵活性和散热,看上去非常专业。
看到夏沫他们走近,彩色发带的男子发出一声不屑的冷“哼”,仰头四十五度看天,显然是看不上夏沫这些人。
人都是慕强的,这一点不论人种,不论肤色。同时人类还有个恶习,就是对于不如自己的人,大多都有点瞧不起。
何捷、董国剑、杨邵辉、杨椿龙四人参加过很多的国际马拉松赛事,对这种事早就见怪不怪了。在实力不如对方的情况下,回应也只能自取其辱,所以他们压根不打算搭理那些人。
可夏沫是什么人?他冲着彩发带竖起了大拇指,然后当着人家的面突然倒转过来,脸上依旧是笑嘻嘻的。
杨椿龙面色一变,本能的想要拉住夏沫。
夏沫可没打算惯着对方,开口就是一句字正腔圆的法语:“Je suis là ! Vous serez au mieux deuxième !(我来了,你们最多就是个亚军!)”
法语说完,夏沫又切换成英语说了一遍。那几个黑人的脸更黑了,明显是听懂了夏沫的挑衅,不过这里是华夏的地盘,他们也没敢放肆。
彩发带眼神阴沉,冲着夏沫做了一个割喉的手势,用以回应夏沫的挑衅。
夏沫没有继续搭理那些人,在杨椿龙的招呼下,侧脸向着广场中央看去。
夜色尚未完全褪去,天边出现了一缕鱼肚白,广场已经悄然苏醒。
此时的光线柔和而克制,将广场上的建筑轮廓勾勒得愈发清晰——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剪影庄重肃穆,远处的建筑群轮廓渐显,仿佛一幅水墨画卷正在眼前徐徐展开。
广场上的人群裹着厚厚的外套,或站或坐,目光却一致投向旗杆的方向,安静中透着期待。
“来了来了……”马拉松跑者们一阵骚动。
偌大的广场还沉浸在朦胧的青色里,一道铿锵有力的脚步声已碾碎清晨的寂静——国旗护卫队来了。
远远望去,护卫队员们身着笔挺的礼宾服,头顶熠熠生辉的帽徽,肩扛长枪,身姿挺拔宛若标枪,整个人仿佛与手中的武器融为一体,化作移动的雕塑。
他们踏着整齐的正步而来,每一步都像是用尺子量过的一样。整齐的步伐惊起几只早起觅食的鸽子,扑棱棱飞向了渐明的天空。
很多正在热身的跑者已经停下了动作,自觉用肃立的姿势面朝国旗杆方向站好。
随着一声清亮的口令,激昂的《义勇军进行曲》开始奏响。乐声澎湃,升旗手猛地甩开手中的旗帜,一面鲜红的华夏国旗便在晨风中缓缓舒展,像一朵骤然绽放于黎明的烈焰玫瑰,炽热而耀眼。
红旗沿着银白色的旗杆不断攀升。
随着那抹华夏红愈升愈高,在晨风中开始猎猎翻卷。
游客们和跑者很多都在和着旋律哼唱,个人的声音虽轻,但所有人加在一起,却汇成一股滚烫的洪流,在广场上空来回涌动。
数万人在国歌声中集体面向国旗行注目礼,那种场面也是非常震撼。
在这一瞬间,无论身份地位,无论年龄性别,所有人都被这庄严的场景紧紧相连,共同见证着华夏的象征冉冉升起。
随着升旗仪式结束,护卫队员们迅速转身,再次踏着铿锵有力的步伐离去,背影依旧笔挺如松,渐渐融入晨光的深处。
广场上渐渐恢复了喧闹,马拉松跑者们也开始进行各种各样的热身运动。
热身结束之后,所有人开始集结。
尽管杨椿龙极力相邀,但夏沫并没有刻意地挤到A区的前面去。
夏沫不喜欢麻烦别人。云省的队伍想必也有自己的战术安排,贸然过去只会打乱别人的节奏。
七点三十分,2025年的京城马拉松,正式鸣枪起跑。
京城马拉松采用的是一枪发令,同时起跑的办法。不过不必担心后面区域选手的成绩会受到影响,因为每一个选手都佩戴了RFId芯片,都是从个人踏过起跑毯才开始计时,而不是统一按照枪声时间计算的。
另外,除了起点之外,每五公里点、半马点、折返点,还有最后的终点,这些位置都设置了计时毯。运动员在跑进过程中,务必通过全部的计时毯,缺少任何一个计时点的成绩数据,最终的成绩都是无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