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天堂寨这边召开全体同盟大会的这段时间,那在舒城县庐镇关的慧登相部抵达了太湖县,跟那张应昌所暂时统率的中后两营换防。
几天之后,这张应昌领着中后两营的弟兄抵达了天堂寨接受整编,并顺带奖赏了此次战事的有功人员。
为了酬奖张应昌在此次太湖、宿松两县镇压反叛土寇的功绩,经王铁与王经纬、赵胜、李子建等有关高层商议,决定给予张应昌黄金一百两白银一千两锦缎若干的奖励。
除了这物质奖励之外还有权力上的奖励,张应昌被任命为军务曹的左协理官,相当于明朝的兵部左侍郎,位在李子建一人之下,并享受与李子建一样的副协统待遇。
这以前张应昌虽然是接替徐安担任铁营的总教头,但是他的级别待遇则是不如徐安,仅享受副营级的待遇,如今那张应昌也算是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有资格可以与死去的老徐坐一桌子。
...
这中营扩编为协的人员编制调整是这样的,协监军还是原来中营的监军王行俭,协部中军官则是原来的右部千总王国梁。
这王国梁那是跟随王经纬多年的嫡系班底,是王老二一手提拔起来的,而王经纬如今当着中军司的总制管着一大摊子事,肯定是没空去管中协的军务。
所以王国梁这个协部中军官的实际含权量那就是协统,对此王大帅那肯定是不乐意的,不会让王老二的轻易的将他的嫡系班底推到如此高位。
于是王大帅便以这王国梁没有担任过营级军官的工作经验,且也没有参与过大型主力会战的战斗经验为由,拒绝同意任命这王国梁担任中协的实权中军官。
王老二对此反驳了王大帅的第一点,那各营扩编之后一大把没有营级军官工作经验的千总担任协部中军,凭什么他的小弟就不行?!
不过对此王大帅提出的第二点王老二就没法反驳了,这中营在过去主要是以保护辎重妇孺为主,那确实没有怎么参与过大型主力会战。
但是王老二很敏锐的察觉出来了,这是王老大在跟他谈条件,于是这王老二很识趣的向王大帅建议,于中协设左右双中军共同管理协部军务,由王国梁出任左中军,另一个右中军则由王大帅挑选一个合适的人选。
对此王大帅欣然的同意,决定将原中营左部左司的把总王金才,提拔为协部右中军官挂营统统衔,专管协部的选锋营。
由于那王经纬担任了中军司的总制,所以这王经纬原来的两百多名老本兵也跟着王经纬一块,把编制上到了中军司这边,改编为王经纬的“总制标营”,暂定编制为六百人辖两哨三总12队。
这王铁的“亲军标营”对应的是明朝的总督标营,而这王经纬的“总制标营”则是对应的明朝的巡抚标营。
铁营这种绿林政权是军政府有他的特殊性,所以王经纬这个政权的“首相”,也不可能像明朝的阁魁那样不去触碰军权。
这也正是因为王经纬的老本兵没有像其他几个军头那样被改编为协部选锋营,所以这中协组建的选锋营王大帅的人便可以染指。
至于这中协的两个营统那就没有什么争议了,中营的两个部本来就是王大帅和王老二一人占一个。
中协左营的营统则是原来中营左部的千总周辅柱,这位兄弟那也是王大帅的老嫡系班底了,那终于也算是混出头来了。
因为一个右营的统带则是原中营右部的左司把总李锡业,此人那自然是跟随王老二多年的小老弟。
这后营扩编为协那也是按照既定的方针来,协部中军官是线国安,左营的统带是李养性,右营的统带是全节。
至于那接替梁明伦担任协监军的,则是由梁明伦向王大帅举荐的,原后营的一个资历较老的书办,崇祯五年加入铁营的山西泽州人梁兴达。
虽然两人都姓梁且还都是山西泽州人,但两人之间没有一点关系。
这梁兴达的入伙时间比老梁还要早上一段时间,但由于梁兴达的文化水平太低,铁营当时招募了不少粗通文墨的读书人,不缺他这种仅会抄抄写写的人,所以当时他只是一个普通的文员。
等到这梁明伦入伙之后,这梁兴达便迅速攀上了老梁的关系,从此之后这梁兴达也跟着一块水涨船高,于此次后营扩编正式成为铁营的高级文官之一。
这梁兴达是怎么攀上老梁的这关系的呢?!
要说这梁兴达的做法在当世也不算是过于的厚颜无耻。
这梁兴达瞧见这老梁受王大帅的重视,于是便自己伪造了一本家谱,在这份伪造的家谱中那赫然就有梁明伦的名字,并且还是他的叔叔辈,其实这梁兴达比老梁还要大几岁。
他造好这本伪造的家谱之后便去拿给梁明伦看,哭着说梁明伦是他失散多年的族叔,而梁明伦当时也在拉帮结派跟那赵胜较劲,所以便认了梁兴达这个族侄。
这种结成同盟的做法在当世被称之为“连宗”,也就是两个五百年前是一家的同姓之人,互相承认对方是自己的族亲。
这个人的前途虽然是要靠个人的努力奋斗,但有的时候也是要跟对人的,这跟对了人那不知道少走多少弯路。
...
中后两营扩编为协之后,与另外三协一样,都只是扩充编制不扩充兵员,原有的粮饷配额依旧不变。
不过这中后两协包括杨英的右协因为驻扎在天堂寨附近,没法像另外派驻山中各地的那几协部队一样,可以通过一些手段来搞钱粮扩军养兵。
毕竟天堂寨这一片是铁营中枢直接掌控的区域,如果这孔有德、杨英他们上手段搞钱粮,那这就是赤裸裸的挖铁营中枢的墙角。
这种事莫说是王铁了,哪怕王经纬兼着中协的协统,那也不可能让他们几个这么干。
但这也不代表铁营中枢不给他们资源,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铁营中枢这边到时候有余粮的话,那肯定是优先向他们这些在眼皮子底下的部队倾斜。
就比如现在,王铁和王经纬、赵胜、李子建还有梁明伦他们几个经过商议,决定在这三协原有的一营两千多人的钱粮基础之上,再给他们增加五百人的钱粮供应。
这五百人的钱粮供应就是协部选锋营的一半粮饷,这个待遇除了高迎恩的东协有之外,其他各协那是都没有的。
这个消息传到刘体纯、周兵、马进忠、慧登相那边去后那立刻就开始闹腾起来,这四个家伙一天一个呈文往天堂寨这边送,要求中枢也给他们增加五百人的钱粮配额。
不过这几个人的呈文那就如同石沉大海一般无影无踪,被王经纬他们给留中不发,甚至都没有送到王铁那里去。
后来在某次开全体军事会议的时候,这几人向王大帅询问了这事,为什么王大帅不回复他们,而王大帅听后那也是一脸的“震惊”,然后臭骂了王经纬和赵胜一顿给这几位弟兄出口恶气。
...
就在铁营这边组建中枢机构,召开同盟大会,收编友军部队、扩编各营为协的时候,朝廷那边在干嘛呢?!
其实朝廷这边那也是没有闲着。
在去年年底的时候,大明朝的两京一十三省也按照惯例派出省内的高级文官前往京师朝见天子开年会。
在年底的大朝会上,大明皇帝朱由检对去年各省官员的各项工作非常的不满意。
首先的严厉的训斥了中原各省的官员,说他们年年剿贼这贼那是越剿越多越剿越大,简直就是一群饭桶废物点心白吃朝廷的俸禄,今年要是再像往年那样全都给朕卷铺盖滚蛋!
对此中原各省的官员内心表示,皇上赶紧把我们都给罢免了,这活您瞧着谁能干就让谁来干。
然后这朱由检对那西北的陕西巡抚孙传庭先是肯定他剿灭闯贼高迎祥的功绩,紧接着又话锋一转质问孙传庭为什么不能将闯贼余部给全歼?!放跑了高一功还有高迎恩这两个大寇?!
这到底是你孙传庭能力仅限于此,还是你孙传庭想玩养寇自重的把戏?!
本来这牢孙作为巡抚是不用进京的,只需要派巡按或者是布政使进京就行了,但是这牢孙打量着他去年立了大功,想着进京面圣在朝臣面前露个脸风光一把。
可没想到这朱皇帝居然如此的离谱,这不褒奖他的功绩也就罢了,居然还反过来对他问责!
对此这牢孙也是非常的无语,那也只能是跪地磕头向朱皇帝请罪,并表示回了陕西之后要继续卖力的为皇上剿贼,把那陕西的贼全给皇上您给剿完咯!
朱皇帝对牢孙的态度非常的满意,他要的就是这种效果,于是便非常“宽宏大量”的饶恕了牢孙没能除恶务尽的“过失”。
这朱皇帝心里清楚牢孙是立了大功的,但是这朱皇帝是不能去奖赏牢孙的,因为这朱皇帝在玩“使功不如使过”的帝王权术。
朱皇帝认为如果褒奖牢孙,那这牢孙定然会骄傲自满甚至是嚣张跋扈,从此以后只会躺在功劳簿洋洋得意的不干活。
而如果反过来责备牢孙,让牢孙的心里有紧张感和压迫感,那这就像是用鞭子抽那耕田的牛马一样,牛马自然是会卖力的耕田。
也正是因为朱皇帝这种离谱的御下作风,所以这崇祯一朝基本上很少看见有朱皇帝奖赏大臣的旨意,相反那训斥问责处罚大臣的诏书那是一抓一大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