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烧汝瓷?”
惊讶过后,杨莉似乎是突然想起了什么:“前两年你给高管发的茶具,是真汝瓷,自己烧的?”
周岩笑着点了点头。
“幸亏没丢!”杨莉心有余悸地松了口气,想了想,“周总,瓷土的配方,博物馆都不知道,你是怎么搞定的?”
“查资料,大数据,”周岩笑笑,“大致的配方还是能查到的,古代运输和采矿不发达,很多地方县志会有痕迹,大数据筛选,模拟几次,复原还是没问题的。”
“那宋代瓷器巅峰,柴窑呢?”
“柴窑消失,一方面是因为经济发达技术革新,另外一方面是需要避讳。”
说着,周岩瞅了一眼车间的方向:“曦曦他们呢?”
“正在里面听制瓷师父讲解制瓷工艺呢!”
陶瓷,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后来衍生出了炻器,最后逐渐演变为瓷器。
说起来简单,但真要落于纸面上,直接就是一部大部头的史书。
工坊的制瓷师父,倒是没多赘言,只是简介了一下陶瓷历史,就带着“学徒工”们浏览制瓷工艺流程。
对于一众小朋友而言,瓷器的历史不重要,制瓷工艺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制瓷体验环节——可以玩“泥巴”。
“体验”开始之后,一众家长和某四个成年人悄悄地混进了队伍。
工坊帮着省去了诸多准备材料的工序,因此玩家们只需要将已经准备好的瓷泥放到陶轮上拉胚就可以了。
也不用喊开始,将一众小“学徒”们领到工位跟前,小家伙们就自动分配工位,开始进入牛马的角色了。
周岩倒没急着就位,而是在一众姑娘小伙中间逛了一圈。
“还别说……”周岩回头瞅了一眼正打算动手的秦若舒,“大首都的素质教育质量还是挺高的。”
“周总,提醒一句,”杨莉翻了翻白眼,“在座的除了许文馨,其他人都是星瀚附中的学生。”
“哦……”
周岩脸上有点发热,瞅了一眼“例外”的许文馨,虽然不清楚小姑娘在川蜀上的哪所初中,可无疑是在静物素描下过功夫的。
“周总,”杨莉往前凑了凑,“这次过来,没打算做点瓷器带回去?”
“当然不能空着手回去,”周岩瞅了一眼身后,找了个工位坐下,“打算做一套茶具,一个笔筒,几个茶宠,然后帮某些人实现一下小愿望。”
“你还缺茶具?”
“马上就当老师了,办公室里需要备个简易泡茶杯,茶宠、笔筒当装饰……”周岩笑笑,撸起袖子,开始玩泥巴。
在场的熟人都知道周岩是什么性格,在他开始玩泥巴之后,都没再开口。
学校办公室用的泡茶杯,周岩倒没打算做多复杂,普通造型,顶多再加上点专业特色——飞行器就可以了。
也没打算精雕细琢,因此只是拉完粗胚,就可以烘干了。
笔筒的造型稍微复杂一点,q版的无头R1布朗运动弹,底部稍微复杂一点,需要烘干粗胚二次加工之后才能挂釉。
剩下的就是茶宠了,q版的国产军用飞机集合:运五,运八,歼六,歼八,歼十以及歼二十。
虽然现代瓷器烧制号称过程可控,可周岩还是多做了几套备份,瓷器烧制变形以及走釉是不可避免的。
接下来就是“大件”了。
不规则的造型,没办法用拉胚制作,最常规的办法是制作模具,浇筑成型。
周岩显然没办法用浇筑成型的工艺,时间不允许。
只是为了避免烧制变形严重,还是得把瓷胚做成空心的。虽然不能浇筑的瓷胎,可周岩还是跟店家借了点泡沫,做了内模。
在内模表面涂上一层泥浆,烘干之后就可以继续塑形了。
还是跟普通瓷器一样,做成有模糊造型的粗胚就得烘干,烘干之后,才能做精细地刻画雕琢。
做完一个粗胚,突然发现气氛有点不太对劲,回过头,发现周围已经围满了围观的“群众”。
“怎么了,你们怎么都停了?”
“师父,”邓曦曦用木板端着自己的湿胚往前凑了一步,“上白釉之后,您能不能帮我画彩釉?”
“你们老师不是让你们自己做手工吗?”
“那个,”邓曦曦憨憨地笑笑,“可也没有禁止家长帮忙完善作品呀!”
“哦,”周岩点了点头,环顾了一下四周,发现其他童子军眼神之中也都带着几分祈求,“你们的也需要我给画彩釉?”
“谢谢周叔!”
“谢周叔……”
“……”
“就这么定了,”周岩想了想,“为了保险,建议你们多拉几个,同一个班的,造型要有所区别,别都做笔筒,雷同率太高了,像是杯子、碗、小缸之类的都可以呀……”
嘱咐了几句,回头继续捏瓷猫备份。
“冯蓓蓓同学,李金玲同学,想要什么品种的狗子?”
“哈士奇!”
冯蓓的回答让周岩着实有点意外,可转头一想,冯蓓确实有熊熊燃烧的中二之魂。
“我嘛,”李金玲想了想,“古牧,不用太大,二十公分以内……”
“明白了……”
等小朋友们手搓完瓷胚,周岩这边的“土狗”也完成好几对了,趁着闲暇,周岩还手搓了几个大熊猫抱竹子的笔筒。
接下来,就是瓷胚烘干的环节了,放以前,都是阴干,而眼下,柴都改电、气了,瓷胚烘干也改用热风了。
几十件大大小小的瓷胚,不到两个小时,就已经烘干了。
接下来,就是精雕细琢和上釉了。
为了节省时间,周岩直接加快了速度,而周围围观的小豆丁们,在提完要求之后,就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周岩的手指舞出了残影。
雕琢完,去掉大件内里的泡沫支撑,就可以上底釉了。
上完底釉,太阳已经摇摇欲坠了。
“咱们明天下午再过来吧!”
第二天上午,周岩带着小豆丁们习武,吃过午饭,才赶到瓷艺工坊。
赶到的时候,瓷器已经出炉了。
小豆丁们看着已经逐渐初具雏形的瓷胎,一股成就感油然而生。
此时的素胚还得上彩釉复烧,真正考验上釉师傅画工的时刻到了。
上彩釉的时候,周岩突然想起来一件事,抬头扫了一眼豆丁队伍里的中学生:“提问,进瓷窑烧制过程中,彩釉料发生的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我们老师说过,大多数变色都涉及化学反应。”
“答对了!”周岩笑笑,“回家可以跟老许完奖励了……”
画了整整一下午,周岩才给所有的素胚上完釉。
“剩下的就交给温度和时间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