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
这千邦进贡的万国大典还未开始的时候。
早在十日之前,
各方势力便提早布局,为这场大典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在各方势力各自心怀鬼胎中,
万国大典的日子终于到来了!
一切挖空心思的机关算尽,都要在此刻尘埃落定了!!
……
长安,
长孙府邸门前,
此时魏王李泰和晋王李治两个人站在门口,
二人是在等候着长孙无忌从府中出来,一起结伴赴宴。
不一会儿,
换上了一身华服的长孙无忌便兴致高昂的来到了李治和李泰的面前。
看到长孙无忌如此昂扬的状态后,
李治道:“舅舅您平日里并不喜欢华服,今日居然专门装扮了一番。”
“看来今日舅舅您的精神很好啊。”
听到李治的话,长孙无忌说道:“那是自然。”
“虽然你们的父皇削去了我齐国公的爵位。”
“但是并没有罢免我尚书右仆射的官职。
“如今的我,依然还是大唐的文臣之首。”
“作为百官之首,我自然不能在番邦使者们的面前丢咱们大唐的脸面。”
李泰笑道:“舅舅,恐怕不只有这个原因吧。”
长孙无忌得意道:“那是自然。”
“咱们筹谋许久,可终于等到今天了。”
“我这么高兴,更是因为我长孙无忌终于能够报那一箭之仇了!”
“当青鸟你当场作出四夷宾服的诗后,我都不敢想象现场的画面能有多么炸裂。”
“到时候青鸟你一定能获得番邦使者们的赞赏,一诗而名扬天下四海。”
“你给你父皇挣到了面子,陛下他对你的好感度肯定会超过那李恪的。”
“那李恪不过只是个区区莽夫,怎能懂得吟诗作词这些风雅韵事。”
“我现在不能想象得到那李恪出丑时候的窘态了。”
“我现在的心情还真是激动啊,”
“都有些迫不及待了。”
听到长孙无忌的话,李泰道:“放心吧舅舅。”
“那首诗你也已经看过了。”
“不管立意还是文采,都是上乘之作。”
“咱们都准备这么足了,还能出什么意外不成?”
“舅舅你就等着看吧。”
“我今日一定能一鸣惊人的。”
李治笑着对李泰道:“那我便在这里祝四哥好运了。”
“提前恭贺四哥在今日宴会上拔得头筹,名扬天下。”
……
颜府门口,
颜师古与颜之推祖孙二人坐上了马车后,
命令马夫往皇宫的方向进发。
马车之内,
颜之推对颜师古道:“孙儿,那篇《圣德颂》你可已经背熟了吗?”
颜师古道:“阿翁放心。”
“这几天的时间,我什么也没干,净背这篇文章来着。”
“早就已经烂熟于心了。”
“我现在甚至都能把这篇文章倒着背下来。”
颜之推道:“可我这心里怎么还是有些不踏实呢。。”
“总感觉哪里隐隐约约有些不对劲。”
“不行,我还是有些放心不下。”
“师古,你把藏在袖口的那篇《圣德颂》拿过来。”
“阿翁再给你看一眼。”
接过了颜师古的袖中文章后,颜之推是左读右品。
思量再三后,发现的确没有任何瑕疵了。
这下子颜之推彻底放心了下来。
颜之推道:“师古,咱们颜家能不能成为大唐第一门阀。”
“就看你今天的表现了。”
“博陵崔家、范阳卢家、荥阳郑家、太原王家、陇西李家……”
“这大姓第一的位子,也该轮到我颜家坐坐了。”
“是时候让五姓七望给我颜家腾个位置了。”
颜师古信誓旦旦的保证道:“阿翁放心。”
“这篇《圣德颂》在任何角度都无可挑剔。”
“只要这篇锦绣文章一经现世,咱们颜家的大事便能成矣。”
……
布政坊,
使团驿馆外。
虽然住在此地的西域使者有数千人之众。
但是却是秩序井然,丝毫不乱。
让人惊讶的是……
所有的使团们居然都乖乖的跟在一个车队的后面。
而最前面一马当先的,正是赞悉若领头的吐蕃车队。
这种景象就好似那赞悉若正统率着一支西域大军,正浩浩荡荡的开赴皇宫一般。
赞悉若在心中暗道:“大唐皇帝又如何?”
“今日我就给你点颜色看看。”
“只要我不开口,这些西域使者们一个也不敢接受你大唐皇帝的赐座。”
“到时候看你堂堂皇帝怎么下得来台。”
“我就是要用这件事让你唐国皇帝明白。”
“这西域的事情,到底还是我吐蕃人说了才算。”
“你这大唐的皇帝若是识相倒还好,我吐蕃便只要你大唐的一个公主下嫁。”
“若是不识相的话……”
“哼哼。”
“此时此刻,我吐蕃有十万大军正开向你大唐的边境。”
“我们吐蕃的勇士们个个骁勇。”
“数十万的大军可不是随便闹着玩的。”
“等你唐国皇帝接到边关十万火急的军情后。”
“自然就会忍痛割爱,就算是含泪也要送出一位公主下嫁到我吐蕃吧。”
“如此一来,我也算是完成了这次出使大唐的任务了。”
“相信父亲和大王都会对我出色完成了任务而感到满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