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亦附议!”丞相府主簿董厥、杨戏等一干人站出来,大喊说道。
他们是诸葛亮亲自培养的下一代官僚,深受其思想熏陶。
年轻人血气方刚,深受“兴复汉室”理想的感召,是天然的激进派,是绝对的主战派。
“陛下、丞相。”
眼见群情激愤,刘琰也是激动的说道:“臣在州郡,亲眼所见,关中屯田,连年丰稔;凉州马政,骏马成群。往日制约我军之粮草、骑兵,今已大为缓解。
国内人心思进,将士求战心切,此乃‘势’也!顺势而为,则事半而功倍!
至于东吴,只需遣一介使者陈说利害,再辅以郝昭将军严阵以待,足可令其不敢妄动。此时不伐魏,更待何时?”
现在天下兵权皆在丞相府,他实际上只是一个空壳的大将军。
可是想到当初他不过豫州鲁国一狂士,只会吃喝玩乐、高谈阔论,是刘备不嫌弃他无才,一路礼遇有加,常常随其周旋宾客。
……此等知遇之恩不能不报!
“臣也附议。”出乎意料,开口的是从魏国投靠过来不久的杨柬。
“柬在魏多年,深知其虚实。太尉华歆虽清正廉洁、见识过人,然其年事已高,听闻已不能上朝议政,即将步钟元常(钟繇,一年前去世)之后。”
“司空陈群,虽是治世之才,竭忠尽职,然其士困于廷,行事未免过于亲近世家大族。”
“太傅司马懿虽善用兵,然关中失利后,其在朝中地位已动摇,曹叡更是对其多有防范,言其鹰视狼顾之相。此等君臣不合,若此时进兵,可打其措手不及。”
杨柬是弘农杨氏之人,就是那个杨瀚的族叔,也是曹魏杨修的族弟,在前年的时候投靠了大汉。
最近这两年,除了弘农杨氏,还有河东薛氏,裴氏,柳氏,河内赵氏,以及河南尹的郑氏等一票世家派族人投靠大汉。
正是因为这些人的投靠,带来了大量的资源,关中才能这么迅速的稳定下来。
连曹魏投靠过来的人都请战了,其他的老将如吴懿,吴班等人,大臣如向朗,秦宓等人也表示了支持。
看到越来越多的人站出来支持,差不多所有人都请战了,诸葛亮缓缓走上前,殿内顿时安静下来。
“诸公之言,亮已深思。”
他凝视了一眼刘琰,陈震等人,又看向了杜理、韦诞等人,最后看向了法邈,李邈,董厥、杨戏等人,欣慰的笑了起来。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诸葛亮背诵了一段出师表的内容,心神动荡,然后转身向刘禅深深一拜:“陛下,今北方有隙,大汉文武同心,天时地利俱在,正当是用兵之时!臣请率大军征魏,讨灭逆贼,兴复汉室!”
当年在蜀中,他之所以不顾一切的北伐,是因为曹魏比大汉强的太多,拼发展差距会越来越大,只能利用战争拖住敌人,同时寻找机会。
现在大汉掌握益、雍、凉三州,以及南中、陇西,河南地大部,可以说三分之一个天下也不为过。
只要安心的发展上几年,他相信凭他的内政之能,绝对能战胜曹魏。
所以他也是在犹豫要不要等上几年,等把握更大一点?
可是今天弄这么一出,上下团结一心,他就知道不能等了,不能失了这股劲儿!
刘禅有些无措地看向诸葛亮:“相父...长安乃故都,如今初定,百废待兴,非相父坐镇不可。讨伐逆魏之事,相父何不效仿当年高祖坐镇关中,委韩信等人前出征战之故事,于长安运筹帷幄,遥控大局?”
“如此,朕……朕心亦安。”
一听诸葛亮要亲率大军征讨,他这心里就有些七上八下。
要说理政,有着蒋琬,董允等人帮助,再加上他的智商,那是一点难度都没有。
就是诸葛亮不在,他总是没有安全感,就像是做题目的时候,题目本后面的正确答案给人撕了一样。
诸葛亮闻言缓缓抬起头,眼睛温和的看向刘禅,坚定的说道:“陛下厚爱,亮,感激涕零。”
“然前线军情,瞬息万变。一城之得失,一阵之进退,皆可能牵动全局。或需诱敌深入,或需坚壁清野,或需断其粮道,或需联纵侧翼……此中千变万化,岂是往来驿马传书所能尽述?又岂是远离战场千里之外所能洞察?”
“魏之实力不下于我,非一将之勇所能承担。需统筹全局,权衡利弊,非亮亲临前线,与将士同甘共苦,无法凝聚全军之力,抓住那稍纵即逝之战机!”
“陛下,此战,关乎大汉国运。胜,则汉室兴复;败,则恐关陇不保,复退守益州。如此重担,亮,安敢托付于人?”
刘禅被这一番分析说的哑口无言,想起昔日诸葛亮对赵统的评价,于是说道:“相父……朕只是担心你的身体……此番远征,何等辛劳,不如派赵伯渊前往?”
“哈哈。”听到刘禅说起赵统,诸葛亮也是露出了微笑,“赵伯渊善攻而性矜,有胆略而资历尚浅,非其不忠不用命,只是恐诸将不服其调遣也!”
“陛下,雏鹰终须展翅,幼虎终须独行,亮,终有老去的一天,这大汉的江山,最终需要陛下独自扛起。”
他抬起头,目光灼灼,似乎对刘禅有着非凡的信心。
“既如此,相父当注意身体!朕……朕在长安,等着捷报!”
听到诸葛亮要是不要在了,一切都要靠自己,刘禅差点委屈的哭了出来。
从少年时的懵懂记事,到现在的成为一国之君,记忆里的人一个个的离去。
先是兄长刘封,二叔,三叔,然后是老爹刘备,四叔赵云,现在连最亲近的相父,也已经是两鬓斑白。
“臣,诸葛亮——领旨谢恩!”
诸葛亮深深拜下,当他抬起头时,眼中已再无半分犹豫。
只见他转身看向文武百官,厉声喝道:“传令,整军备甲,即日东征!”
朝堂之上,群臣俱是拱手领命,随后传来大喊,声震屋瓦。
“汉室兴复,在此一举!”
“汉室兴复,在此一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