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CC读书 >  历史杂烩 >   第15章 官差

官差走后,镇子像被抽走了魂魄,连风都带着滞涩的沉。老槐树下的陶罐空了,银子被收走时,沾着的葡萄皮落在泥土里,很快被几只蚂蚁拖进了树根的缝隙,仿佛要把那点甜腥彻底埋进黑暗里。

那孩子被官差牵走时,死死盯着沈砚之手里的刻刀,忽然扯着嗓子喊:“先生刻的‘心’字,最后一笔是向上挑的!我刻错了……该往上的……”声音被风扯得七零八落,像他没刻完的砚台边角。

苏卿卿蹲在绣娘的尸体旁,指尖拂过碎绢布上的小鞋印,忽然发现那印子边缘沾着点金粉——是李秀才给孩子们调的“金星墨”里的金箔碎屑。“他昨夜来过这里,”她声音哑得像磨过石头,“不止是偷钱时撞见……”

沈砚之没说话,只是把那半块“心”字石放进陶罐,又将陶罐埋回槐树根下。埋土时,指尖触到块硬物,挖出来一看,是片碎砚,砚底刻着个歪歪扭扭的“菜”字,边缘还留着孩子的牙印——是阿婆教他认“菜”字那天,他咬着石头记形状留下的。

卖菜阿婆被带走时,竹篮掉在地上,滚出几颗没卖完的青菜,菜根上的泥土沾着点暗红,和老井壁的红砂混在一起,分不清是血还是土。她忽然回头,望着孩子们手里没刻完的砚台,泪珠子砸在青石板上:“那钱……原是想给你们买更好的青石……”

柳姑娘的半串紫葡萄还挂在廊下,剩下的几颗皱巴巴的,像被人捏过的脸。沈砚之摘下一颗,捏碎在手心,紫红色的汁水里,混着点极细的石粉——是张木匠仿冒砚台用的碎青石,沾在葡萄皮上,跟着柳姑娘的袖角蹭进了柴房。灶膛里的残纸旁,果然有几粒葡萄核,被灰烬半掩着。

暮色漫进柴房时,沈砚之在李秀才的床板下摸到个木盒,里面是几十方小砚,每方砚底都刻着个名字,是镇上每个孩子的。最后一方砚还没刻完,砚石是块普通的河边青石,上面只刻了半划,像道没哭完的泪痕。

孩子们抱着自己的砚台站在院门口,直到月亮爬上井沿。有个小姑娘忽然指着井水:“月亮的边上,有个小缺口!”众人抬头看,月轮果然缺了一角,像被谁用刻刀凿过,缺口处的光晕泛着淡淡的红,映在井水里,把那方“血浸过的砚台”染得愈发沉。

沈砚之拿起刻刀,在大青石上继续刻“心”字。这次刻得极慢,每一刀都像在数着什么。刻到最后一笔时,刀刃忽然崩了个小口,溅起的石屑落在他手背上,像颗冰凉的泪。

“先生说,刻字要顺着石头的纹路走,”最小的孩子忽然开口,手里攥着块没刻过的青石,“不然石头会疼的。”

沈砚之看着手背上的石屑,忽然明白李秀才最后那笔为何拖得那么长——不是刻歪了,是顺着石头的裂纹走的,像在给石头擦眼泪。

夜风卷着牵牛花的枯瓣掠过青石,把那刚刻好的“心”字磨得微微发亮。远处传来更夫的梆子声,敲在三更的点上,咚——咚——咚——,像敲在每个人没刻完的心上。

井里的月亮渐渐圆了些,只是那点暗红总也散不去,映着石上的字,映着字里的凉,映着镇子上那些没说完的话,和再也刻不完整的日子。

天快亮时,柴房的门吱呀一声开了。苏卿卿抱着那盒刻了孩子们名字的砚台站在门口,露水打湿了她的鬓角,手里还捏着半张烧残的纸——是昨夜在灶膛灰里没看清的下半句:“……藏在孩子们的砚台底。”

她蹲下身,把一方方小砚翻过来。果然,有几方砚底的“菜”字刻痕比别处深,用细针一挑,竟挑出些碎银渣。“张木匠没骗阿婆,”苏卿卿的声音带着哭腔,“他真的把钱分进了砚台里……”

孩子们围过来,摸着自己砚底的刻痕,忽然有人哭出声:“我的砚台底是空心的!里面有张纸条!”纸条上是张木匠的字,歪歪扭扭写着“对不住孩子们,仿冒不对,钱该还,勿学我”。

沈砚之捏着那张纸条,指腹蹭过墨迹,忽然想起张木匠手心那半块“心”字石。原来他不是要烧孩子们的刻石,是想把这半块石嵌进孩子们的砚台里——那石上的刻痕,刚好能和砚底的凹槽合上。

卖菜阿婆被官差暂时放回来收拾东西时,看到那些嵌着碎银的砚台,忽然瘫坐在地。她盘在脑后的发辫散了,露出鬓角的白发,和灶台上那几根头发丝一模一样。“我早该知道的……”她抓起块“菜”字青石,往地上狠狠一砸,石片溅起时,划开了她的手心,血珠滴在石屑上,像极了张木匠手心那半块石上的暗红。

柳姑娘的“心”字石被收进证物袋时,沈砚之忽然发现石背面刻着个极小的“柳”字。那刻痕浅得几乎看不见,像是怕被人发现,又像是忍不住要留下点什么。他想起柳姑娘说“用葡萄砸了他”,原来那葡萄不仅是砸人,是想把沾着石粉的葡萄皮丢进柴房,引众人发现仿冒的秘密。

孩子们的“砚纹鞋”渐渐磨平了鞋底的花纹,红砂顺着鞋印撒在镇口的路上,像串没刻完的省略号。有孩子把那半块崩了口的刻刀捡起来,用井水慢慢磨,磨到刀刃发亮时,在河边的卵石上刻了个小小的“心”,刻完又用脚擦掉,怕被石头记住疼。

苏卿卿把李秀才床板下的木盒收进柜里,盒底压着张泛黄的纸,是镇上孩子们的花名册,每个名字旁都画着个小砚台,只有李秀才自己的名字旁,画的是口老井,井沿上歪歪扭扭写着“根”字。

沈砚之在镇上住了下来,每天教孩子们刻石。他不再刻“心”字,只教他们刻花草、刻星月、刻井边的青苔。有孩子问:“先生不刻心了吗?”他指着井里的月亮:“心在水里呢,刻深了会沉底,刻浅了会飘走,不如让它照着石头。”

井里的水越来越清,红砂慢慢沉在井底,结成薄薄的一层,像谁铺了层没刻完的朱砂砚。偶尔有葡萄皮落在井里,很快被水泡得发胀,捞起来时,石粉混着果肉,甜里带着点涩,像极了镇上人说不出的那些话。

秋末时,官差送来消息,那孩子在狱里用碎瓷片刻了满墙的“心”字,每笔最后都向上挑着,像李秀才教的那样。卖菜阿婆得了轻判,据说在牢里还帮着看管砚台证物,把沾着泥的银子擦得发亮。柳姑娘被放了回来,每天在老槐树下种新的牵牛花,说等花开了,枯瓣就会被盖住。

第一场雪落时,沈砚之在大青石上刻了最后一个字——“砚”。刻完发现,石缝里渗出水珠,冻成细小的冰粒,像嵌在字里的星星。孩子们围着青石呵气,冰粒化了,顺着刻痕流下来,在地上积成小小的一汪,映着天,映着树,映着孩子们冻红的脸蛋,像颗没被血染红过的、透亮的心。

井里的月亮终于彻底清了,白晃晃的,像块刚磨好的素砚,照着镇上的新痕旧疤,照着石上的字,也照着那些没说出口的话,在风里慢慢酿成了别的模样——不是苦,也不是甜,是石头被太阳晒暖后,慢慢透出的那点温。

开春时,柳姑娘种的牵牛花爬满了老槐树的枝桠,紫莹莹的花瓣层层叠叠,把去年枯败的痕迹遮得严严实实。有孩子踩着小板凳摘花,指尖沾了满手的紫汁,跑到沈砚之刻石的青石旁,印了个小小的花印,像给石上的“砚”字戴了朵花。

沈砚之没擦,只笑着看那花印慢慢干成浅紫色。他最近总在刻些细碎的纹路,像老井壁的裂痕,又像孩子们掌心里的纹路。有路过的客商见了,说这石纹别致,想花钱买,被他摇了摇头:“这些是石头自己长的,不能卖。”

卖菜阿婆刑满回来那天,背着个旧竹篮,里面装着几块新采的青石。孩子们围着她喊“阿婆”,她放下篮子,从怀里摸出个布包,打开是半块磨得光滑的“心”字石——是张木匠手心那半块,官府查完案,竟托人还给了她。“这石该合起来了。”她看向那孩子被带走的方向,把石片放在槐树根下,与柳姑娘那半块拼在一起,严丝合缝。

苏卿卿在柴房翻出个旧油罐,正是当年沾着阿婆头发的那个。她洗净了装菜籽油,炒菜时油香混着墨香飘出来,孩子们总说像先生刻石时的味道。有次她倒油,发现罐底沉着几粒红砂,是老井壁的那种,想来是阿婆当年烧火时,井边的泥沾在鞋底带进来的。

柳姑娘的葡萄架也抽出了新枝,她在架下埋了个陶罐,里面放着孩子们刻坏的碎砚。“等秋天结果了,就让葡萄藤把它们缠起来。”她说着,指尖划过藤条,像在抚摸什么易碎的东西。

那孩子从狱里捎来封信,字歪歪扭扭的,说自己在学刻砚,先生(狱卒)夸他刻的“心”字有股劲,不像以前总往钱眼里钻。信末画了个小小的井,井台上站着个小人,手里举着块青石,旁边写着“等我”。

沈砚之把信读给孩子们听,最小的孩子忽然问:“他回来后,还能刻‘心’字吗?”沈砚之捡起块被雨水泡软的紫花瓣,在青石上擦了擦,露出底下被花汁浸过的浅痕:“你看,石头记着好的,也记着坏的,但雨一淋,就又能刻新的了。”

入夏的某个傍晚,苏卿卿在李秀才的柴房发现了个暗格,里面藏着十几方小砚,每方都刻着完整的“心”字,笔锋圆润,带着股暖劲,是李秀才的笔迹。砚底都刻着日期,从去年春天一直到他出事前一天,像在每天给石头问安。

她把这些砚分给孩子们,拿到砚的孩子都红了眼眶。有个孩子忽然跑到井边,对着井水照那方砚:“先生刻的心,在水里会笑呢!”井水里的“心”字映着天光,果然漾着细碎的亮,像藏了满肚子的星星。

卖菜阿婆重新摆起了菜摊,竹篮里除了青菜,总躺着几块打磨光滑的青石,谁要想学刻石,她就免费给一块。有人问她不怕再惹事?她指了指沈砚之刻的那方大青石:“石头干净了,人心就跟着净了。”

柳姑娘的葡萄熟了,紫莹莹的一串挂在架下,颗颗饱满。她摘下最大的一串,放在槐树根下的“心”字石旁,像在给去年的遗憾赔个甜。风一吹,葡萄叶沙沙响,倒像石头在说“谢了”。

沈砚之的刻刀换了新的,刀刃亮得能照见人。他还是不刻“心”字,只在孩子们刻坏的砚台上补几刀,把缺角修成朵云,把裂痕改成条河。有孩子问他什么时候走,他指了指井里的月亮:“这砚台还没磨亮呢,等它能照见所有人心了,再说。”

井水静静流着,映着天,映着树,映着孩子们日渐长高的身影。石上的字被风雨磨得淡了些,却透着股温润的光,像被无数只手摸过的暖。偶尔有刻石的碎屑掉进井里,沉下去,慢慢积成新的砂,不再是红的,是带着墨香的灰,像谁把心事磨成了粉,混在水里,慢慢酿成了日子该有的模样。一日,镇上来了个神秘的古董商人,他听闻了镇上刻砚之事,对孩子们刻的砚台产生了浓厚兴趣。他在镇口摆摊收购古砚,孩子们好奇地围了过去。商人看到孩子们手中带着独特纹路的砚台,眼睛放光,开价颇高想要收购。孩子们有些心动,跑去问沈砚之。沈砚之笑着摇头,告诉孩子们这些砚台是他们成长的印记,是镇的记忆,不能轻易卖掉。古董商人并不死心,私下找到沈砚之,说这些砚台若经他之手,能让镇声名远扬。沈砚之依旧不为所动,他觉得镇的美好在于质朴,而非靠砚台的买卖来宣扬。商人无奈离去,孩子们也明白了这些砚台真正的价值。此后,他们更加用心地刻石,在砚台上留下更多关于镇的故事,而井里的水,依旧映照着镇的变迁,守护着这份宁静与温暖。

CC读书推荐阅读:大唐:从败家开始当地主三国:开局被曹操封护国瑞兽帝王绝宠:不做帝王妃(完结)十月战败,看我李景隆逆风翻盘超神特种兵王中兴之主直播:跟着后辈开开眼通古今:带国家队下场营救大将军啥!那小子竟然不想继承帝位?带着仓库去三国越战的血龙腾中华带着基地回大唐嬴政:东巡假死,皇帝换人了?全家殉国变痴傻,清醒后我权倾朝野!医妃惊世(魅王宠妻:鬼医纨绔妃)红楼:开局定亲秦可卿期待在异世界捡只英灵做妹妹穿越大乾,开局就娶三个媳妇明骑大明:最狠皇孙,老朱求我别杀了如梦令:明朝三国:摊牌了,我真不是鬼才奉孝南北朝:季汉钢铁王朝三国:刘备接错人,卧龙误入曹营兴唐七界剑皇弘宋,重生赵车神从勃兰登堡到神圣罗马帝国我家武将有数据红楼:争锋太后要逆天:将军请上榻三嫁夫君超宠的大秦:从醉花楼开始签到陨石榜开着外挂闯三国妃常淡定:废材女玩棋迹送我和亲?岳父我太想当皇帝了闺秀之媚骨生香天下抗战之召唤千军乾隆朝的造反日常大晋皇族大明寒士秦昊是什么小说响马领主:我能抽取骑砍兵种树!大明:我,崇祯皇帝,誓不上煤山布衣:打猎当上土皇帝,不爽就造反决战朝鲜一品农妃
CC读书搜藏榜:西辽崛起:封死欧洲中世纪水浒汉窝囊废因为他们缺个好哥哥超神全能兵王回到三国做强者贞观造盛世东晋:从谢道韫咏絮开始无敌赘婿:只想咸鱼的我被迫营业逍遥世子爷猛卒再造盛唐从召唤玩家开始李炎道魂最强特种兵之龙王小军阀神话三国:我的词条无限提升驻马太行侧大唐:从败家开始当地主将门:爷爷莫慌,老子真无敌了!三国:我是曹操外孙从勃兰登堡到神圣罗马帝国虚构三国系统:穿越,我用加特林反清复明帝国之鹰大唐:爱卿,您就出山吧!乱世边城一小兵男穿女:纯爷们后宫杀到头皮发麻烽火之烈焰兵锋新书开局盘点十大武将大明万户侯汉武风云之陈府二少爷最强夫婿,女帝终于翻身了!历史:刷视频吐槽历朝历代我的后宫个个是人才汉末新玄德我怀疑师妹是修仙者白泽府除妖记大安狂婿大秦从抽卡系统开始白衣钟离传半缘修道半缘君(GL)最强狼兵血脉撒满世界倾世桃花之凤凰劫【完结】萌宝:咱家狐仙是情兽我以帝魂镇国运我都快成仙了,你说让我当太子?重生之大鄫皇子重生水浒我是西门庆穿越之农家医媳明末最强走私犯无限电影世界掠夺
CC读书最新小说:大明:皇长孙,比洪武大帝更狠历史杂烩穿越后AI逼我搞文明升级只手覆明土匪冒充县令,在明末征战天下从流民到燕云王重生之从流民一路当皇帝建国澳大利亚,从袋鼠到巨龙红楼莽夫:开局退婚,暴打亲爹这个藩镇过于凶猛红妆断案:我与状元大人的探案日看故事悟人生三国:魂穿曹髦司马家你慌不慌?赘婿掌心娇九域雄皇开局迎娶双胞胎大明第一CEO重铸周魂:朕柴荣,不做短命天子明:开局造反,杀高起潜救卢象升特种兵王变扶苏:始皇帝懵了大明基建录穿越?我在大唐搞基建穿越朱元璋,率大明军队征伐天下庶子闲云志:穿回古代后只想躺平三国:开局北上求援,刘备我来了穿越古代,开局先娶三位敌国公主铁器时代:从零开始的工业革命幽冥帝阙:阴阳同仇录开局无敌:我在金营杀人如麻老子今朝,点检形骸大秦,让我魂牵梦绕大明,那个位置你坐到底!我等着汉阙孤臣我统一了战国开局家将,继承十二位遗孀联的江山,全是梗!!!大唐:我成了什么都能卖神秘商人朕的阿斗不可能这么英明!大秦轮回指南:从入门到入土再造大宋:我在靖康玩职场权谋穿越隋末,君临天下我在古代开盲盒,女帝们抢疯了明末:铁血山河穿成成济:保曹髦定三国一阙夺鼎:八皇子的帝王梦寒川霸主:我的科技帝国天幕直播:带着老祖宗一起发展三国:重生吕布从下邳开始大明巨匠烟雨龙魂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