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川城,不,如今应该称之为昭明帝国的临时都城,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盛况。
昔日略显粗犷的边陲雄城,如今张灯结彩,旌旗招展。主要街道被清扫得一尘不染,两旁挤满了自发前来观礼的百姓。他们穿着虽不华贵,却浆洗得干干净净,脸上洋溢着自豪与好奇的光彩。
“来了来了!快看,那是西域商盟的驼队!好大的排场!”
人群一阵骚动,指着远处缓缓行来的队伍。
林牧之站在重新修缮加固的城楼观礼台上,身着一袭玄色绣金纹的礼服,既显威仪,又不失他惯有的简洁利落。他俯瞰着脚下川流不息、服饰各异的使团队伍,眼神锐利中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恍惚。
短短数年,从寒川县衙那间冰冷的病房走到今天这个位置,连他自己回想起来,都觉得如同梦幻。
“牧之。”
一声轻柔的呼唤将他从思绪中拉回。
苏婉清悄无声息地来到他身侧,今日她亦盛装出席,素雅的衣裙上点缀着象征财政的银丝纹路,手持一本厚厚的礼单册子。她敏锐地捕捉到了林牧之那一瞬间的失神。
“可是觉得……有些不真实?”
林牧之转头,对上她温婉却洞察一切的目光,嘴角微扬,指尖下意识地摩挲着观礼台栏杆的金属接缝处。
“是啊。想当初,我们还在为几石粮食、几斤硫磺发愁。如今,万国使节却要向我们进献奇珍异宝。”
他压低声音。
“婉清,这礼单上的数字,怕是比我们当初玻璃换来的第一桶金,多了千倍不止吧?”
苏婉清闻言,耳尖微微泛红,不是羞涩,而是带着一种参与并见证伟大事业的激动。她翻开礼单,指尖轻点其上密密麻麻的字迹,声调微扬。
“何止千倍。西域三十六国联合进献的宝玉、骏马、地毯,折合白银恐已超过三百万两。这还只是第一批。更重要的是,他们承诺开放所有商路,关税降至最低。”
她合上册子,指尖攥紧了算盘珠子大小的册页边缘,低声道:
“只是,数目太大,我担心树大招风。皇甫嵩虽死,旧势力残余未必甘心,海外那个古国……”
林牧之瞳孔微缩,语速加快了几分。
“放心。郑知远和赵铁柱那边都已有安排。今日是昭明立威之时,更要让所有人看到,何为‘科技兴国,民生为本’的新秩序。”
他目光扫过城楼下正在接受检阅、装备着最新式后装步枪的仪仗队,语气重新变得坚定。
城门口,负责安保与迎宾的郑知远身披擦得锃亮的胸甲,手始终按在腰间刀柄上。
他面容刚毅,额角的疤痕在阳光下愈发明显,眼神如鹰隼般扫过每一个入城的使团,不放过任何一丝可疑之处。
一名副将快步上前,低声禀报:
“将军,北狄使团到了。是拓跋宏亲自带队。”
郑知远眉峰上挑,掌心因紧张而微微出汗。
“拓跋宏?他倒是有胆色。带了多少人?”
“护卫仅百人,皆是轻装,未带重武器。看神情,不像是来闹事的。”
郑知远沉吟片刻。
“按最高规格接待,但暗中盯紧。告诉兄弟们,越是这种时候,越不能松懈。别忘了,岛津义久的人也在城里。”
“是!”
副将领命而去。郑知远望向远处缓缓接近的北狄马队,领头的正是身形魁梧、卷发深目的拓跋宏。两人目光隔空相遇,拓跋宏咧嘴一笑,露出森白的牙齿,抬手拍了拍大腿,用生硬的汉语高喊:
“郑将军!别来无恙!我拓跋宏,带诚意来了!”
郑知远面色不变,只是手从刀柄上稍稍移开,抱拳回了一礼。
庆典广场一侧,特意划出的“科技展示区”人头攒动。
赵铁柱穿着他最好的一套工装,虽然依旧沾着些许洗不掉的油渍,但整个人精神抖擞。他正亲自向几位肤色黝黑、对蒸汽机原型机啧啧称奇的南洋岛国使者讲解。
“……这锅炉压力,现在稳了。活塞加了新垫圈,噪音小多了。”
他一边说,一边习惯性地反复检查着机器上的几颗关键螺栓,确保万无一失。
一名使者用结结巴巴的汉语问:
“赵大师……这铁牛,真能……自己跑,拉好多货?”
赵铁柱喉结滚动,因为激动,话反而更少了,只是重重地点头,反复说着:
“成了。真的成了。那边,有模型。”
他指向不远处一条微缩的环形轨道,上面一列小小的蒸汽火车模型正“呜呜”地冒着白烟,平稳行驶。周围围满了各国使节和孩童,发出阵阵惊叹。
正午时分,吉时已到。
浑厚的钟声响彻全城。
广场上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城楼最高处。
林牧之向前一步,苏婉清、郑知远、赵铁柱、周雨晴等核心成员肃立其后,形成一个坚实的整体。
礼官展开以新式纸张印制、文字清晰易读的诏书,朗声宣读:
“昭明立国,承天景命!今,四海宾服,万国来朝!特此公告天下,行开放之策,倡互利之盟……”
诏书内容摒弃了华丽空洞的辞藻,用词朴实,条理清晰,着重阐述了新朝将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与各国通商、交流技术、共御外侮的理念。
每念到关键处,如“减免关税”、“技术合作”、“共建海防”时,台下使节中便响起一阵压抑不住的议论声。
拓跋宏摸着下巴上的狼牙饰物,对身旁的副手低声磨了磨牙:
“听见没?不是纳贡称臣,是‘盟’。这林牧之,果然和那些中原皇帝不一样。有点意思。”
副手小声回应:
“少主,他们那铁车和火铳……”
拓跋宏眼神闪烁。
“好东西啊……得想办法换过来,或者……学过来!”
另一边,来自海外古国的使节团成员,皆穿着严谨的深色礼服,面无表情地听着翻译的解说。为首者是一名眼神深邃、留着短须的中年人,他轻轻整理着自己的白色手套,嘴角始终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礼貌微笑,看不出喜怒。
只有当礼官提到“远洋舰队将巡航至西海,确保商路畅通”时,他的指尖几不可察地颤动了一下。
诏书宣读完毕。
林牧之再次上前,面对城下万民与万使,声音平静却蕴含着不容置疑的力量,透过简单的铁皮喇叭传遍四方:
“昭明之志,不在穷兵黩武,不在称王称霸!”
“在于让百姓吃饱穿暖,在于让孩童有书可读,在于让匠人匠心闪耀,在于让天下英才,皆有用武之地!”
“今日诸位所见之火车、火枪、蒸汽机,绝非终点, merely a beginning(仅仅是一个开始)!”
他偶尔夹杂的、来自另一个世界的词汇,让台下众人微微一愣,随即爆发出更热烈的欢呼。这种陌生感,反而更增添了他话语的神秘与权威。
“愿从今日始,我等携手,共创新世!”
“万国来朝,朝的是民生福祉,朝的是天下大同!”
“昭明,与诸君共勉!”
话音落下,广场上寂静了一瞬。
随即,雷鸣般的欢呼声如山呼海啸般爆发开来。
“昭明万岁!”
“共创新世!”
百姓们激动地挥舞着手臂,许多老人甚至热泪盈眶。他们是从寒川最初的饥荒与马贼威胁中熬过来的,最懂得今天这一切何等来之不易。
各国使节也大多被这气氛感染,或真心或假意地躬身行礼。
唯有那海外古国的使节首领,在弯腰的刹那,与林牧之投向远处的目光有一瞬间的交汇。
他嘴角的弧度似乎微妙地加深了一些,那眼神,不像是在朝拜一位新崛起的共主,更像是在评估一件……有趣的藏品。
林牧之心中微微一凛。
盛大的庆典之下,暗流依旧汹涌。
万国来朝,是荣耀的加冕,却也可能是更大风暴来临的前奏。
他深吸一口气,将这份警惕压入心底,脸上重新浮现出自信从容的笑容,向台下挥手致意。
脚下的寒川城,正以前所未有的活力脉动着,如同那台刚刚解决了缺陷、开始稳定输出的蒸汽机,轰鸣着,驶向不可知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