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牧之在天坛发出的争霸宣言,如同惊雷滚过天际,迅速传遍了四方。这份宣言,不再是含蓄的外交辞令,而是寒川帝国明确无误地亮出了自己的战略底牌和雄心壮志。它既是对内凝聚人心的战鼓,也是对外划下红线的檄文。宣言的余波尚未平息,寒川帝国便迎来了其在新战略格局下的第一个实质性盟友的投靠与第一个公开敌人的挑衅。这两起几乎同时发生的事件,如同试金石,检验着寒川新战略的成色,也预示着未来争霸之路的坎坷与复杂。
首先传来的,是一个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的好消息。
时值早春,帝国东南最重要的港口——望海城,迎来了一支规模不大但规格极高的外国使团船队。船队悬挂的旗帜,是南洋重要岛国南暹罗王国的孔雀王旗。使团首领,是南暹罗国王的胞弟,亲王纳黎文。与以往礼节性的访问不同,此次南暹罗使团带来了国王的亲笔国书和丰厚的礼物,其态度之谦恭、目的之明确,令负责接待的礼部官员和坐镇望海城的水师都督郑啸海都感到有些惊讶。
欢迎仪式在修缮一新的望海港举行。当纳黎文亲王踏上码头,看到港口内停泊的几艘寒川新式炮舰和远处船坞中“洪荒级”二号舰那巨大的轮廓时,眼中闪过一丝难以掩饰的震撼。在都督府举行的宴会上,纳黎文亲王没有过多寒暄,直接向郑啸海和陪同的工部侍郎李岩(陈烁的得力助手,负责东南工造事务)表明了来意。
纳黎文亲王举起酒杯,用流利的汉语,语气诚恳中带着一丝急切:“郑都督,李侍郎,外臣此次奉王兄之命前来,实为救我南暹罗于水火!”他环顾左右,压低声音,“奥伦特及其爪牙维尔德公国,近年来对我南暹罗逼迫日甚!其商船队在我海域横行无忌,强占良港为补给站,更扶持我国内反对势力,意图颠覆王权!其所谓‘联合巡逻’,更是将战舰开到我国都门口耀武扬威!我南暹罗国小力弱,难以独抗……”
他深吸一口气,目光灼灼地看向郑啸海:“皇帝陛下日前之宣言,如暗夜明灯,传至我国,举国振奋!王兄与朝中重臣一致认为,唯有仰仗寒川天朝之威仪与仁义,方能保我社稷存续! 故,特遣外臣前来,恳请与天朝缔结盟约!我南暹罗愿开放所有港口为天朝舰船补给休整,提供最优厚的贸易条件,并……并恳请天朝派遣军事顾问,助我训练水师,共建海防!”
说着,纳黎文亲王呈上了国王国书和一份详细的盟约草案。草案中,南暹罗不仅承诺了军事和贸易上的全面合作,甚至暗示在关键时刻可提供境内基地的使用权。
郑啸海与李岩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惊喜与凝重。南暹罗虽是小国,但其地理位置极其重要,扼守南洋通往印度洋的咽喉要道之一。若能将其纳入盟友体系,寒川在南洋的战略态势将大为改善,等于在奥伦特的包围网上钉下了一颗坚实的楔子!
郑啸海沉稳回应:“亲王殿下深明大义,我朝陛下素来以仁德待邻邦。贵国所求,事关重大,本督需即刻奏报朝廷,请陛下圣裁。然,我寒川水师,绝不会坐视友邦受欺凌!”他当即下令,加强在望海城与南暹罗之间航道的巡逻,以示支持。
消息以六百里加急送至京城。林牧之览奏后,在御书房召见核心重臣。户部尚书王玄策首先表示支持:“陛下,南暹罗地理位置关键,其物产(如稻米、锡矿、香料)亦对我有益。结此盟友,可破奥伦特南洋封锁之一角,打开局面,所费有限,而获利甚巨!”
大将军郑知远从军事角度补充:“此地若得,我水师前出西洋,便有了跳板与依托!当速派精干人员,助其整军经武,将其打造为我可靠之前哨!”
情报司主官皇甫嵩则阴恻恻地提醒:“陛下,此乃好事,然需防其反复。需在援助同时,加强渗透与控制,确保其为我所用,而非养虎为患。”
林牧之沉吟片刻,决断道:“南暹罗主动来投,此乃天赐良机,亦是我新战略初见成效之明证!准其所请!着礼部、兵部、工部协同,与南暹罗使团详议盟约细则。可派遣军事顾问团,出售部分防御性舰艇,助其巩固海防。务使其感受到我寒川之诚意与力量,成为我南洋战略之坚定基石!”
旨意下达,寒川与南暹罗的结盟谈判迅速推进。南暹罗,成为了寒川在“群雄逐鹿”时代正式缔结的第一个盟友,标志着寒川的“广交远朋”战略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然而,就在寒川为赢得第一个盟友而欢欣鼓舞之际,北方边境的警钟再次以更急促的频率敲响,第一个公开的、强大的敌人,露出了它狰狞的面目。
初春的北疆,积雪未融。一封沾着血污和硝烟味的特急军报,由双马轮换、日夜兼程的信使送到了兵部衙门。军报来自北境都督府,守将的笔迹因激动而略显潦草:“急报!奥伦特帝国陆军准将蒙巴顿,率其所谓‘军事观察团’及白狼部叛军主力约五千骑,悍然越过界碑,袭击我朔风城外围防线!敌装备精良,配有奥伦特制式野战炮十余门!我军虽奋力抵抗,然敌火力凶猛,且战术刁钻,第一道防线已被突破!朔风城危在旦夕!臣等誓与城池共存亡,恳请朝廷火速发兵救援!”
与军报同时送达的,还有皇甫嵩通过秘密渠道获得的确切情报:此次袭击,绝非简单的蛮族扰边,而是奥伦特帝国经过周密策划的一次战略性试探和挑衅! 那位蒙巴顿准将,是奥伦特军中以激进和冒险着称的少壮派军官,其行动很可能得到了国内更高层的默许。奥伦特的目的,就是要测试寒川在北境的防御决心和实力,并以此向所有观望者展示,谁敢亲近寒川,必将遭到无情打击!
消息传来,朝野震惊!奥伦特终于撕下了伪装,直接以军事力量介入边境冲突!这已不是代理人的战争,而是近乎直接的军事对抗!
承天殿内,气氛瞬间剑拔弩张。大将军郑知远怒发冲冠,声震屋瓦:“陛下!奥伦特欺人太甚!竟敢公然犯境!此乃对我寒川之宣战!若再不予以迎头痛击,国威何存?臣请旨,亲率京营精锐并北境边军,北上迎敌,定要将那蒙巴顿的首级悬于朔风城头!让奥伦特知道,我寒川的疆土,寸土不让!”
这一次,连一向持重的王玄策也面色凝重,不再反对用兵:“陛下,奥伦特此举,意在震慑南暹罗等潜在盟友,并牵制我海洋战略。若我示弱,则刚打开的外交局面恐将崩溃!此战,必须打,而且要打赢!”
然而,皇甫嵩却提出了更阴险的建议:“陛下,郑将军、王尚书所言极是。然,正面击溃蒙巴顿不难,难在如何让奥伦特付出更大代价且不敢再犯。臣有一策:可密令北境我军,佯装不敌,诱敌深入,待其远离边境,补给线拉长,再断其归路,联合黑狼、灰狼部,将其全歼于境内!如此,既可重创敌军,又可对外宣称是剿灭叛军,避免与奥伦特彻底撕破脸,为我争取更多备战时间。”
工造总局会办大臣陈烁则从技术层面保证:“陛下,北境边军已换装部分新式‘雷火铳’和轻型野战炮,火力上绝不逊于敌军。粮草军械,工造司可全力保障!”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林牧之身上。南方的盟友需要信心,北方的敌人需要教训。这第一场与直接强敌的较量,如何定夺,至关重要。
林牧之站在巨大的北境地图前,目光冰冷地注视着朔风城的位置。良久,他转过身,脸上没有任何愤怒,只有一种近乎冷酷的平静和决断。
“奥伦特想试探,朕便让它试个明白!”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金属般的质感,“然,如何回应,须有章法。”
“旨意如下:
一、 北境都督府,依皇甫嵩之策,诱敌深入,务求全歼! 但要掌握分寸,不可让敌军真正威胁朔风城根本。要让那蒙巴顿,有来无回!
二、 郑知远,不必亲征。 选派一员善战且稳重之将领,持朕节钺,前往北境督战,协调各部,确保此战必胜!
三、 礼部,即刻照会奥伦特驻我国使节,提出最强烈抗议! 斥其纵容军官擅启边衅,破坏和平!要求其立即召回蒙巴顿,并严惩相关责任人!态度要强硬,但措辞留有余地。
四、 通告南暹罗使团及各国使节, 详述奥伦特之侵略行径,彰显我被迫自卫之立场!此战,不仅要打赢,更要赢得道义!”
林牧之的策略,清晰而老辣:军事上坚决反击,战术上巧妙设伏,政治上占据主动,外交上孤立对手。他要通过这一仗,既狠狠打击奥伦特的嚣张气焰,巩固北疆,又向新盟友和观望者展示寒川的决心、实力和智慧,同时避免过早陷入与奥伦特的全面战争。
旨意飞驰北疆。寒川北境边军依计行事,伴装溃退,将骄狂的蒙巴顿所部引入了预设的伏击圈。一场精心策划的反击战,在朔风城外的雪原上激烈展开。新式“雷火铳”的轰鸣声,第一次在与奥伦特正规军辅助力量的交锋中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