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与反密码的惊心较量,让寒川高层领略了情报战场上智力博弈的极致。然而,随着与奥伦特帝国对抗的深入,皇甫嵩及其领导的“暗影坊”逐渐意识到,对手的威胁并不仅限于窃取机密或破译通信这种“硬”攻击。一种更为隐蔽、更具渗透性,且难以防范的新型威胁,正悄然蔓延——它不直接攻击军队或设施,而是旨在影响人心、动摇意志、扭曲认知。一场围绕信息传播主导权的、更为复杂的“软”战争,拉开了序幕。这,便是早期的 “信息战” 。
这场战争的硝烟,最初并非在朝堂或边境升起,而是在市井巷陌、茶楼酒肆之间弥漫开来。
这一日,负责监控民间舆情的情报司下属“风闻曹”主事,面色凝重地将一份汇总报告呈送至皇甫嵩案头。报告记载了近期在寒川主城及几个重要港口城市流传的几则“谣言”:
其一,称工造总局为赶制新式战舰,强征民夫,克扣工钱,致使工匠死伤甚众,怨声载道。
其二,绘声绘色地描述“镇海堡”远征军如何在“望归岛”上欺凌土着,强占土地,杀戮无辜,形同匪类。
其三,暗中诋毁皇帝林牧之穷兵黩武,为虚无缥缈的“远洋梦想”,耗尽国库,加赋于民,致使民生凋敝。
其四,更为阴险的是,散布言论称寒川格致学院所学的西方算学、格物之学,乃是“奇技淫巧”,背离祖宗法度,长此以往,将导致寒川子弟数典忘祖,国将不国。
这些流言蜚语,初听似是市井无知之徒的闲谈,但“风闻曹”细查之下,发现其传播颇有章法:往往先由一些身份不明、口音各异的外来人在酒馆茶肆中“无意”提起,再由一些本地无赖添油加醋,迅速扩散。其内容真假掺半(如远征军与土着确有摩擦,但被严重夸大扭曲),极具煽动性和迷惑性。
皇甫嵩敏锐地嗅到了其中浓烈的阴谋气息。他立即进宫,将报告呈给林牧之,并陈述了自己的判断:“陛下,此绝非寻常流言!其内容精准针对我朝国策要害——科技兴邦、海外拓殖、与西人交流,意在离间君臣、挑动民怨、瓦解士气!手法娴熟,传播有序,背后必有黑手,十之八九,与奥伦特脱不了干系!此乃攻心之战!”
林牧之览报,眉头紧锁。他深知,刀兵之患,可见可防;然这唇舌之剑,无形无影,却能腐蚀根基。若任其流传,恐使寒川上下离心,多年励精图治之成果,将毁于一旦。他沉声道:“皇甫爱卿所虑极是。此风不可长!然,如何应对?若一味禁绝打压,恐更显心虚,适得其反。”
就在君臣商议对策之时,又一起事件加剧了局势的严峻性。寒川派往西域进行友好贸易的一支商队,在途中其携带的货物(主要是瓷器、丝绸)中,被混入了一批精心伪造的“密信”,信中以寒川边将的口吻,流露出对西域某小邦的领土野心和轻蔑态度。这批伪造信件在西域被“偶然”发现,顿时引起轩然大波,险些引发外交冲突。虽经寒川使臣极力澄清,但猜疑的种子已然播下。
情报司顺藤摸瓜,发现伪造信件的纸张、墨迹乃至印章模仿技术都极为高超,绝非寻常势力所能为。这进一步证实了,对手正在系统性地利用信息进行破坏。
面对这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挑战,林牧之召集了皇甫嵩、陈烁、王玄策等重臣,举行了一次紧急御前会议。
王玄策忧心忡忡:“陛下,流言猛于虎!尤其是诋毁科技兴邦之论,若在士林与民间形成思潮,将动摇国本!必须严厉查禁,抓捕造谣之徒!”
陈烁则从另一角度思考:“堵不如疏。对手散播谣言,是因惧我发展。我等何不主动发声,以正视听?可将工造司成就、海外拓殖之意义、与西人交流之所得,编成通俗易懂的文书、说唱词本,广为传播,让百姓知晓利害,明辨是非。”
皇甫嵩阴冷地补充:“王相、陈大人所言皆有道理。然,仅靠查禁与宣教,恐难根除。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臣已令‘暗影坊’设立‘舆情司’,专司此类信息攻防。其一,严密监控舆情,快速溯源,揪出幕后黑手,予以雷霆打击,震慑宵小。其二,研究对手弱点,主动制造并散播对其不利之信息,如揭露其伪善、内部矛盾等,乱其阵脚。其三,拉拢、影响西域等地有影响力的部落首领、学者、商人,通过他们之口,传递于我有利之言论。”
林牧之静听完毕,综合各方意见,做出了战略部署:
“诸卿之议,可并行不悖。旨意如下:”
“一、内部澄清,巩固共识。 王玄策,着你礼部会同格致学院,组织学者撰写文章,通过官报、学堂、乡绅宣讲等渠道,系统阐述科技兴邦之必要性、海外拓殖之战略意义,用事实和数据说话,争取民心。对格物之学,要强调其‘经世致用’,源于华夏格物致知传统,消除‘数典忘祖’之谬论。”
“二、外部辟谣,主动出击。 皇甫嵩,你‘舆情司’立即行动。对内,严查流言源头,抓捕首要分子,公开审理,揭露其背景与目的,以儆效尤。对外,针对西域伪造信事件,不仅要澄清,更要反向揭露奥伦特挑拨离间之阴谋,可适当散播奥伦特在西域扩张野心的信息,使其成为众矢之的。”
“三、构建渠道,掌握话语。 陈烁,你工造司与商队联系紧密,可挑选忠诚可靠之商人,赋予其传播正面信息之任务。同时,加强与西域等地友好学者、部落的交流,邀请其来访,让其亲眼目睹寒川之发展,其言自有公信力。”
“四、法律保障,划定红线。 刑部需修订律例,明确‘散布谣言、蛊惑人心、危害国家安全’为重罪,依法严惩。”
一场围绕信息控制与反制的早期“信息战”全面打响。
寒川内部,官方的宣传机器开动,关于新式农具增产、磺胺药救人、海外获得珍贵资源的正面报道开始出现在官方邸报和街头巷尾的说书人口中。几起制造“工造司虐工”谣言的案件被迅速侦破,案犯被公开处决,其与境外势力勾结的证据被公布,起到了强大的震慑作用。
在外部,寒川驻西域的使臣积极活动,不仅澄清了伪造信事件,还巧妙地散布了关于奥伦特商队在一些部落强买强卖、傲慢无礼的“传闻”,成功地将西域部分势力的不满情绪引向了奥伦特。寒川商队也奉命,在贸易之余,向当地首领赠送精美的寒川器物,并讲述寒川皇帝仁德、国家富足的故事,塑造正面形象。
“暗影坊”的“舆情司”更是展开了隐秘行动。他们模仿奥伦特使馆人员的笔迹和口吻,伪造了一些显示奥伦特内部对远征寒川意见分歧、甚至轻视某些盟邦的“内部通信”,并通过特殊渠道让其“意外”流传出去,在奥伦特的势力范围内制造了不少麻烦,牵制了其精力。
这场信息领域的攻防战,虽无刀光剑影,却激烈异常。寒川在经历了初期的被动后,逐渐摸索出应对之道,开始扭转舆论劣势。
数月后,林牧之在听取皇甫嵩关于舆情渐趋平稳的汇报后,意味深长地对众臣说:“今日之争,让朕深知,国之疆域,非独山川河海,更在于人心向背与天下公论。奥伦特此策,可谓毒辣。然,我寒川若能以正理明事实固内,以智谋巧手腕御外,则其蛊惑之技,终难撼我根基。此‘信息战’之教训,当为后世之鉴。”
早期的“信息战”,让寒川的统治者们第一次系统性地认识到掌控舆论和塑造认知的重要性。这不仅是情报工作的延伸,更是国家软实力和战略传播能力的体现。寒川在这片新的战场上,从猝不及防到初步站稳脚跟,为其在未来更复杂的国际环境中维护自身利益,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争夺话语权的斗争,自此成为寒帝国战略博弈中不可或缺的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