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系共振”效应的显现,标志着寒川的科技兴邦事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它不再仅仅是依靠国家力量推动的线性发展,而是演变成了一个具有自我演化能力、各环节相互滋养的有机生态系统。军工技术惠及民生,基础研究反哺应用,军民融合深化,创新活力在跨界碰撞中迸发。寒川的国力,如同滚雪球般,在科技创新的内核驱动下,持续而稳定地增长。北境边防稳固,海疆威慑初成,内部政通人和,一派盛世气象。
然而,就在这看似臻于完美的时刻,一场看似寻常的人事变动,却触发了寒川最高决策层对“科技兴邦”这一根本国策最为深刻的一次历史性反思与前瞻。
工造总局大臣禽滑略,这位寒川科技事业的擎天巨柱,因年事已高和常年呕心沥血的操劳,在一次视察新建的“龙吟”级战舰船坞时,突发晕厥。虽经华棠全力救治转危为安,但太医令明确告知,禽公身体已不堪重负,亟需静养。
消息传出,举国关切。林牧之亲临府邸探望,握着老臣枯瘦的手,望着他苍老而依旧闪烁着智慧光芒的双眼,心中百感交集。禽滑略的这次病倒,不仅仅是一位重臣的健康问题,它像一个尖锐的提示,迫使林牧之和整个寒川统治阶层直面一个终极问题:当第一代开创者们逐渐老去,他们所缔造的这套庞大而精密的科技体系,其生命力究竟能延续多久?其根基究竟有多深?
林牧之没有沉浸在伤感中,他以此为契机,在禽滑略病情稍稳后,召开了一次极为特殊的 “观星阁夜话” 。与会者仅有林牧之、卧榻的禽滑略(特许乘舆至阁)、华棠、王玄策、墨翟以及数名已被确认为下一代核心的年轻俊杰,如陈远、云苓、石莹等。没有繁文缛节,只有推心置腹的交谈。
林牧之首先开口,语气深沉:“滑略一病,朕心甚忧。然,此忧非独为滑略一人,更为我寒川之未来。回想当年,我等白手起家,凭一腔热血,开创这科技兴邦之路。如今基业初成,然开创者老矣。朕常自问:我等所植之树,其根可深?可经风雨?可庇后世?”
卧于榻上的禽滑略,声音虚弱却清晰:“陛下所虑,亦是老臣之思。老臣此生,所幸者,非造出几样利器,而乃与陛下、诸公一同,为我寒川立下规矩,建起体系,播下种子。然,树之生命,不在其粗,而在其根须能否深入大地,不断汲取养分。我寒川科技之树,其根须,便是源源不断之人才,代代相传之精神,与融入血脉之创新本能。老臣观陈远、石莹等后辈,其才思之敏,魄力之雄,已胜我当年。此乃最深之根,最可慰之事。”
华棠接过话头,从医道角度阐释:“陛下,禽公所言极是。人体有自愈之能,国家亦需有自我更新之力。我寒川医药体系,如今已非仅靠老臣一人支撑,云苓等年轻一代,已能独当一面,且其见解,常有青出于蓝之处。此乃体系健康之象。关键在于,能否形成一种传统,让求真、仁爱、创新的精神,如血脉般,自然流淌于后来者心中。”
王玄策从治理层面补充:“臣观户部与地方官署,年轻官员处理政务,已能熟练运用数据说话,注重效率与公平,此乃科技兴邦潜移默化之功。制度已成惯性,此惯性若为善,则为强大之生命力。”
墨翟则仰望观星阁穹顶的星图,充满哲思地说:“格物之道,贵在薪火相传,更贵在超越前人。我辈已为后学划定了已知之疆域,然,真正的希望,在于他们能勇敢地迈向未知的星空。我寒川科技之树,若要常青,其枝叶必须敢于探向现行体系之外,甚至……挑战我等定下的一些‘规矩’。”
陈远、云苓等年轻代表也坦诚表达了他们的思考与困惑,既有对前辈的崇敬,也有对未来的憧憬和跃跃欲试的挑战欲。
这次深夜长谈,没有做出任何具体决策,却完成了一次至关重要的 “精神交接” 与 “战略共识” 的升华。它清晰地表明,寒川的科技事业,其根基已经超越了任何个人,深深植入了制度、文化和一代代人才的成长基因之中。
翌日,林牧之在朝会上,宣布了两项意味深长的决定:
第一,准予禽滑略静养,同时晋升其最得力的弟子、已在实际主持工造总局日常工作的陈烁为 “工造总局会办大臣” ,署理全局事务。这并非简单的权力交接,而是体系内自然生长出的新领导核心的正式确认。
第二,颁布《寒川科技传承与创新宪章》。此宪章超越以往任何具体法规,它庄严宣告:
? 科技兴邦为寒川永续之国本,后世君主与臣工,须恪守不渝。
? 建立“元老顾问”与“青年才俊”共商国是的常设机制,保障政策的连续性与创新活力。
? 鼓励对现有知识体系的质疑与超越,设立“探索未知基金”,专门支持颠覆性、前瞻性研究。
? 将每年禽滑略病愈之日,定为“寒川科技反思日”,举国上下回顾得失,展望未来。
这两项决定,象征着寒川的科技事业,正式从 “开创时代” 迈入了 “传承与超越时代” 。
数月后,当禽滑略身体好转,在林牧之的搀扶下,再次来到“龙吟”战舰的船坞,看到陈烁正指挥着新一代工匠和学子,热火朝天地建造更先进的战舰,并讨论着利用风帆与初步蒸汽动力结合的大胆设想时,老臣的脸上露出了无比欣慰的笑容。他对林牧之说:“陛下,臣可放心矣。此树之根,已深扎于我寒川沃土,其生生不息之势,已成。”
林牧之遥望着远方海天一色的地平线,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踏实与豪情。他深知,第二卷“科技兴邦”的宏大叙事,至此已圆满落幕。它不仅仅留下了一支强大的军队、一个繁荣的经济、一套完善的制度,更留下了一种深入民族骨髓的创新基因、一种面向未来的文明姿态。
他回到宫中,铺开一卷空白的诏书,提笔蘸墨,以遒劲的笔力写下: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以渺渺之身,承天命,继祖德,赖文武同心,万民协力,历十余载寒暑,终成‘科技兴邦’之伟业。此业之成,非为朕一人之功,乃集天下智慧,汇世代心血所致。今,科技之树,已根深叶茂,体系之轮,已顺畅运转。此卷既终,然强国之路,永无竟时。”
“自即日起,寒川当以科技兴邦之基业,开启‘铁血争霸’之新篇!以此科技之剑,护我文明之火;以此创新之魂,竞逐天下大势!”
“布告中外,咸使闻知。钦此!”
诏书颁布,钟鼓齐鸣。寒川的历史,翻开了全新的一页。在科技之树深深扎根、未来之路清晰延展的壮阔图景中,庄严落幕。而铁血传奇,已在那海平面上升起的朝阳映照下,拉开了波澜壮阔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