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过菜市场时,她犹豫了一下,还是买了些简单的青菜和面条——一个人吃饭,总是提不起兴致做饭。推开家门的那一刻,她愣在了门口。厨房里飘出熟悉的红烧肉香气,灶台前一个系着碎花围裙的熟悉身影正在忙碌。孙婷婷听到开门声转过身,手里还拿着锅铲,脸上带着温暖的笑意:苗苗回来啦?快去洗手,饭马上就好。
阿姨!苏苗苗惊喜地放下书包,您怎么来了?都没提前说一声。孙婷婷擦了擦手,慈爱地摸摸她的头:清清说她要出差一段时间,怕你一个人吃不好饭,非要我过来照顾你几天。说着,她指了指客厅角落的几个袋子,苏建国还特意去乡下买了土鸡蛋和老母鸡,说要给你补补身子。这时苏苗苗才注意到,家里已经焕然一新。阳台上的绿萝刚浇过水,叶片上还挂着水珠;书桌上的书本被整理得整整齐齐;就连她昨天换下来还没来得及洗的衣服,也已经晾在了阳台上,随风轻轻摆动。快尝尝这个红烧肉,孙婷婷夹了一大块肉放到她碗里,记得你小时候最爱吃我做的这个。
苏苗苗眼睛微微发酸。自从母亲去世后,她已经很久没有感受过这种回家就有热饭吃的温暖了。她低头默默吃饭,生怕一抬头就会让眼泪掉下来。而此时的内蒙古草原上,何世清正迎着风沙勘察场地。当地牧民巴特尔教她辨认草场类型,她认真地在笔记本上记录着每种植物的特性。
傍晚收工时,她的手机终于有了一丝信号,收到孙婷婷发来的照片:餐桌上摆着丰盛的三菜一汤,苏苗苗正在盛饭,侧脸带着浅浅的笑意。何世清放心地笑了,收起手机,继续投入到工作中。
接下来的日子,孙婷婷把两个姑娘的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每天清晨,她总是第一个起床,熬上小米粥,蒸好包子,然后才叫苏苗苗起床吃饭。等苏苗苗去上学后,她就去菜市场挑选最新鲜的食材,变着花样准备晚餐。有时苏苗苗下课早,会陪着孙婷婷一起去买菜。菜市场的大妈们都认识了这个和蔼的阿姨,总会多给一把小葱或几根香菜。
您女儿真漂亮,卖菜的大妈夸道,在哪里上学啊?孙婷婷总是骄傲地回答:在南京大学念书呢,学中文的。
苏苗苗在一旁听着,心里暖暖的。她想起小时候,母亲也是这样带着她买菜,逢人便夸她成绩好。如今,这份母爱以另一种方式延续着。
半个月后,何世清从内蒙古回来,皮肤晒黑了些,但精神很好。她带回来许多特产:奶酪、牛肉干,还有一条柔软的羊毛围巾。
苗苗,这是给你的,她笑着说,内蒙古的晚上特别冷,我总想着你怕冷。孙婷婷做了一桌好菜为他们接风。饭桌上,何世清兴致勃勃地讲着草原上的见闻:牧民们如何驯马,如何在星空下唱歌,如何用最传统的方式制作奶酪。
苏苗苗听得入神,连饭都忘了吃。对了,何世清突然想起什么,我接了一个新项目,是云南一个古镇的保护性开发。下个月可能还要去一趟。孙婷婷给她夹了块鱼:工作再忙也要注意身体。你看你,又瘦了。
没事的妈妈,何世清笑道,有您照顾我们,我放心得很。晚饭后,苏苗苗在厨房洗碗,听见客厅里何世清在和孙婷婷小声说话:妈,谢谢您来照顾苗苗。我知道您在家也忙......
傻孩子,孙婷婷的声音很温柔,苗苗就像我另一个女儿。你们好好的,我就开心。
你不在的时候,孙阿姨教会我好多。苏苗苗展示着新学的烹饪手艺,她说,要让你回来就能吃上热乎饭。何世清眼眶微热。
她注意到阳台上新添的多肉植物,书架上按时间顺序排列的校刊,还有冰箱上贴着的便条——孙婷婷细心地标注着各种食材的保质期。
这个家,在大家的共同经营下,变得越来越温馨。又一个春天来临的时候,何世清已经能够游刃有余地平衡学业和事业。她牵头成立的清源规划工作室在业内小有名气,而苏苗苗的文学作品也开始在更大的平台发表。某个周末的清晨,何世清在书房处理工作邮件,苏苗苗在阳台修剪花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