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在上海的初秋,依然是带着微凉的湿气,苏州河畔的红船被脚手架围了起来,竹制的架子上还挂着工人师傅们的蓝布工装,风一吹轻轻晃动,像一面面小小的旗帜。修缮工人的锤子声此起彼伏,敲在船板上的回响,像穿越半世纪的心跳,一下下撞在岸边的石阶上。

司徒倩站在岸边,手里攥着块刚买的桂花糖糕,油纸袋传来淡淡的甜香。她看着工人们小心翼翼地剥离船底的旧漆,那些暗红的漆皮卷曲着脱落,露出下面浅黄的木质,像揭开一层尘封的记忆。

忽然,听见一声惊呼——负责清理船尾暗格的老木匠直起身,手里捧着个锈迹斑斑的铁皮盒,盒盖与盒身被铁锈粘成一团,边角还卡着半片干枯的玉兰花瓣,花瓣边缘带着点浅褐,像是被岁月吻过的痕迹。

这个铁皮盒子被铁锈裹得严实,老木匠用扳手撬了好一会儿才打开,扬起一阵呛人的灰尘,带着霉味和桐油混合的气息,引得旁边的小徒弟忍不住打了个喷嚏。

盒子里面整齐地码着几封泛黄的信,信封边缘已经脆化,稍一触碰就簌簌掉渣,上面的邮戳是1949年的香江,盖着“维多利亚港”的红色印记,边缘还有当年邮局盖戳时不小心沾到的墨点。

而且,在最上面的一封信,收信人是“司徒远亲启”,字迹力透纸背,笔锋带着股韧劲,寄信人署名处,赫然写着“许世昌”。

“这是爷爷写给外公的信。”司徒倩的指尖抚过脆硬的纸页,指腹的温度似乎能让沉睡的字迹苏醒,字墨迹却是在岁月里晕开了。

但是,仍能清楚地看出开头的字:“亨利集团欲炸红船,恐伤及婉清,速将进步人士转移至法租界仓库,钥匙在戏箱第三格,箱底垫着块蓝印花布……”

信纸中间还有着处深深的褶皱,像是被人紧急攥过,留下的指痕边缘微微发黑,想来是当年读信人太过急切,指甲都掐进了纸里。

这时,传呼机刚好震动了起来,“嘀嘀”声在空旷的河畔格外清晰,司徒倩从斜挎的帆布包里掏出它。

只见屏幕上跳动着许峰的消息,带着香江的晨雾:“爷爷的书房找到份密约,签字人有林兆堂。”她低头看了看手里还没吃完的桂花糖糕,甜香似乎也淡了几分。

林兆堂——那个在香江商界以“慈善家”面目示人的老头,总在春节寄来香江的腊味,去年还捐了笔钱给红船修缮,此刻想来,那些用红绳捆着的腊肠,竟都裹着糖衣般的伪装。

这些工人们还在清理暗格,老木匠的徒弟又从里面摸出个小小的日记本,巴掌大小,封皮是米白色的绸缎,上面绣着朵枯萎的玉兰花,丝线已经发黑,却能看出当年绣时用了深浅不一的蓝线,想来盛开时定是极美的。

当她翻开第一页,是姨婆司徒婉清的字迹,娟秀却有力:“1949年秋,红船泊港,林兆堂登船检查,穿件深灰西装,袖口磨得发亮,袖中藏有炸药引信,与港警陈家豪阴谋地交换彼此眼色时,袖口露出半枚亨利集团的徽章,黄铜的,闪着冷光……”字里行间还夹着片干枯的紫荆花瓣,想来是当年从香港带来的。

然而,在香江的许家老宅,客厅里的吊扇慢悠悠转着,扬起桌上宣纸的边角。许峰正对着台灯研究那份泛黄的密约,台灯的玻璃罩上积着层薄灰,还是前几日佣人擦过的。

这羊皮纸的边缘已经磨损,卷成波浪状,却仍能看清英资财团的烫金印章,像只沉墨的眼睛一样,以及“事成之后,赠予林兆堂香江码头三成股份”的条款,字迹是用羽毛笔写的,墨色发乌,笔画间带着些犹豫,像是下笔时心里藏着不可言明秘密。

而且,标注着签约日期是1983年,正是中英谈判最胶着的时刻,爷爷的日记本就摊在旁边,其中一页写着“英资躁动,港人惶惶,今日街市菜价又涨了两毛”,字迹潦草,透着股焦虑。

“林兆堂不仅参与了1949年炸船,”陈宇的声音带着愤怒,把份调查报告拍在桌上,纸张边缘都被拍得发卷,露出里面夹着的几张老照片,“1983年他还想联合英资,趁谈判动荡低价收购红船旧址,建英资会所,合同都拟好了,连门口的石狮子样式都选好了,只等政策空隙签字。”

初秋,天气总会多变,在窗外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打在老宅的琉璃瓦上,发出细碎的声响,檐角的铜铃被风吹得轻轻摇晃,声儿有些哑,像是哭了太久。

许峰想起小时候,林兆堂总带着糖果来家里,是香江“奇华饼家”的牛油曲奇,铁盒上印着金色的花纹,打开时还有层薄纸裹着。

他总摸着自己的头说“许家的后生要多学学香江的规矩”,那时的糖甜得发腻,粘在牙上要含好一会儿才化,此刻想来,竟带着铁锈般的腥气,像密约上未干的墨迹。

突然,大哥大电话响起,黑色的机身在桌上震动,电流声里混着雨形成渲噐声,是上海公安警方的张队长:“司徒小姐找到的日记里,提到林兆堂有个同伙,是当年香江警署的探长,叫陈国雄。档案显示,这人1949年负责红船周边的巡逻,腰间总挂着串黄铜钥匙。”

许峰握着电话的手猛地收紧,指节捏得发白,大哥大的棱角硌得掌心有些疼。陈家豪——那个在第一卷里勾结黑帮打压移民的港警,去年还在报纸上发表文章“缅怀英治时代”,配着张穿警服的照片,笑得一脸得意。

原来,早在四十年前就与林家纠缠不清。他忽然明白,所谓的阶层冲突,从来不是一朝一夕的偶然,而是几代人精心编织的阴谋,像密约上的羽毛笔,一笔一划都浸着算计,连墨水都带着股铜臭味。

与此同时,上海的公安局档案室,空气里弥漫着旧纸张的味道,墙角的铁柜上摆着盆仙人掌绿得发亮。

司徒倩和张队长——张彬正在翻阅1949年的卷宗,那些牛皮纸档案袋上积着薄尘,标签上的字迹已经模糊,得凑近了才看得清。

这位张队长穿着件灰色中山装,袖口卷到小臂,露出里面洗得发白的衬衫。泛黄的档案里,一张模糊的黑白照片掉了出来,落在桌上的搪瓷杯旁,杯沿还留着圈茶渍。

只见黑白照片上:红船的甲板上,年轻的林兆堂穿着西装,领口别着朵康乃馨,花瓣边缘有些蔫了,正与个穿警服的人握手,那人的肩章编号是“735”,与陈家豪父亲的档案记录完全一致,连左胸口袋露出的怀表链都分毫不差,表链上还挂着个小小的十字架吊坠。

“陈家豪的父亲当年是香江警署的探长,”张彬队长指着照片下的注释,钢笔尖在纸页上轻轻点着,留下个浅浅的墨点。

“负责红船在港期间的‘安全检查’,实则为亨利集团监视船上人员,日记里提到的‘搜查’,其实是在确认进步人士的位置,每次来都要假装翻查戏箱里的戏服,实则在数里面的戏服件数——那是他们约定的暗号。”

司徒倩的传呼机又震动起来,是许峰的消息:“林兆堂今早在香江召开记者会,说要捐赠巨款修复红船,洗白自己。”

她望着照片里林兆堂虚伪的笑脸,嘴角微微上扬,眼神却冷得像冰,伸手拂了拂落在卷宗上的灰尘。

忽然,在这一刻,想起林晓曼前几日说的“我爸总在深夜烧旧文件,纸灰里能看见‘红船’两个字,烧的时候还总念叨‘那船不该留’”,原来那些灰烬里,藏着半世纪的罪恶,烧不尽的是字迹的烙印,像船板上的刻痕,越磨越清晰。

此刻,在香江的记者会现场,一切宴会设在半岛酒店的大厅,水晶灯折射出炫目的光,照得地上的红地毯像条发光的河。

林兆堂穿着定制西装,袖口绣着自己的名字缩写“LZt”,站在“亨利集团慈善基金”的横幅下,对着镜头侃侃而谈。

他手里的发言稿边缘被手指捻得有些卷:“修复红船,是为了纪念沪港两地的深厚情谊,我祖父辈就与红船渊源颇深,当年还曾捐过木材呢。”

而且,他身后的大屏幕上,正播放着伪造的“林氏家族与红船渊源”纪录片,画面里他与穿戏服的演员合影,笑得一脸慈祥,演员穿的戏服还是租来的,领口的盘扣都快掉了。

许峰带着密约和爷爷的信闯进来时,皮鞋踩在地毯上几乎没声,直到他站在台前,闪光灯才瞬间聚焦在他身上,像突然亮起的探照灯。

“林先生,”他举起密约复印件,纸张在他手中微微颤抖,不是害怕,是愤怒,“1983年你与英资的密约,还需要我念给大家听吗?‘以慈善之名收购红船,实则作为英资在沪情报站,定期汇报船上人员往来’——这一条,够不够清楚?”

顿时,现场一片哗然,记者们的提问声像潮水般涌来,有的相机差点从三脚架上掉下来。

这林兆堂的当场脸色瞬间惨白,握着发言稿的手开始发抖,纸张边缘被捏出褶皱,像朵枯萎的花。

许峰步步紧逼,将1949年的信摔在他面前的茶几上,茶杯里的水都溅了出来:“你父亲当年没炸毁的红船,你现在想用钱买下来,继续当英资的傀儡?这封信里写的‘林兆堂携引信登船,袖口藏有亨利徽章’,你敢说不是你父亲?”

正在此时,人群外传来警笛声,由远及近,刺破宴会厅的喧嚣,惊得水晶灯都像是晃了晃。廉政公署的人穿过记者群,将逮捕令放在林兆堂面前,蓝色的印章在灯光下格外醒目。

这林老头瘫坐在椅子上,看着屏幕上自己伪造的“慈善事迹”,突然发出一声凄厉的笑,假牙都差点掉出来,混着旁边侍者打翻的咖啡香,透着股狼狈:“许世昌当年没炸死,他的孙子还是找上门了……这红船,就是我们林家的催命符!”

近段日子,在上海的红船上,修缮工作仍在继续。工人们正在给船板刷上新的桐油,浅黄的木质渐渐变成深褐,散发着清冽的香气,引得几只麻雀落在脚手架上,歪着头看。

司徒倩把姨婆的日记交给文物局的人时,天边正升起晚霞,给船板镀上一层金边,像给往事描了道温暖的轮廓。

这天,她身上穿了件浅蓝的的确良衬衫,袖口挽着,露出手腕上的细银镯子,是自己母亲留下的首饰。

傍晚时分,林晓曼提着个食盒走来,竹编的盒子上还缠着红绳,里面是刚出炉的桂花糕,带着甜香热气透过缝隙钻出来。她语气平和地说:“阿倩,我整理父亲遗物时,在樟木箱的夹层里找到这个,想着你可能还没吃晚饭。”

她递过来的是个录音带,黑色的外壳有些磨损,标签上的字迹是用圆珠笔写的:“1984年,与陈家豪通话”,末尾还画了个小小的叉。

接着,她按下录音机播放键,录音机发出“滋滋”的电流声,随后传出林兆堂阴狠的声音,带着点气喘,像是刚跑过步:“中英联合声明快签了,赶紧把红船的旧账销毁,尤其是你父亲当年的签字记录,藏在码头仓库第三排货架的铁盒里,别让许家翻出来……不然我们俩都得去坐牢!”

司徒倩的传呼机震动,是许峰的消息带着释然:“林兆堂已认罪,陈家豪的父亲——陈国雄当年的罪证也找到了,是他亲手在红船底装的炸药引信,工具还藏在香江仔的旧船坞里。”

她看到消息之后,抬头望着夕阳下的红船,船帆的影子在水面上轻轻摇晃,像婴儿的摇篮。

忽然明白,所谓的和解,不是遗忘,而是让真相在阳光下无所遁形,像船底的旧漆,剥离后才能露出原本的木质,干净而坚实。

此时此刻,香江的许家老宅,许峰正在整理爷爷的遗物,窗台上摆着盆茉莉,开得正香。

在一个旧皮箱的夹层里,他找到张全家福:爷爷穿着长衫,袖口磨出了毛边,姨婆梳着发髻,插着支银簪,父亲还是个孩童,被姨婆抱在怀里,穿着件小褂子,旁边站着个扎羊角辫的小女孩,手里抱着玉兰花,花瓣上还沾着点露水的痕迹。

而且,背面是他爷爷的字迹,带着点水渍,像是当年不小心滴上的茶水:“1955年,婉清带女儿回沪探亲,船票已备好,买了婉清爱吃的南翔小笼,她总说上海的醋比香江的酸够味。”

原来,姨婆当年曾想带女儿回上海,却因年轻时林兆堂的阻挠未能成行——日记里记着“林某散布谣言,称红船有传染病,码头扣了我们的行李,连给婉清母亲带的杏仁饼都被没收了”。

那个小女孩,正是许峰从未见过的姑姑许玉兰,后来随丈夫定居加拿大,去年才通过玉兰基金联系上许家,寄来的照片里,她的女儿也抱着玉兰花,眉眼像极了姨婆,笑起来眼角有个小小的梨涡。

这会儿,“大哥大”电话的声音响起,接通听到是姑姑从加拿大打来的,通话中信号声里混着孩子的笑声,像串串银铃响:“阿峰,我带女儿回上海看红船,好不好?她在课本里地图读到看到过的地方,总问是不是外婆当年待过的地方,还说要带块船上的木头回来当纪念呢。”

此刻,许峰望着全家福里姑姑稚嫩的笑脸,眼眶突然发热,喉结滚动了一下:“好,我在红船等你们,给你们唱《牡丹亭》,是姨婆教爷爷的那段,爷爷总说姨婆唱到‘花面交相映’时,眼睛亮得像星星。”

然而,在上海的音乐学院,司徒倩正在给学生们讲《红船往事》,黑板上写着工整的板书,旁边还画了朵小小的玉兰花。

这里的教室还配装着吊扇,并且缓缓地转动着,扬起粉笔末的微尘,落在学生们的笔记本上。

而讲台的投影仪上,1949年的密信与1984年的中英联合声明并排放着,形成跨越四十年的呼应。

“红船不仅是艘船,”她指着屏幕上的玉兰花图案,声音清晰而坚定,“是沪港两地血脉相连的见证,是进步人士用勇气守护的信念,就像这教室里的桂花香,不管飘到哪里,根都扎在同一片土里。”

传呼机刚好在震动,又是许峰来的消息:“下周带我姑姑回沪,一起给红船揭幕。已订好船票,还是当年爷爷坐的那艘‘沪港轮’,二等舱,靠窗的位置,能看见日落。”

司徒倩的目光扫过窗外,玉兰花在秋风中轻轻摇曳,花瓣落在窗台上,像无数双眼睛在微笑,其中有外公的,有姨婆的,还有那些未曾谋面的进步人士的,温柔而坚定。

果然,到了红船修缮完成的那天,沪港两地的媒体都来了,摄像机的镜头闪个不停。

许峰带着姑姑和表妹站在船头,姑姑穿着月白色旗袍,领口绣着朵玉兰,和照片里的姨婆几乎一模一样。

司徒倩穿着外公留下的戏服,水袖是新绣的玉兰,针脚细密,是前几日趁着晚上有空绣的。

她唱起了《牡丹亭》的“游园”段:“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在舞动水袖翻飞间,他的姑姑突然捂住嘴,泪水落在表妹手中的玉兰花上——那是许峰特意从香江带来的,与当年姨婆喜欢的品种一模一样,花瓣边缘带着淡淡的粉,像少女害羞时的脸颊。

“妈妈总说,”姑姑哽咽着,用手帕擦了擦眼角,手帕上绣着“沪港”两个字,“外婆的水袖能甩到船舷外,就像现在这样,她说那是在给上海的亲人打招呼,告诉他们‘我回来了’。”

他的表妹当即举起相机拍摄,这是台上海产的“海鸥”牌,把这一幕定格在胶片上,背景里,维多利亚港与苏州河的水波,在阳光下连成一片,分不清哪滴属于香江,哪滴来自黄浦,只觉得都闪着暖暖的光。

而傍晚的一个庆功宴,设在河畔的露天餐厅,风里带着桂花香,桌上的白瓷碗里盛着莲子羹甜丝丝的。

张彬队长应邀也带来了最新消息:“林兆堂的案子牵扯出一批英资旧账,香江廉政公署正在重新调查,当年参与红船事件的人,一个都跑不了。”

许峰和司徒倩相视而笑,手里的玻璃杯轻轻一碰,发出清脆的声响,酒液里映着红船的影子,像半个世纪的恩怨,终于化作杯中月,清澈而明亮。

这时,陈宇端着酒杯走来,身后跟着司徒雄和林晓曼。司徒雄的伤已经好得差不多,正用筷子夹起块桂花糕,吃得香甜,嘴角沾了点糕粉:“许少,重庆大厦的粤剧文化馆,下个月开工,图纸上特意留了个展柜,放红船的模型,还打算挂张还打算挂张1949年红船初航时的老照片,照片上能看到我祖父站在船头的身影,他总说那是“红船精神的起点”。

林晓曼的胳膊上还留着浅褐色的疤痕,却笑得灿烂,手里拿着份申请表:“我申请加入玉兰基金,负责整理红船的史料。我爸造的孽,我用一辈子来补。”她的目光落在许峰和司徒倩交握的手上,那里,两块玉佩拼成的玉兰花,在灯光下熠熠生辉,映得两人的指尖都泛着暖光。

到了深夜的红船上,灯笼的光晕在水面上摇晃,把船板照得明明灭灭。

许峰和司徒倩并肩坐着,面前摆着两份文件:一份是粤港文化基金的年度计划,上面列着资助的学员名单,有香江的,也有上海的;另一份是《红船保护条例》的草案,边角写着密密麻麻的修改意见。

“爷爷和外公没做完的事,”许峰的指尖划过“沪港合作”字样,墨色在灯光下泛着光泽,“我们继续做。”

司徒倩的传呼机震动,是香江的消息:“许氏地产与上海文旅局签约,共同开发红船文旅项目。”

她望着水面上红船的倒影,与岸边的灯火交相辉映,忽然想起外公日记里的最后一句话:“待风波平息,玉兰花开,自会重逢。”此刻,岸边的玉兰虽已过了花期,枝头却结满了饱满的花苞,像在孕育着新的希望。

CC读书推荐阅读:百亿豪门穿兽世,投喂对象抢疯了边疆小卒的逆天崛起以死谢罪?重生后全宗门跪求原谅晚来情谊深二次元之斩神调包后,狼山小公主大杀四方宠爱太多太难选离婚吧,别耽误我泡小鲜肉万界保管员:开局穿梭机被曝光修为尽废后,我被逼退出宗门处处找茬?侯府小姐我不当了婚礼当天,老公朋友圈官宣白月光了穿越古代,我被团宠了瘸腿大师姐带着宗门飞升了海贼:这个海军强到离谱黑神话西游:神佛!吃俺老孙一棍圣子大人没有心我到民国当间谍周易哲学渣了腹黑女后我的诸天无限流,从要你狗命开始气运被夺后,她虐哭宗门所有人医妃归来:重生嫡女杀疯了!断亲单开族谱,柔弱表小姐不好欺神医娘亲一出门,各地大佬追着宠斗罗:穿成唐三姐姐后我封神了长相思之寒柳依依九叔:简化金光咒,晒太阳就变强女神异闻录:书与命运的彼方废材巫女的鬼怪们港综:称霸香江从庙街开始娱乐:息影五年!我的女粉丝全是一线明星?港综:普通道士?随手就是五雷咒超兽武装:轮回者的系统无拘无束游走诸天快穿:病娇反派又被宿主撩迷糊了斗罗:趁雪帝落难,忽悠她做老婆被宗门诬陷后大师姐杀疯了武夫借剑无限之我的金主真难哄爱与租约快穿:满级大佬,在线追夫爱情公寓:我的幸福生活烧火丫鬟嫁东宫:太子,求你疼我薅光系统羊毛后,她飞升了古墓新娘,冥王宠得心慌慌你人皇幡都冒邪气了,还装赘婿?AI说:卷什么?躺平才可能躺赢特种姐妹穿七零,给列强亿点震撼
CC读书搜藏榜:这个宗门大有问题承光集亮剑:团长听我解释,我真是群演穿书:救赎疯批男主后,剧情崩了什么?我和二狗子杀遍了诸天hp:和德拉科相爱相杀的那些年快穿:宿主为远离小黑屋一路狂奔网游之幻兽使一吻定情,总裁的天价影后穿书后踢开男主,抱紧反派大腿重生复仇:我与夫人分天下红色王座圣骑士编年史1961刚刚入职的我获得了系统报告帝君,您的下属又想搞恋爱脑药神,从我不是药神开始蜜之仇九尾灾荒年:娘子有空间,婆家宠上天仙缘无双传晚来情谊深游云惊凤不求长生,只为称帝几度夕阳生HP:救世主今天又在消极怠工我隔着月亮,慢慢回头望火影:岩石巨人吊打高达兔兔生存记夜夜笙歌,公主殿下专宠暗卫白描情书邪修师妹拯救了全宗门赛博朋克:战争步行者插翅难逃,又被疯批世子逮回去了为君倾心绝世冥王妃网游——屠龙巫师八零大佬别虐了,夫人才是白月光美漫:从疯人院毕业后做蝙蝠侠凤朝华快穿之女配咸鱼人生皇女请回家偏执!疯批!真千金是朵黑莲花重生清冷貌美少年练习生后去选秀我在相声社团当团宠千户待嫁幸好正当时重生之千金小姐养成系你已进入选择模式刘一的仙途奇缘反派他每天都想欺师灭祖HP:掠夺者们有被迫害妄想症
CC读书最新小说:母亲是赤脚医生说好和离,绿茶将军怎么又吃醋了少歌:咸鱼世子,百晓堂最强赘婿游戏入侵:一心求死的我杀穿副本呆女觉醒阴阳眼,捉鬼续命闯阴间四合院:白莲花傻娥子,我全都要民俗规则怪谈:我的纸扎能通神大秦:咸鱼皇子,靠躺平登顶金榜龙阙执念师火影,我!漩涡鸣人,叛逃木叶!雷布朗多的诸天之旅重生之风云情劫千金归来,她用科技封神港综:从钵兰街走出的大佬快穿之典当人生替嫁成凰:皇后娘娘是男的!甜!被陵总听见心声宠上天天擎:我的道侣是圣女后异僭之书满天星辰也不及你她来时又逢春四合院:李震岳同志,当代霍去病不准开窗别人啃老我啃小,后妈在年代暴富灯红酒绿的街市树与海:开拓,旅行,音乐快穿:末日恶女在年代文里杀疯了寻仙,没有外挂你修什么仙?玄鹰刍氏自传从六零到现代:老公儿子都老啦天才家族与凡人操盘手云影仙踪梦未休修仙大门派穿成冷宫皇子:从挨打到打皇帝宝可梦:训练家长路漫漫沪城来的娇气千金,拿捏冷面糙汉四合院:51开局,截胡秦淮茹发配流放:战神将军赖上我野菜,拿来吧你!不是?!你管这叫辅助系?!穿书后情敌们都能听见我心声其实我们不曾爱过双重生后,专戳极品婆家心窝子不说了,师尊接我回家了穿女装被朋友妈妈当成儿媳妇墨雨棠梨崩铁:从智识令使到自由星神退婚当天,我觉醒神级天赋崩坏:这不对吧?我怎么在土木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