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来自倭国银山的白银,如同及时雨般,滋润了清漓宏大的基建计划,也让户部尚书那几根岌岌可危的头发暂时得以保全。
然而,这巨大的财富洪流并未停歇。
就在京津大道通车、格物院筹建事宜紧锣密鼓地进行之时,来自海外的加密信函,再次由秘密渠道送到了清漓的御案上。
信依旧是陈长风的笔迹,但语气比上一次更加沉稳,也透露出更重大的信息。
信的开头先是报喜:第二批满载白银的船队,规模较第一批更大,已从倭国启航,预计两月内可抵津港。
看到这里,清漓的嘴角就忍不住上扬,仿佛已经看到了内库和国库再次被填满的景象,户部尚书要是知道,怕是做梦都能笑醒。
但接下来的内容,就让清漓的神色变得严肃起来。陈长风详细汇报了目前倭国的现状。
他们凭借突袭和装备优势,确实击败了倭国的主力军队,控制了银山和几个重要港口,倭王也名义上表示了臣服。
然而,这种统治是脆弱而不稳固的。倭国各地仍有零星的抵抗,贵族势力盘根错节,底层民众也并未完全归心。陈长风直言不讳地指出:
「……陛下,倭国虽小,然民风彪悍,且性隐忍记仇。若我军长期驻扎,耗费巨大,且易生变故;若此时撤军,恐其休养生息数年,便可恢复元气,届时必成我大齐海疆之心腹大患,银山亦恐得而复失。故,臣恳请陛下明示:朝廷对倭国之策,究竟为何?若只为掠取银矿,臣等可再加紧开采数月,然后携巨利撤回,弃守倭岛。若陛下欲将倭国永绝后患,纳入版图,则需调整方略,增派兵力,进行彻底之清算与统治,此非臣眼下区区数千人马所能胜任,需朝廷早作定夺与安排。」
这无疑是一个战略性的抉择。是杀鸡取卵,还是彻底消化?
清漓几乎没有任何犹豫。作为一个灵魂来自现代、深知某个岛国未来可能带来何等麻烦的穿越者,她怎么可能放过这个将威胁扼杀在摇篮里、并一举获得巨大资源和战略缓冲地的机会?
陈长风的信最后,还附上了一个看似私人,实则关乎重大的请示:
「……另,臣之身份,于大齐境内已属‘亡故’,如今于海外行事,名不正则言不顺。日后若陛下欲经营倭地,臣当以何身份示人?伏乞陛下明示。……」
这段话写得含蓄,但清漓一眼就看穿了陈长风的潜台词:他想要一个正式、光明正大且足够分量的身份,来名正言顺地接管和统治倭国这片新打下来的疆土。
他不想再做隐藏在阴影里的“白手套”,而是希望走到台前,成为封疆大吏般的存在。
“这个陈长风……倒是会抓时机。”清漓轻笑一声,并未感到不悦,反而欣赏这种有野心、有能力且懂得适时提出要求的下属。有能力的人想要匹配的权位,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她的目光再次落到那幅巨大的海疆舆图上,倭国的位置被她用朱笔重重圈了起来。心中一个清晰而决绝的计划瞬间成型。
“来人!传韦擎宇即刻进宫!”
不久后,一身戎装、风尘仆仆刚从京郊大营赶来的韦擎宇,恭敬地站在清漓面前。
“韦将军,京郊新军操练得如何了?”清漓开门见山。
“回陛下!三万新军,已熟悉新式火器操作,阵列严整,士气高昂!尤其是陛下从南疆调来的那八千狼兵为基础组建的水师陆战营,更是水性精熟,悍勇无畏!”韦擎宇声音洪亮,带着军人特有的铿锵。
“很好!”清漓满意地点点头,手指点向地图上的倭国,“朕给你一个新任务,一个比守京城更刺激的任务。”
韦擎宇眼神瞬间亮了起来,充满了渴望。
“你即刻持朕虎符,前往天津卫,汇合已在港内休整、由南疆狼兵为骨干组建的远洋水师。整备舰队,补充给养,特别是炮弹火药,给朕能带多少带多少! 然后,扬帆东渡,去与唐婉茹汇合!”
韦擎宇呼吸一促:“陛下是要……彻底解决倭国?”
“不错!”清漓目光锐利,“朕不要击溃,不要臣服,朕要的是——荡平! 要将倭国这个名号,从地图上彻底抹去!让它变成我大齐一个新的行省——琉球省!”
“臣,万死不辞!”韦擎宇激动地单膝跪地,这对于任何一个将领来说,都是开疆拓土、名垂青史的绝世功勋!
“记住朕的交代,”清漓语气森然,“对倭作战,不必讲究什么仁义之师的风度,也不必吝啬弹药。给朕用火炮覆盖! 凡是抵抗的城池、据点,先用炮火给朕犁一遍!最大限度地减少我军将士的伤亡,朕希望看到的是零伤亡,或者接近零伤亡的捷报!能用炮弹解决的问题,绝不用将士的性命去填!”
“是!陛下仁爱,体恤将士!臣明白!”韦擎宇深深吸了一口气,感受到女帝陛下与以往任何君主都不同的战争理念——极度重视己方士兵的生命。
“攻占之后,清算务必彻底。”清漓继续吩咐,声音冰冷,“所有参与过侵犯我海疆、杀害我百姓的倭国战犯,无论官职大小,一经查明,一律斩立决,悬首示众! 至于倭国其他王族、贵族……”
她顿了顿,说出了冷酷无情的决定:“所有倭人,无论男女,全部充为官奴! 男丁,分散充入倭国本土的银山、金山,或押解回国内矿山,终身苦役,至死方休!女子,全部打散,由官船发卖至南洋(东南亚)各地为奴为婢,永世不得归乡!”
这一招,可谓绝户之计。既能彻底瓦解倭国的人力基础和反抗潜力,又能为庞大的基建工程和海外开发提供大量免费的、消耗性的劳动力,还能通过贩卖女奴回收一部分成本,甚至搅动南洋局势。
其狠辣与决绝,让久经沙场的韦擎宇都感到一阵寒意,但他毫不犹豫地领命:“臣遵旨!”
当然,如此大规模的灭国之战,必须要师出有名。清漓早已准备好了“炮弹”。
她立刻召见了苏清欢。
“清欢,接下来《皇家日报》的头版头条,给朕集中火力,揭露倭寇之患!”
清漓将一叠厚厚的卷宗交给苏清欢,“这是朕在南疆时,命人秘密收集的,近三十年来,倭寇冒充海贼,袭击我沿海村镇,劫掠商船,屠杀我大齐子民的累累血债!时间、地点、伤亡人数、幸存者口供,人证物证俱在!”
苏清欢接过卷宗,翻看了几页,上面记录的血腥暴行让她触目惊心,俏脸发白。
“陛下,这……”
“朕原本准备用这些,来说服皇伯父开海禁,肃清海疆。如今,用途变了。”
清漓冷然道,“我们要让天下人都知道,朕此次出兵,非为侵略,而是复仇!是正义的审判! 是为我无数惨死的沿海同胞讨还血债!倭国,罪行累累,罄竹难书,天理难容!我泱泱大齐,吊民伐罪,乃是替天行道!”
“臣明白了!”苏清欢重重点头,眼中也燃起了怒火,“臣必让这倭寇之罪,昭告天下,让我大齐军民,同仇敌忾!”
很快,《皇家日报》连发数期特刊,以“血泪控诉:倭寇罪行录”为主题,用大量详实的数据、幸存者血泪的证词、以及(根据描述绘制的)惨烈插图,将倭寇的残暴赤裸裸地展现在天下人面前。报道写得极具煽动性,瞬间点燃了全民的愤怒。
“原来这些年沿海不太平,都是这些倭寇在搞鬼!”
“杀得好!陛下圣明!就该灭了这群畜生!”
“支持朝廷出兵!为我死难的乡亲报仇!”
舆论一边倒地支持朝廷对倭用兵。清漓成功地将一场开疆拓土的灭国之战,包装成了正义的复仇之战,占据了道德的绝对制高点。
对于来自现代的她而言,对那个岛国下死手,没有任何心理障碍,只有一种“提前为民除害”的历史责任感。
在这一切紧锣密鼓进行的同时,清漓也亲笔写下了一封密旨,交由黎川的暗卫,以最快速度送往海外,交到陈长风手中。
密旨中,清漓首先赞扬了陈长风的功劳和远见,同意了他关于彻底掌控倭国的建议。
然后,针对他的身份问题,给出了明确的安排:
「……卿之功勋,堪比开疆。然,陈氏之名于朝中已矣,不便再用。朕思之,卿母族林氏,忠良之后,卿舅林石,亦朝廷栋梁。卿可愿承林氏之嗣,改姓为林?名讳,可由卿自定。待琉球(即倭国)全境平定,朕便下旨,册封卿为‘琉球总督’,总领琉球一切民政、经济、教化事宜,唯军权由韦擎宇执掌,卿二人需同心协力,为朕永镇东疆!……」
这封密旨,既解决了陈长风的身份问题,让他以“林”姓重归大齐体系,安抚了可能的朝堂非议;又给予了他正式身份和权位——总督,而且是开疆拓土的总督!
同时,将军事指挥权独立出来交给韦擎宇,也形成了必要的制衡,防止出现尾大不掉的藩镇。
当陈长风接到这封密旨时,心中的激动与感慨可想而知。
他终于又可以光明正大地活在阳光下了,获得了名正言顺的身份和一片可以大展拳脚的广阔天地!
海风猎猎,战旗飘扬。
在天津港完成集结的庞大舰队,承载着女帝的意志、复仇的怒火和开拓的野心,在韦擎宇的统帅下,浩浩荡荡地驶向碧波万顷的东方。
一场旨在彻底改变东亚格局的灭国之战,即将拉开最后的序幕。
而清漓的棋盘上,又多了一枚名为“琉球”的重要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