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仪看着窗外渐渐亮起的天色,深吸一口气,对亲信说道:“接下来的路会更难走,但我们不能退缩。去准备吧,按计划行事。”亲信点头,转身离去。常仪望着亲信的背影,眼神坚定,似乎已经做好了迎接一切挑战的准备。
今日早朝,是常仪计划中推进宫廷与家族制度改革的重要节点。她精心准备,怀揣着对未来的期许踏入朝堂。金色的阳光透过殿顶琉璃瓦的缝隙,洒在光洁的大理石地面上,却未能驱散殿内压抑的气氛。
常仪身姿挺拔,仪态端庄,率先向皇帝奏请改革事宜。她言辞恳切,条理清晰,将改革对国家长远发展的益处娓娓道来。皇帝微微点头,目光中透露出对常仪的信任与支持。然而,就在常仪话音刚落,几位大臣突然出列,为首的是吏部侍郎王大人,他双手捧着联名上书,高声道:“陛下,常仪所提改革举措,看似为国家着想,实则会扰乱朝局稳定,动摇国之根基,臣等恳请陛下三思!”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炸开了锅。大臣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有的面露忧虑,有的则暗自观望。常仪心中一沉,目光扫过那些联名上书的大臣,只见他们神色各异,却都带着一股坚决反对的意味。殿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常仪甚至能听到自己急促的心跳声。
常仪定了定神,向前一步,据理力争:“诸位大人,改革并非贸然行事,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如今宫廷与家族制度积弊已久,若不革新,如何能顺应时代发展?长此以往,才真正会危及国之根本。”她的声音清脆响亮,在空旷的朝堂上回荡。
王大人皱了皱眉头,反驳道:“常仪,你所言虽动听,但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稍有不慎,便会引发动荡。朝局稳定才是重中之重,不可因你的一己之念而冒险。”其他大臣也纷纷附和,反对之声此起彼伏。
常仪看着这些固执的大臣,心中焦急万分。她再次耐心解释:“改革虽有风险,但只要稳步推进,必然能带来新的生机。从官员选拔制度的完善,到家族宗法的调整,都是为了让国家更加公平公正,激发各方人才的潜力,这对国家的繁荣昌盛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然而,无论常仪如何苦口婆心,反对的声音依旧强烈。
退朝后,常仪心情沉重地回到府邸。她在书房中来回踱步,思索着应对之策。这时,下人来报,清流党派负责人求见。常仪赶忙将其迎进书房。
清流党派负责人一脸忧虑地说道:“常姑娘,今日朝堂之事我都听说了。此事绝非偶然,背后必定有旧势力在操纵。这些人害怕改革触动他们的利益,所以才联合起来反对。”
常仪微微点头,眼神中闪过一丝寒光:“我也猜到了几分。这些旧势力为了维护自己的特权,不择手段。看来,我们不能坐以待毙。”两人商议许久,决定从经济方面入手,调查这些反对势力的利益来源,试图找出他们背后的主谋。
常仪立刻安排亲信联络商会联盟,请求他们协助调查那些反对改革大臣的经济往来。商会联盟掌控着全国的经济命脉,消息灵通,人脉广泛,想必能发现一些蛛丝马迹。
与此同时,常仪自己也开始翻阅各种资料,试图从以往的事件中找到这些势力相互勾结的线索。书房内,烛火摇曳,常仪时而皱眉沉思,时而奋笔疾书,桌上堆满了各种文书和信件。
数日后,商会联盟传来消息,他们发现一些异常的资金流动,这些资金大多流向了几家与旧势力关系密切的商号。常仪看着手中的情报,心中暗喜,这或许就是揭开真相的关键。然而,她也明白,仅凭这些还不足以扳倒那些反对势力,还需要更多确凿的证据。
常仪能否找出旧势力阻碍改革的关键证据?面对众多大臣的反对,她又将如何推进改革?一切都还是未知数,但常仪没有丝毫退缩的念头,她决心与这些旧势力斗争到底,为改革开辟出一条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