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之上,保守派的几位老臣站出,言辞激烈地指责常仪的革新是乱了祖宗规矩。为首的张大人胡子气得直抖,“自古以来,朝廷用人皆有章法,你这任人唯贤之说,看似有理,实则会打破朝堂平衡,滋生乱象!”
常仪冷静应对,目光坚定,“祖宗之法虽有可取之处,但如今时代不同,唯有革新才能让朝廷焕发生机。任人唯贤能让有真才实学之人得以施展,为国家效力。”
双方唇枪舌剑,争论不休。保守派仗着资历老,抱团反对,革新派则据理力争。这时,一直沉默的李公公突然站出来,打着圆场,“各位大人莫要伤了和气,不如先将此事搁置,再从长计议。”
常仪知道这是缓兵之计,但也只好暂时妥协。退朝后,她暗自思索,决定从民间收集支持革新的声音,以此来对抗保守派的压力,一场更大的斗争还在后面。
常仪刚回到府邸,便有下人来报,说家族产业的商铺被一群不明身份的人打砸。常仪心中一紧,意识到这必是那武将的报复。她迅速安排人手去处理商铺之事,同时加强府邸的守卫。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没过几日,常氏家族的田庄也遭到了破坏,庄稼被践踏,佃户被驱赶。常仪明白,这是武将想从经济上拖垮常氏家族。她没有慌乱,一面安抚家族众人,一面暗中调查武将旧部的动向。
与此同时,她加快了从民间收集支持革新声音的步伐。她派人到各个城镇张贴告示,举办宣讲会,向百姓们解释革新的好处。百姓们逐渐理解并支持革新,纷纷写信给朝廷表达自己的意愿。
常仪知道,时间紧迫,她必须在武将进一步行动之前,借助民间的力量,让朝廷看到革新的必要性,从而稳固自己和家族的地位,赢得这场与旧势力斗争的胜利。 常仪正为民间支持革新的事感到欣慰时,却收到消息,保守派联合起来在宫中散布谣言,说常仪收集民间声音是意图聚众谋反。皇帝听闻后,心中起了疑虑,下旨让常仪进宫解释。常仪深知这是保守派的阴谋,她镇定自若地进宫,在皇帝面前呈上百姓们支持革新的信件和请愿书,详细阐述革新对国家和百姓的益处。皇帝看着那些信件,神色逐渐缓和。就在这时,武将旧部买通了几个百姓,让他们在宫门外闹事,声称常仪的革新让他们生活困苦。常仪并未慌乱,她暗中安排家族卫士调查闹事者背后的主使。很快,真相大白,皇帝大怒,不仅严惩了武将旧部和造谣的保守派官员,还坚定了支持革新的决心。常仪凭借着智慧和勇气,化解了这场危机,家族产业也逐渐恢复,革新之路也变得更加顺畅。 然而,常仪并未因此而放松警惕。她明白,那些心怀不满之人不会轻易罢休,这场革新的道路注定充满坎坷。
不久后,边疆传来急报,敌军犯境,战事紧急。保守派借机发难,称是革新扰乱了军心,才让敌军有可乘之机,要求暂停革新,恢复旧制。常仪力排众议,她举荐了几位有才能的将领,同时调配物资,全力支持前线作战。
在战争期间,常仪日夜操劳,不仅要处理朝中事务,还要关注前线战况。她的努力没有白费,前线捷报频传,敌军被击退。
经此一役,常仪的威望大增,革新的支持者也越来越多。但她知道,这只是暂时的胜利,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等待着她。她决心继续推进革新,让国家更加繁荣昌盛,同时也时刻防备着那些暗藏的敌人,守护好自己和家族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