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8月,莫斯科,克里姆林宫
厚重的丝绒窗帘遮蔽了窗外莫斯科的夜色,斯大林的大办公室里烟雾缭绕。苏联领导人约瑟夫·斯大林叼着标志性的烟斗,面无表情地坐在长桌一端,听着德国外交部长约阿希姆·冯·里宾特洛甫用流利但带着明显德国口音的法语(外交场合通用语)阐述希特勒的“宏伟蓝图”。莫洛托夫和贝利亚等人分坐两侧,神情严肃。
里宾特洛甫的语气充满煽动性:“斯大林总书记阁下,请允许我首先转达阿道夫·希特勒总理对您和伟大的苏联人民最诚挚的问候。总理先生始终认为,德意志民族社会主义和苏联的布尔什维克主义,虽然路径不同,但目标一致——都是为了打破英法帝国主义主导的、腐朽且不公正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为我们两大民族争取应有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权利!”
他身体微微前倾,声音压低,带着诱惑力:“而横亘在我们之间的波兰,就是这个旧体系最顽固、最可憎的堡垒!它是一个被巴黎和伦敦远程操控的傀儡,是插在我们两国心脏地带的一颗资本主义毒牙!它窃取了德国宝贵的但泽走廊和东普鲁士,也占据了苏联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的大片传统领土(指1921年《里加条约》割让的土地)。它是我们共同的敌人!”
斯大林缓缓吐出一口烟,目光深邃,不置可否,只是用烟斗轻轻敲了敲桌面,示意对方继续。这是他惯用的策略,让对方充分暴露意图。
里宾特洛甫见斯大林没有打断,更加卖力:“希特勒总理坚信,现在是彻底解决波兰问题、一劳永逸地拔除这颗毒牙的最佳时机!只要德意志和苏联两大强国联手,波兰的覆灭指日可待!届时,我们可以沿维斯瓦河、桑河一线(即寇松线)重新划定边界,公正地恢复我们各自的历史疆域!”
这时,斯大林终于开口了,他的声音低沉而缓慢,带着浓重的格鲁吉亚口音,问题直指核心:“里宾特洛甫先生,希特勒总理的提议…很有吸引力。但是,我有一个小小的担忧。如果我们两国…像你说的那样‘联手’瓜分波兰,伦敦和巴黎的那些资本家老爷们,会作何反应?他们会不会以此为借口,向我们宣战?苏联刚刚完成两个五年计划,迫切需要和平的建设环境,不想被拖入一场与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全面战争。” 他刻意表现出对英法干预的“担忧”,实则是试探德国的决心和其对英法反应的判断。
里宾特洛甫似乎早就料到会有此一问,他脸上露出一种混合着轻蔑和笃定的笑容,挥了挥手,仿佛在驱赶一只苍蝇:“总书记阁下,您完全多虑了!我们元首已经通过过去几年在莱茵兰、奥地利、苏台德乃至整个捷克斯洛伐克的事件中,彻底摸清了张伯伦和达拉第那帮人的底牌!他们是一群被国内绥靖思潮和恐战情绪绑架的懦夫!他们只会虚张声势,但绝不敢为了一个遥远的、他们自己也未必喜欢的波兰,真正流干自己士兵的鲜血!”
他加重语气,试图彻底打消斯大林的顾虑:“元首让我明确转告您:英法绝不会为了波兰而对德苏两国同时开战!那等于自杀!至于所谓的‘正当理由’?” 里宾特洛甫冷笑一声,“历史就是最好的理由!波兰在1920年趁苏联内乱之际入侵,掠夺领土(指苏波战争);它至今还非法占据着德国的但泽自由市。我们这是拿回本该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这是正义的复仇和领土回归,英法没有任何道义和法理基础进行干预!”
办公室里陷入了短暂的沉默。斯大林缓缓地吸着烟斗,烟雾后的眼神难以捉摸。里宾特洛甫的每一句话,都精准地击中了他内心的算计:对波兰的历史积怨、对收复失地的渴望、对英法“祸水东引”策略的警惕,以及最关键的是——对避免苏联过早卷入与德国直接冲突的极度需求。
良久,斯大林将烟斗放下,脸上露出一丝看似温和却深不可测的笑容:“里宾特洛甫先生,您的话…很有说服力。波兰,确实是横在我们之间的一个历史遗留问题。苏联人民永远不会忘记1920年的耻辱。”
他停顿了一下,话锋微妙一转,展现了其作为战略家的老辣:“不过,如此重大的行动,涉及到边界的重新划分和未来东欧政治格局的塑造…我们需要一份非常清晰、明确的书面协议来保障各自的利益,避免日后产生…不必要的误解。您认为呢?” 这是他要求签订正式条约,并包含秘密瓜分势力范围条款的信号。
里宾特洛甫心中狂喜,知道斯大林已经心动,他立刻回应:“当然!希特勒总理完全赞同!一份旨在确保德苏长期和平与合作的互不侵犯条约,以及一份…嗯…旨在明确双方在东欧和波罗的海地区‘特殊利益’的补充议定书,正是确保我们合作顺利的最佳方式。我们的草案已经准备好了。”
斯大林点了点头,对莫洛托夫示意了一下。最终的决定已然做出。
几天后,1939年8月23日,《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在莫斯科正式签订。条约公开条款承诺双方互不侵犯、中立。而那份更为致命的秘密附加议定书,则划定了两国在波兰、波罗的海国家及比萨拉比亚的势力范围。
送走里宾特洛甫后,斯大林对莫洛托夫和贝利亚说:“希特勒想利用我们为他火中取栗,避免两线作战。我们则利用这个机会,收回失地,建立战略缓冲带,并把战争的祸水引向西方资本主义世界。这是一笔各取所需的交易。抓紧时间,准备好我们的‘解放’进军。”
克里姆林宫内的这场秘密交易,彻底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走向,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扫清了最后的障碍。两个看似不共戴天的意识形态死敌,为了现实的战略利益,暂时握手言和,决定共同瓜分东欧。而毫不知情的波兰,其命运已被注定。
柏林,总理府大本营
巨大的作战会议室里,弥漫着一种狂热而急不可耐的气氛。阿道夫·希特勒站在巨幅欧洲地图前,手中挥舞着刚刚由里宾特洛甫从莫斯科带回来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副本。他的脸上因激动而泛着红光,眼神中闪烁着侵略者的疯狂。
“将军们!”希特勒的声音因兴奋而高亢刺耳,“看!这就是我们伟大的外交胜利!斯大林那个布尔什维克头子,他终于低下了他高傲的头颅,承认了我们在东方的利益!现在,东方的枷锁已经被解除!通往波兰的道路已经扫清!我们收回被凡尔赛条约无耻掠夺的德意志领土、洗刷民族耻辱的时刻,终于到来了!”
“吼!!”会议室里的国防军高级将领们——如陆军总司令瓦尔特·冯·布劳希奇、总参谋长弗朗茨·哈尔德等——爆发出狂热的欢呼和掌声。多年的压抑和扩军备战的辛苦,似乎终于看到了发泄的出口。他们等这一天太久了。
在一片喧嚣中,外交部长约阿希姆·冯·里宾特洛甫保持着相对冷静,他上前一步,用谨慎而恭敬的语气提醒道:“我的元首!各位将军!请允许我提醒一句。虽然军事准备已经万无一失,但在国际舆论上,我们仍然需要一个…足够‘正当’的理由,来为我们的行动披上合法性的外衣。这能最大限度地麻痹波兰人,迷惑英国人法国人,并争取国内民众的支持。”
希特勒收敛了一些狂态,看向里宾特洛甫:“哦?我的外交部长,你有什么具体的建议?”
里宾特洛甫显然早已深思熟虑,他流畅地说出了自己的阴谋:“我的元首,我们应该立即向华沙发出正式的外交照会,‘诚挚地’邀请波兰政府派遣全权代表,来柏林商讨‘但泽自由市地位’及‘波兰走廊’等历史遗留问题。我们将在谈判中,正式提出‘合情合理’的要求:但泽回归德国,并允许德国在波兰走廊修建一条享有治外法权的公路和铁路,连接东普鲁士和德国本土。”
他阴险地一笑,继续阐述:“这是一个波兰人绝对无法接受的条件。如果他们愚蠢地拒绝了,那么,我们就能向全世界宣布:波兰政府漠视但泽地区德意志民族的自决权,顽固坚持凡尔赛的不公正条款,拒绝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争端!我们将‘被迫’采取行动,‘回应’但泽德意志同胞的‘求救呼声’,以‘保护同胞’的名义出兵!这样,我们就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上。”
希特勒饶有兴致地追问:“那么,如果…我是说如果,波兰人意外地软弱,答应了我们的条件呢?”
里宾特洛甫的笑容更加冰冷,带着十足的轻蔑:“那更好,我的元首!如果他们同意,就意味着我们兵不血刃就能重新武装但泽,并将军事力量合法地部署到波兰走廊的心脏地带。届时,整个波兰的北部防线将对我们洞开。我们可以随时以‘保障交通线安全’为借口,制造事端,然后指责波兰‘破坏协议’、‘威胁德国公民安全’,从而获得更加‘充分’的动武理由!无论波兰人怎么选,他们都逃不出我们预设的陷阱。主动权,永远在我们手里。”
这番彻头彻尾的强盗逻辑和精心设计的外交陷阱,让在场的将军们先是一愣,随即爆发出更加钦佩和残忍的笑声。他们为这种毫无底线但极其有效的策略喝彩。
“妙!太妙了!里宾特洛甫部长!”希特勒用力拍着桌子,脸上满是赞赏和残忍的快意,“你简直是个天才!这完全符合我们国家社会主义运动的风格:意志坚定,目标明确,手段灵活!我们要让波兰人,让全世界都看看,拒绝德意志民族合理诉求的下场!”
他立刻下达命令:“就按你说的办!立刻起草外交照会,用最‘诚恳’的语气发给华沙!我们要让波兰人在谈判桌上就陷入绝望!同时,所有军事单位,进入最高战备状态!‘白色方案’(入侵波兰的作战计划)最终准备!”
“是!我的元首!”里宾特洛甫躬身领命,脸上带着完成一件“杰作”的得意神情。将军们也齐声领命,摩拳擦掌。
几个小时后,一份措辞“温和”、但内容苛刻至极的照会从柏林发往华沙。一场精心策划、注定破裂的谈判闹剧就此拉开序幕。希特勒和里宾特洛甫心知肚明,谈判本身毫无意义,它只是一场大规模侵略行动开始前,必不可少的外交烟幕弹。他们的真正目的,不是谈判桌前的妥协,而是战场上的征服。波兰的命运,在《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的那一刻,其实就已经被注定了。此刻的外交把戏,不过是给这场即将到来的屠杀,披上一层自欺欺人的遮羞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