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5月,纽约,海军预备役基地
小约翰·肯尼迪的双手被粗糙的绳索磨出血痕,他咬着牙,在暴雨中扛着两倍于其他学员的负重背包奔跑。教官的皮鞭抽在他背上,留下一道鲜红的痕迹。
“快点,肯尼迪!”教官狞笑着,“你不是喜欢看别人受苦吗?现在自己尝尝!”
约翰喘着粗气,视线被雨水模糊,但他仍能看清训练场边缘——几个穿着定制军装的“同学”正举着香槟,对他指指点点。
“瞧啊,肯尼迪家的浪子终于学会什么叫‘苦难’了!”范德比尔特家的长子大笑。
自从“苦难训练营”计划曝光,欧美权贵子弟们终于找到了发泄口——约翰·肯尼迪,这个害他们被送去“体验生活”的罪魁祸首。
他们的报复手段既幼稚又残忍:
1. 海军陆战队的“特别关照”
- 家族收买教官,让约翰的训练量翻倍
- 其他学员休息时,他被罚去洗全营的厕所
2. 社交圈的彻底孤立
- 波士顿舞会上,所有淑女“恰好”都已被邀请
- 耶鲁校友会直接将他除名
3. 媒体的落井下石
- 《纽约客》漫画:约翰在煤矿挖煤,标题“终于轮到你了!”
- 《名利场》发文:《肯尼迪家的害群之马》
当约翰拖着满身淤青回家时,他的父亲——老约瑟夫·肯尼迪——只是冷冷地扫了他一眼。
“知道为什么我不帮你吗?”老肯尼迪放下报纸,“因为你蠢到让特纳抓住了把柄。”
他甩出一叠照片——约翰在夜总会烂醉如泥、搂着妓女大笑的场景。
“现在,全美国的财阀都在看我们笑话。”老肯尼迪的声音像冰刀,“所以你必须承受双倍苦难——直到他们消气。”
约翰攥紧拳头:“父亲,我只是……”
“闭嘴!”老肯尼迪猛地拍桌,“你以为你哥哥在哈佛拼死拼活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不让肯尼迪家族因为你这种废物蒙羞!”
深夜,约翰独自坐在军营仓库,翻着从爱德华·特纳那里偷来的日记本。
上面写着一行字:
“父亲说,苦难是给穷人准备的,我们只需要学会表演。”
他突然笑了,笑得歇斯底里。
“表演?好……”他擦掉嘴角的血,撕下日记页吞了下去,“那我就演给你们看。”
第二天,约翰主动申请加入“海军陆战队特别训练计划”——一个以死亡率高闻名的魔鬼集训营。
教官皱眉:“你确定?那里可没有‘双倍苦难’这种儿戏。”
约翰戴上军帽,眼神冰冷:
“我要的不是‘训练’,是重生。”
1935年,当特纳在报纸上看到约翰·肯尼迪以“最优成绩”从魔鬼训练营毕业的消息时,他眉头一皱。
照片里的约翰不再是从前那个纨绔子弟——他的眼神像狼,嘴角的疤痕让他看起来像头嗜血的野兽。
“麻烦了……”特纳喃喃自语,“我们好像……造出了一个怪物。”
窗外,拉斯维加斯的霓虹灯闪烁,而远在弗吉尼亚的军事基地里,约翰正将一张爱德华·洛厄尔的照片钉在靶心上。
当苦难训练营开展的时候,就趁着所有人被吸引的时候,特纳开始行动了。
1934年1月,婆罗洲丛林深处,凌晨3点
多西尼的私人武装舰队在夜色中靠岸,300名雇佣兵手持汤姆逊冲锋枪,无声地潜入日本三井物产控制的油田。哨塔上的日本守卫还没来得及拉响警报,就被消音手枪击毙。
“记住,”多西尼在无线电里冷声下令,“所有文件烧光,油井炸平——要让东京那边以为这是土着暴动。”
远处,三井公司的储油罐接连爆炸,火光映红了半个海面。
一周前,纽约,洛克菲勒私人俱乐部
多西尼将一叠照片甩在洛克菲勒面前:“这就是你承诺的‘赔偿’?三井在婆罗洲的油井产量比报告少了40%!”
照片上,三井的日本工程师正指挥工人将原油偷偷泵入标着“新加坡贸易公司”的油轮。
洛克菲勒慢条斯理地切着牛排:“约翰,合同里只写‘转让三井代管业务’,可没说……具体怎么管。”
多西尼突然懂了——洛克菲勒早就知道三井会偷油,却故意把烂摊子甩给西部标准石油。
“明天我的舰队会出发,”多西尼抓起酒杯一饮而尽,“但我要墨西哥湾20%的勘探权。”
洛克菲勒微笑举杯:“成交。”
1934年2月,东京皇宫御前会议
三井凉介将烧焦的油田照片砸在桌上:“美国人撕毁了协议!陛下,请允许我动用‘特殊手段’!”
海军大臣山本五十六眯起眼睛:“三井君,你确定这不是你私吞原油引发的报复?”
凉介的瞳孔骤缩——原来军方早知道他的偷油勾当。
“现在,”陆军大臣荒木贞夫冷笑,“要么你切腹谢罪,要么……去南美给帝国抢更大的油田。”
1934年3月,秘鲁塔拉拉油田
- 多西尼的“石油勘探队”(实为前海军陆战队)占领了秘鲁政府批准的矿区
- 三井的“矿业考察团”(实为日本陆军预备役)在邻区架设钻探设备
- 夹在中间的秘鲁军官收着双方贿赂,每晚在利马妓院醉生梦死
特纳在拉斯维加斯远程指挥:
“给智利总统的女婿送辆劳斯莱斯,我要他批准我们的‘农业灌溉计划’。”(实为铺设输油管)
修斯则调来三架改装的b-10轰炸机:“如果日本人不退让,就‘误炸’他们的营地。”(涂装改成秘鲁空军)
白宫战情室,总统盯着南美地图上密密麻麻的标记:
- 蓝色(美国财阀控制区)
- 红色(日本渗透区)
- 黄色(当地军阀骑墙派)
“他们以为自己在玩大富翁吗?”罗斯福对国务卿赫尔冷笑,“告诉海军——所有开往南美的日本油轮,全部‘意外’漏油。”
1934年圣诞节,多西尼在智利沙漠竖起第一块“西部标准石油”标牌,背后是正在燃烧的三井钻井平台。
记者问:“您对日本公司的失败有何评论?”
多西尼对着镜头微笑:“什么日本公司?这里只有友好的‘美利坚能源合作’。”
当晚,三井凉介在利马酒店切腹,尸体旁放着一张染血的地图——马拉开波湖油田坐标。
1934年2月,墨西哥城,总统府
摩根银行的代表威廉·戴维森微笑着将一份烫金合同推向墨西哥总统拉萨罗·卡德纳斯,文件封面印着:
《美墨能源技术合作计划》
“总统先生,”戴维森的声音如丝绸般柔滑,“我们愿意无偿提供最先进的油田开采技术,帮助贵国实现能源自主。”
卡德纳斯总统扫了一眼合同附录——
- 技术条款:美国工程师将“指导”墨西哥国家石油公司(pEmEx)
- 金融条款:摩根银行提供2亿美元贷款(年利率12%)
- 隐藏条款:墨西哥80%原油出口须经特纳控制的加勒比转运港
当夜,墨西哥能源部长在私人沙龙里向总统坦白:
“美国人所谓的‘技术’,其实是把我们的油井改造成只能适配他们的输油管!就像……就像让一个人只能吃特定牌子的罐头!”
卡德纳斯攥紧拳头,想起1933年罗斯福的警告:
“别让华尔街的‘慈善’变成你们脖子上的绞索。”
但他别无选择——墨西哥国库见底,而美国大使刚“提醒”他:
“贵国北部的叛军……似乎武器精良?”
戴维森回到纽约摩根大厦时,特纳正在等他。
“卡德纳斯签字了?”特纳晃着威士忌杯。
“当然,”戴维森冷笑,“不过他偷偷联系了苏联石油顾问。”
特纳突然捏碎酒杯:“那就启动b计划——让‘墨西哥爱国者联盟’去油田放火,然后我们‘慷慨’帮他们重建。”
摩根从保险柜取出一份名单——上面是墨西哥石油工会领袖的住址和家属信息。
与此同时,秘鲁塔拉拉油田的工人正惊恐地看着“美国技术团队”的作为:
- 将输油管口径故意缩小,导致原油流速下降30%
- “报废”当地提炼设备,强制进口美国机械(价格翻三倍)
- 雇佣土匪袭击竞争对手的运输队(尸体扔进亚马逊河)
多西尼在利马酒店对记者大笑:
“我们这是在帮秘鲁‘标准化’工业体系!”
白宫椭圆形办公室,农业部长华莱士不解地问总统:
“为什么不阻止特纳?他们在掠夺整个南美!”
罗斯福转动轮椅,指向墙上的失业率图表:
“每掠夺1美元,就有0.3美元变成国内工人工资——现在阻止他们,谁去喂饱底特律的失业大军?”
他抽出一份文件,上面是特纳刚提交的《南美利润回流计划》:
- 35%用于支付美国工人薪资
- 20%购买中西部农场滞销的小麦
- 15%“自愿”捐赠民主党选举基金
“这叫‘吸血式再分配’。”总统苦笑着盖上绝密章。
1934年3月1日,墨西哥《宇宙报》头版:
《美墨友谊新篇章!技术援助签约仪式盛大举行》
配图是卡德纳斯总统与戴维森握手,而照片角落——
一名苏联顾问被“意外”拍到手提箱里的油田地图,三天后此人暴毙旅馆。
新殖民主义密码
1. 罐头陷阱:技术标准是最隐蔽的经济奴役
2. b计划纵火:资本暴力永远需要“正义借口”
3. 0.3美元回流:剥削的利润必须部分反哺本土,否则会引发革命
历史投影
- 1938年墨西哥石油国有化:卡德纳斯后来真驱逐了美国公司
- 摩根拉美贷款:真实利率常达15%-20%,引发多国债务危机
- 苏联石油顾问:参照斯大林时期对拉美的技术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