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4月,瑞士日内瓦国际学院,赛后总结会议
摩根的金丝眼镜片上倒映着比赛成绩单——美国队:全胜;欧洲队:全败。他手指微微发抖,雪茄灰落在“理查德·史密斯(8岁):宇宙熵增与资本垄断模型”的评语上。
“先生们,”摩根的声音沙哑,“我们摩根家族培养了80年银行家……不如特纳家8年的‘怪物制造’。”
会议室内,西部财阀——修斯、赫斯特、杜邦、亨廷顿——的狂笑声几乎掀翻屋顶。
巴黎,罗斯柴尔德家族紧急会议
老罗斯柴尔德盯着赛后采访——爱德华·洛厄尔(8岁)用《商君书》分析法国大革命,最后总结:“革命是手段,独裁才是目的。”
他摔碎水晶杯:“我们的孩子学了十年拉丁文和诗歌……美国孩子学的是怎么用数学解体国家!”
柏林,克虏伯军火家族密室
克虏伯长子(曾被寄予厚望的机械天才)蜷缩在角落,反复念叨理查德的考题:“如何用微分方程计算殖民地的叛乱临界点?”
家族医生低声诊断:“……精神创伤,建议休学。”
伦敦,白金汉宫秘密电报
丘吉尔致信罗斯福:“贵国的‘青少年交流’实为学术核试验——我方要求技术共享!”
罗斯福回电:“可以,用百慕大海军基地换。”
纽约,摩根大厦庆功宴
修斯举杯高呼:“敬特纳!他证明了——我们的钱不仅能买军火,还能造天才!”
赫斯特醉醺醺地搂住特纳:“明年比赛加个‘媒体战’环节?我教孩子们怎么用头条引发世界大战!”
杜邦则偷偷塞给理查德一管新研发的神经兴奋剂:“下次对德国佬用这个……他们解题时会手抖。”
角落里,洛克菲勒对儿子低吼:“看见没?!明天起你每天背《国富论》——背错一章,扣一油田!”
赛后分析报告(FbI前身战略情报局绝密档案)
1. 欧洲教育:
- 核心:礼仪、古典学、贵族精神
- 目标:培养“优雅的统治者”
- 缺陷:无法应对数学化、资本化的现代霸权
2. 美国教育:
- 核心:金融建模、法律漏洞、媒体操控
- 目标:培养“规则的发明者和破坏者”
- 案例:
- 理查德用期权定价模型解宇宙膨胀
- 爱德华用博弈论重构《拿破仑法典》
结论:
“欧洲在培养博物馆管理员,美国在组装人形战略武器。”
剑桥大学紧急改革方案:
1. 数学系新增“华尔街模型应用”课程
2. 政治学必修《商君书》(英译本由军情六处审核)
3. 化学实验室直接对接帝国化工间谍部门
法国巴黎高师“天才复活计划”:
- 选拔10岁以下儿童,每天注射肾上腺素保持16小时学习
- 必修课:《如何用期货交易操纵殖民地独立运动》
沙俄流亡贵族献计:
“把美国教材塞进东正教圣经……让上帝保佑我们作弊!”
比弗利山庄,家庭晚餐
理查德边切牛排边算原油期货,爱德华用面包屑在餐桌上摆出欧洲地图:“父亲,明年比赛地点选莫斯科吧?我想试试斯大林的反应。”
特纳看向伊丽莎白:“现在不担心他们的童年了?”
伊丽莎白望着窗外的夕阳:“……我担心的是欧洲那些孩子的童年。”
老洛厄尔突然大笑:“他们很快就没有‘童年’这个概念了——欧洲会开始地狱式训练!”
1935年5月,《泰晤士报》头版:
《教育末日?欧洲千年学术传统被美国“镀金野兽”撕碎》
- 左侧:剑桥大学图书馆的古老典籍
- 右侧:理查德和爱德华在华尔街金库前微笑
而在莫斯科,斯大林用红笔圈出报道中的“美国教育模式”,批注:
“立刻成立‘苏维埃神童工厂’——用钢铁和鲜血训练!”
教育霸权的黑暗法则
1. 优雅无用论:贵族的诗歌抵不过资本的公式
2. 圣经期货学:神圣典籍可篡改为金融教材
3. 神童工厂:国家竞争最终是育儿室的竞争
历史投影
- 剑桥改革:参照二战后英国教育体系全面美国化
- 斯大林神童计划:真实历史中苏联曾选拔天才进行军事化培养
- 罗斯柴尔德崩溃:隐喻犹太财阀二战后的衰落
1935年4月,华盛顿,白宫椭圆形办公室
罗斯福的轮椅停在窗前,夕阳将他的影子拉长,像一把横跨大西洋的剑。他手中捏着比赛最终报告——《欧美青少年学术竞赛:美国全胜,欧洲全败》,嘴角的笑意比炉火更灼热。
“他们以为输给的是孩子?”总统对国务卿赫尔低语,“不,他们输给的是整个美国智库的战争机器。”
赛后心理评估(欧洲代表团)
- 英国伊顿公学冠军(17岁):“他们解题的速度……像机器!”
- 法国巴黎高师神童(16岁):“那个叫爱德华的7岁孩子,引用的中国古籍……我们连书名都没听过!”
- 德国哥廷根数学天才(15岁):“理查德用金融模型解宇宙熵增——这根本不是人类思维!”
真相:
- 理查德的“宇宙熵增模型”脱胎于美联储1934年黄金储备算法
- 爱德华的“合纵连横”来自国务院《欧洲殖民地瓦解预案》
- 化学赛的“分子殖民论”抄袭自杜邦实验室《资源掠夺化学手册》
欧洲人不知道的是——每晚比赛结束后,西部名校人才发展委员会(美国顶级智库)的专家会彻夜解析次日赛题,再由特纳家族教师“突击辅导”。
总统推开欧洲地图,露出美国智库名单:
1. 布鲁金斯学会:为理查德编写《经济战的数学原理》
2. 外交关系协会:为爱德华定制《肢解帝国的法律漏洞》
3. 西部名校人才发展委员会:提供“欧洲天才心理弱点分析报告”
“知道为什么欧洲永远追不上吗?”罗斯福转动轮椅,“他们的智库在写哲学论文,我们的智库在写战争剧本。”
他签署密令:
《青少年精英培养国家战略》
- 财政部拨款500万美元,建立“特纳-哈佛联合神童计划”
- 中情局前身(oSS)负责搜集全球天才教育情报
- 国务院增设“儿童外交官”职位(首批候选人:爱德华·洛厄尔)
伦敦,丘吉尔私人备忘录
“美国已把教育变成军备竞赛……我们还在用19世纪的课本!”
巴黎,戴高乐致军部的信
“立即启动‘高卢神童计划’——不惜用鸦片提神,也要让孩子每天学习18小时!”
柏林,希特勒的餐桌谈话
“美国财阀用数学污染了纯种雅利安天才……我们必须更残酷!”
纽约,摩根大厦庆功宴
修斯举着香槟跳上桌子:“敬特纳!他证明了——我们的孩子能像轰炸机一样碾碎欧洲!”
赫斯特醉醺醺地打开收音机,播放英国bbc的哀嚎:
“这是欧洲学术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杜邦则偷偷塞给理查德一块铀矿石标本:“下次比赛……用这个吓唬他们。”
赛后解密文件(1975年cIA公开)
- 竞赛题70%改编自五角大楼“非对称战争”研究
- 爱德华的“合纵连横”演讲直接抄袭国务院《东亚制衡战略》
- 理查德的“宇宙熵增”模型实为核裂变反应速率公式的变种
“表面是孩子比赛,”cIA首任局长多诺万在日记中写道,“实则是美国智库对欧洲的‘降维打击实验’……结果比诺曼底登陆还成功。”
1935年5月,《华盛顿邮报》社论
《从日内瓦到未来:美国青少年将统治世界》
配图:
- 理查德和爱德华站在冠军奖台上微笑
- 背景是欧洲代表团崩溃痛哭的特写
而在莫斯科,斯大林用红笔圈出报道中的“智库”一词,批注:
“立刻成立‘苏维埃少年近卫军’……要比美国更狠!”
霸权教育的终极启示
1. 题库即武器库:竞赛题是智库的子弹
2. 神童人形兵器:教育是另一种核工程
3. 欧洲的黄昏:当诗歌遇见数学模型,优雅毫无意义
历史投影
- 兰德公司起源:真实历史中兰德成立于1948年,但1930年代已有雏形
- 戴高乐教育改革:二战后法国确实全面效仿美国精英教育
- 斯大林少年军:参照苏联“少年先锋队”的军事化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