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凡俗工作化为修行道场,在每一个专注的当下淬炼心性;当散乱的心被驯服,效率与安宁便会同时降临。
城市的晨光透过百叶窗,在办公桌面上切割出明暗相间的条纹。昭阳坐在临时使用的工位上,周围是熟悉的键盘敲击声、电话铃声和压低的交谈声。然而,与往日那种被环境拖着走、心神散乱的感受不同,今天,她清晰地感受到一种内在的锚定感。
处理完与张总监的事务后,她决定多留几日,一方面处理一些零散的出版后续,另一方面,她隐约觉得,这个曾让她耗尽心神的地方,如今成了实践“明灯照人”、首先是“照亮自身工作状态”的最佳道场。
过去的她,在这里是怎样的?思绪飘飞,邮件回一半就去刷网页,同时开着好几个文档却哪个都无法深入,会议中神游天外,琐事打扰不断,一天下来疲惫不堪,却感觉真正完成的事情寥寥无几。时间像指缝间的沙,抓不住,留不下,只留下深深的无力感和加班成为常态的恶性循环。
“制心一处,无事不办。”一句古老的智慧箴言在她心中浮现。外婆也常说:“一心不能二用,贪多嚼不烂。”过去她只当是老人家的唠叨,如今在修行中体悟后,方知这是最朴素的真理。
她决定将今天的工作视为一场严肃的修行。工具,就是经典的“番茄工作法”,但其内核,被她注入了佛家“制心一处”的禅修精神。
她清理了桌面,只留下当前需要处理的文件和水杯。手机调至静音,扣放在一旁。她打开一个简单的计时器软件,设定为25分钟。
第一个“番茄钟”开始。
她选择的是一项需要静心梳理的数据核对工作。当计时器启动的滴答声(她设置为极轻柔的音效)在耳边响起时,她仿佛听到了禅修开始的引磬声。
初始十几秒,习惯性的散乱依旧试图侵袭——想看看手机,想到另一件不急迫的事,思绪飘忽。她没有跟随,只是温和地将注意力一次又一次地拉回到眼前的数字和表格上。如同训练一只不听话的小猴,不责备,不焦躁,只是持续地、耐心地引导。
渐渐地,一种奇妙的变化发生了。外界的嘈杂仿佛被一层无形的屏障过滤,变得遥远而模糊。她的全部心神,如同汇聚的光束,精准地投射在眼前的屏幕上。手指在键盘和鼠标间的移动变得流畅而确定,思维清晰敏锐,原本觉得枯燥繁琐的核对工作,竟在一种沉静的节奏中展现出某种秩序之美。
“滴——”轻柔的提示音响起,25分钟到。
她立刻停下,毫不留恋。按照设定,起身离开工位,去窗边远眺五分钟,感受阳光和呼吸,让紧绷的神经松弛。这是“行禅”的微缩版。
然后,下一个25分钟开始。
……
如此循环。
她惊讶地发现,当心无旁骛地投入25分钟后,其产出效率远超过过去心猿意马的一两个小时。而且,因为有了规律的休息,大脑始终保持着清醒,没有了过去那种工作越久、头脑越浑浊的疲惫感。
下午四点,她计划中的工作任务全部完成。看着清单上一个个被打上勾的项目,一种前所未有的、扎实的成就感油然而生。这不是被deadline驱赶的狼狈完成,而是在清晰意识主导下,一步步踏实走完的从容。
她关掉电脑,整理好桌面。距离标准下班时间还有整整一个小时。办公室里的其他人,大多还在埋头苦干,或面露焦灼,或眼神放空。
她拿起自己的物品,平静地站起身,走向出口。
“昭阳,你这么早走?”一位相熟的同事惊讶地抬头。
“嗯,今天的事情做完了。”她微笑着回应,语气自然。
走出写字楼,傍晚的阳光金灿灿的,失去了午后的灼热,变得温暖而宜人。她深深地呼吸了一口室外的新鲜空气,感受着微风拂过面颊。
一种奇妙的、久违的体验包裹了她——对时间的掌控感。
不再是时间追赶着她,榨干她的精力;而是她,作为时间的主人,有意识、有方法地运用了它,并留下了清晰、有价值的成果。这种掌控感带来的,不是趾高气扬,而是一种深层的、安宁的自信心和从容。她第一次感觉到,下班后的时间,是真正属于自己的,可以安心地享受生活,而非带着工作的残渣和疲惫的身心勉强支撑。
金句点睛:昭阳漫步在傍晚的街道上,心中澄澈:制心一处,便是修行;专注当下,方得自由。时间非敌亦非友,唯识主人如何用。
高效工作带来的轻松与掌控感让她喜悦,但她深知,职场的考验多种多样。
专注于任务相对单纯,而如何处理复杂的人际边界,尤其是那些看似“举手之劳”实则消耗心力的份外之事,或许是下一个需要她运用智慧去面对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