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友林晓突然到访,看到昭阳素衣简食的乡村生活,直言她是在“逃避现实”。昭阳没有辩解,只是安静地为她泡茶。林晓临走时说:“你好像变得不一样了。”眼神里的质疑逐渐被一种探寻所取代。
午后,蝉声聒噪。昭阳正在院子的阴凉处缝补一件洗得发白的旧衣,针脚细密而平稳。一阵陌生的汽车引擎声由远及近,最后在她家院门外熄了火。她抬起头,看见一个穿着利落连衣裙、踩着高跟鞋的熟悉身影,正有些不确定地打量着这个略显简陋的农家小院。
是林晓。她大学时代最好的朋友,如今在城里一家外企做得风生水起的职场精英。
“昭阳?!真的是你?!”林晓推开虚掩的院门,脸上写满了惊讶与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目光快速扫过昭阳身上的粗布衣服、手里的针线,以及这处除了干净整洁几乎一无所有的院子。
“晓晓?”昭阳放下手中的活计,站起身,脸上露出真诚而平和的微笑,“你怎么来了?快进来坐。”
林晓踩着高跟鞋,有些小心翼翼地走进院子,仿佛怕地上的尘土弄脏了她精致的鞋履。她在昭阳搬来的小木凳上坐下,身姿依旧保持着职场的挺拔,与这乡村院落显得格格不入。
“我正好来这边县城出差,想起你说回了老家,就顺路过来看看。”林晓说着,目光依旧在打量,从昭阳素净未施粉黛的脸,到院子里啄食的鸡,再到屋檐下挂着的干玉米,“你……你就一直住在这里?”
“嗯,这里挺好的。”昭阳转身进屋,拿出茶具和开水,准备泡茶。茶具是最普通的白瓷盖碗,茶叶是村里人自己炒的粗茶。
林晓看着昭阳熟练地烫杯、投茶、注水,那一系列缓慢而专注的动作,与她记忆中那个在咖啡机前匆匆灌下美式、语速飞快地讨论方案的昭阳判若两人。她终于忍不住,语气带着几分不解和直率的尖锐:
“昭阳,我真是不明白你!以前在公司,你那么拼,能力又强,我们都觉得你前途无量。就算……就算后来遇到些不顺,也没必要这样……这样逃避现实吧?”她把“逃避现实”四个字咬得很重,像扔出了一块坚硬的石头。“躲在这种地方,穿着这样的衣服,过着这种……近乎原始的生活,这能解决什么问题?你这是在自己骗自己!”
这话语,带着都市标准的价值判断和显而易见的担忧,像一阵携带着尘埃的风,吹向了昭阳。
若是以前的昭阳,或许会感到被刺痛,会立刻反驳,会激动地陈述自己的理由,甚至会因为不被理解而感到委屈和愤怒。
但此刻,昭阳正在往盖碗里注入第二泡水。听到林晓的话,她的手腕都没有丝毫颤抖,水流依旧平稳。她只是抬起眼,看了林晓一眼,那眼神清澈而平静,没有波澜,甚至带着一丝理解。
她没有辩解。
没有说“我不是逃避”,没有讲佛法的道理,没有分享自己内心的转变与收获。
她只是将泡好的第一道茶汤倒入公道杯,然后轻轻斟入林晓面前那个小小的品茗杯里。浅金色的茶汤,热气袅袅升起,带着粗茶特有的、略带涩味的香气。
“晓晓,尝尝这茶。”昭阳的声音温和,像山间清晨的微风,“是村里人自己种的,虽然粗糙,但味道很真。”
林晓愣住了。她预想中的争辩、解释或者情绪波动都没有出现。昭阳的反应像是一拳打在了棉花上,那种平静,反而让她原本准备好的后续说辞都噎在了喉咙里。她看着眼前那杯冒着热气的茶,又看看昭阳那张平静得甚至有些发光(她觉得可能是错觉)的脸,一时不知该作何反应。
她下意识地端起那杯茶,吹了吹,小心地喝了一口。的确粗糙,甚至有些刮喉咙,但入口之后,却有一股奇特的、属于植物本身的回甘在口腔里慢慢漾开。
院子里一时安静下来,只有蝉鸣依旧。
林晓默默地喝着茶,目光不再像刚才那样带着批判性地四处扫射,而是更多地落在了昭阳身上。她看着昭阳从容地为自己也斟上一杯,看着她静静地品味,看着她望向院子里那棵老槐树时,眼神里流露出的那种……安然。
这种安然,是装不出来的。林晓在职场见惯了各种伪装和面具,她能分辨得出什么是真正的平静。
她忽然发现,昭阳变了。
不是外表变得苍老或落魄,而是某种内在的东西不同了。那个曾经眉宇间总带着一丝焦虑和紧绷的昭阳不见了,眼前的这个人,像被雨水仔细洗涤过的青山,沉稳、舒展,带着一种说不出的定力。她的眼睛尤其不同,以前是聪慧、敏锐,有时甚至有些咄咄逼人,现在那里面却是一片澄澈的宁静,深不见底,能包容很多东西,包括自己刚才那番不客气的质疑。
杯中的茶渐渐凉了。
林晓心中的那点愤懑和不解,也在这奇异的安静和昭阳无声的包容中,渐渐消散了。她开始觉得,自己刚才那番基于都市成功学标准的评判,在这个院子里,在这个沉静如水的昭阳面前,显得那么浮躁和……浅薄。
她放下茶杯,站起身。
“我……我得走了,下午还有个会。”
昭阳也站起身,脸上依旧是那抹温和的笑意:“路上小心。”
林晓走到院门口,忍不住又回头看了一眼。昭阳站在那里,素衣布鞋,身后是简陋的屋舍,却莫名给人一种无法撼动的感觉。
她抿了抿嘴,眼神里最初的质疑和不解已经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复杂的、带着困惑与探究的光芒,她轻声说:
“昭阳,你好像……变得不一样了。”
说完,她转身拉开车门,发动了汽车。
昭阳站在院门口,看着车子绝尘而去,消失在乡村公路的尽头。
她没有去深思林晓那句话背后的含义,也没有胜利般的喜悦。
她只是感受到,自己内心那盏灯,在经历了这场来自过往世界的、直白的质疑之风后,火焰不仅没有摇曳熄灭,反而似乎燃烧得更加稳定、更加明亮。
它不需要向外证明什么,它的存在本身,就是最好的回答。
然而,她也知道,这种不辩而化的力量,在面对更复杂、涉及更多人实际利益的冲突时,将面临真正的考验。
她转身,目光掠过远处田间隐约的人影,知道下一场功课,或许就藏在那些看似平凡的田埂之上。
昭阳俯身拾起方才缝补的衣物,针脚细密如初:真正的力量无需声张,如同大地承载万物却默然不语。在质疑声中如如不动,便是对信念最有力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