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心师姐带来了几位专攻民俗学和地方史的学者,他们对昭阳整理的村志初稿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在与昭阳进行了长时间的深入交流后,他们提出了将昭阳村作为长期文化研究基地的构想。这一切让昭阳清晰地感受到,当她坚定地走在自己的道路上时,那些与她志同道合、能够理解并支持她事业的人,会自然而然地被吸引而来。
深秋的午后,阳光带着一种即将离去的眷恋,温暖而柔和。昭阳正伏案修改村志中关于“岁时节令”的章节,试图将村民口述的零碎记忆与古籍记载相互印证。这时,清心师姐轻缓的脚步声自身后响起,伴随着的,还有几个陌生而沉稳的足音。
“昭阳,”清心师姐的声音带着一丝难得的欣然,“有几位客人,想见见你,看看你正在做的村志。”
昭阳抬起头,看见清心师姐身后站着三位气质儒雅、年龄各异的人。一位是头发花白、戴着金丝边眼镜的老者,目光锐利而充满探究;一位是四十多岁、气质干练的中年女性,笑容温和;还有一位是看起来三十出头、背着相机包的年轻男子,眼神中带着好奇与活力。
“这位是省民俗学会的郑教授,”清心师姐引荐道,“这位是民俗博物馆的林研究员,这位是她的助手,专攻影像记录的赵老师。他们偶然听闻了村志的事情,很感兴趣,特意过来看看。”
昭阳连忙起身,合上摊开的草稿,心中有些意外,但更多的是平静的欢迎。她请众人在石桌旁坐下,明净师姐已适时地送来了茶水。
郑教授扶了扶眼镜,开门见山,语气中带着学者特有的严谨与直接:“昭阳女士,不瞒你说,我们是通过一些非正式的渠道,看到了部分关于你在这里工作的……讨论。”他措辞谨慎,显然指的是那些网络上的纷杂声音,“但让我们真正感兴趣的,不是那些争论,而是你正在做的事情本身——系统性地整理一个村落的记忆。这在当今非常难得。”
林研究员接过话头,声音柔和却充满力量:“我们翻阅了你放在这里可供查阅的部分初稿,”她指了指石桌上那些装订起来的册子,“无论是体例的严谨,对口述史的重视,还是你将文献与实地调查结合的尝试,都让我们印象深刻。尤其是你对周林氏这位女性先辈的记录,视角独特,资料翔实,填补了地方史研究中民间女性慈善的一个空白。”
昭阳的心微微一动,像是被温暖的泉水浸润。她没想到,自己埋首故纸堆和乡野田间的默默工作,会得到如此专业且切中肯綮的肯定。
“更重要的是,”年轻的赵老师补充道,他拍了拍身边的相机,“我们感觉,你做这件事,不仅仅是冷冰冰的学术研究,里面带着温度,带着对这片土地和人的感情。这非常打动我们。”
接下来的时间,变成了一场酣畅淋漓的交流。郑教授就村志中记载的某个古老祭祀仪式的细节与昭阳深入探讨;林研究员对昭阳将农谚、童谣纳入记录的做法大为赞赏,认为这是活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赵老师则对如何用影像辅助记录村落变迁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
昭阳发现,与这些专业人士交流,非但没有压力,反而是一种滋养。他们能听懂她每一个考据背后的用心,能理解她试图连接古今、守护记忆的初衷。他们提出的建议,也往往能打开她的新思路。
谈话间,郑教授提出了一个构想,他目光灼灼地看着昭阳:“昭阳女士,我们几个,包括我们所在的机构,都有一个共同的设想。我们觉得,昭阳村不仅仅是一个研究对象,它完全可以成为一个生动的、长期的文化研究基地和田野工作站。这里有你这样扎根当地的整理者,有丰富的、尚未被完全发掘的文化资源,有相对完整的村落生态。我们希望能与你建立长期合作,将这里作为我们学科的一个定点观察和研究点,定期来访,共同推进更深层次的研究,甚至未来可以合作出版、举办展览。”
林研究员点头附和:“是的,这并非要干扰你的工作和生活节奏,恰恰相反,我们是希望为你提供更多的学术支持和资源,让你的工作能产生更广泛的影响。你可以继续按照你的方式和节奏进行,我们则是你的‘盟友’和‘后援’。”
昭阳怔住了。这个提议,远远超出了她的预期。它不像李薇女士的邀请那样涉及工作模式的转变,而是对她现有工作的深度肯定与赋能。它意味着,她不再是孤军奋战,她的身后,将站着一个理解她、支持她的专业学术共同体。
她看着眼前三位学者真诚而热切的目光,又看向旁边始终面带微笑、眼神中带着鼓励的清心师姐,心中涌起一股巨大的暖流和一种奇异的确认感。
她一直相信,只要脚踏实地做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事,自然会吸引到同频的人。而今天,这个信念得到了如此具体而有力的印证。这些“意外的盟友”,并非她刻意寻求而来,而是被她所投入的事业本身、被她身上那种沉静而坚定的力量,自然而然地吸引过来的。
“非常感谢各位老师的认可和厚爱,”昭阳的声音带着一丝激动,但更多的是沉稳,“能与各位老师合作,借助专业的力量将村志做得更好,让昭阳村的文化被更多人了解和珍视,这是我求之不得的事情。我很愿意尝试这种合作模式。”
接下来的细节商讨,在愉快而充满希望的氛围中进行。夕阳西下,学者们告辞离去,约定好保持密切沟通,并尽快敲定初步的合作框架。
送走客人,昭阳独自站在院子里,秋风吹拂着她的发丝。她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充实与力量。她的道路,正在变得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宽阔。这些“盟友”的出现,仿佛是为她前行的道路点亮了一盏盏灯,让她更加确信自己的方向。
她抬头望向远山,天际最后一抹霞光正在隐去,空气中弥漫着深秋的凉意。
山里的天气说变就变,不知今夜,是否会迎来今年的第一场雪?而无论天气如何变化,她都知道,自己内心已然拥有了足以应对任何环境的温暖与定力。
当你坚定地走向自己的星辰,那些散落在各处的、同样追寻光芒的灵魂,自会与你相逢,结伴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