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论一枚铜钱的自我修养
夜色深沉,坊城市公安局大楼却灯火通明,尤其是位于十楼的重大案件指挥中心,气氛凝重得几乎能拧出水来。墙上电子钟的红色数字无声地跳动着,显示时间已接近晚上十点。专案组的临时指挥部就设在这里,烟雾缭绕,泡面的味道混合着咖啡的苦涩气息弥漫在空气中。
林远坐在椭圆形会议桌的首位,面前摊开着现场勘察报告、现场照片以及那枚唯一实物证据——“铜钱探针”的高清放大照片。他脸色严峻,目光扫过围坐在桌边的专案组核心成员们:刑侦支队支队长李学明,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刑警,眉头紧锁;技术侦查支队支队长赵伟,戴着眼镜,脸上带着技术工作者特有的专注与疲惫;网安、图侦、情报等部门的负责人也都悉数在座,每个人脸上都写满了压力与困惑。
“都说说吧,一下午的勘察和初步排查,有什么进展?”林远的声音打破了沉寂,沉稳中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焦灼。时间不等人,每过去一分钟,国宝流失的风险就增加一分。
李学明率先开口,声音沙哑:“林局,现场那边,基本上…没什么像样的收获。那场雨简直就是他们的帮凶,所有可能遗留的痕迹,脚印、车辙,甚至包括他们搬运泥土留下的拖拽痕,几乎都被冲得一干二净。我们扩大了搜索范围,对周边五公里内的所有道路进出口监控进行了初步筛查,昨夜雨大,车辆本就稀少,符合时间段的可疑车辆有几辆,但经过初步追踪,基本都排除了作案可能。他们…太会挑时间和天气了。”
图侦的负责人接着汇报,语气更是无奈:“周边公共监控探头覆盖有限,最近的一个也在一点五公里外,而且他们选择的进山路线完全是盲区。我们调取了所有能调取的民用监控,包括附近几个养殖场自己安的简陋探头,没有任何发现。这帮人,对这里的监控布局了如指掌。”
网安部门的负责人摇了摇头:“目前还没有在本地常用的古玩交易、风水玄学等网络论坛或暗网渠道发现与此批失窃文物明显相关的信息。要么是他们极其谨慎,还没有开始销赃,要么就是他们有我们尚未掌握的、更隐蔽的渠道。”
情报部门提供的线索也同样令人沮丧:“我们梳理了近五年省内乃至全国有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前科的人员,特别是擅长风水定位、精通历史的重点人员,初步筛选出十几个有嫌疑的对象,但经过初步比对,要么有不在场证明,要么其作案手法与此次案件表现出来的超高专业性不符。暂时没有发现直接匹配的目标。”
一个个汇报听下来,会议室里的气氛愈发压抑。这简直就是一个“完美犯罪”的开场:时机精准、计划周密、手法专业、行动干净、撤退利落,几乎利用了所有有利于他们的客观条件,规避了所有可能暴露的风险。传统的刑侦手段——摸底排队、调取监控、追踪车辆、调查前科人员——在这样狡猾的对手面前,似乎一下子全都失灵了。一种无形的挫败感笼罩在每个人心头。
“也就是说,除了这枚铜钱,”林远用手指重重敲了敲桌上那张放大的照片,“我们目前,一无所获?”
没有人回答,沉默等同于默认。
李支队叹了口气:“林局,这伙人绝对是老手,而且是高手中的高手。心理素质极好,准备充分,背后很可能有一个完整的链条,负责情报、盗掘、销赃甚至洗钱。我们面对的,可能不是一个简单的盗墓团伙,而是一个组织严密的犯罪集团。”
林远靠在椅背上,目光锐利地扫视着每一位部下:“困难很大,这我知道。上级的压力,我也扛着。但正因为对手狡猾,案子难办,才更需要我们拿出百倍的努力和智慧!如果案子那么容易破,还要我们专案组干什么?还要我们这些穿警服的干什么?”
他的声音不高,却字字千钧,敲打在每个人的心上。“监控没了,就找不到人了?没有目击者,案子就成死案了?传统手段暂时失效,我们就不会破案了?”他连续发问,目光最后落在那枚铜钱探针的照片上,“我看未必!越是看似完美的犯罪,往往越会因为一个微小的疏忽而满盘皆输!现在,这个疏忽,可能已经被我们抓在手里了!”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张照片上。那枚小小的、造型奇特的黄铜物件,在灯光下闪烁着微弱而神秘的光泽。
“赵伟,”林看向技术侦查支队长,“这枚铜钱,技术处那边有什么初步看法?”
赵支队扶了扶眼镜,立刻来了精神,这是目前技术层面唯一能拿得出手的东西了:“林局,我们初步进行了检测。材质是黄铜,纯度很高,添加了少量其他金属以增加硬度和韧性,不是普通的工业铜材。厚度约1.5毫米,直径28毫米。边缘经过精细打磨,非常锋利。最关键的是中间这些镂空花纹和这个尖头。”
他切换了一下笔记本电脑,投影屏幕上出现了铜钱探针的高清三维扫描图,那些奇异的花纹被放大后更显复杂。
“这些花纹,初步判断不是简单的装饰图案。我们请市博物馆的一位老研究员初步看了一下,他认为这很可能是一种融合了风水罗盘刻度、星象符号以及某种特定秘记的混合体,非常专业,绝非普通工匠能制作。这个尖头,硬度很高,有明显的使用磨损痕迹,应该是用来刺探土层或者进行某种精密操作的。”
“定制化程度非常高!”赵伟强调道,“我们查询了全市乃至全省的金属加工厂、模具制作作坊记录,包括一些地下黑作坊的线索,目前没有发现批量生产这种物品的情况。它极有可能是犯罪分子根据自己的需求和设计,单独找高手工匠定制,或者…自己亲手制作的。”
“自己制作?”林远捕捉到这个信息。
“有可能。”赵伟点点头,“如果有足够的工具和技能,制作这样一个东西并不算太难。但这反过来也说明,使用者对这个工具非常依赖和熟悉,甚至可能有点…迷信或者特殊的感情。”他想起现场民警汇报时提到的,这东西是在洞口边缘的泥里发现的,很可能是意外滑落,“如果是随身携带了很久的顺手的工具,意外丢失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会议室里开始响起一些低声的议论。这条线索虽然细微,但却指向了一个非常具体的方向。
林远沉思片刻,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定制…独特的设计…风水星象…熟练使用…”他猛地抬起头,“这说明什么?说明使用这个工具的人,或者说这个盗墓团伙的核心人物,不仅仅是一个盗墓贼,他很可能对风水学、星象学甚至考古学都有相当深入的研究!他有自己独特的‘手艺’和‘工具’,并且对此非常自信,甚至到了偏执的地步!”
这个分析让众人眼前一亮。确实,普通的盗墓贼可能就用常见的洛阳铲、金属探测器,而这个人,却使用如此特制且蕴含复杂信息的工具,其身份特征一下子就鲜明了起来。
“李支队,”林远看向刑侦支队长,“立刻调整摸排方向!一方面,继续追查这枚铜钱的制作来源,发动所有基层力量,走访全市所有可能进行金属定制加工的点,包括那些街边的金银首饰加工小铺子、模型制作爱好者、机械加工厂老师傅,一个都不能漏!这东西工艺特殊,只要有人做过,很可能会有印象!”
“明白!”李学明立刻记录下来。
“另一方面,”林远继续部署,“结合这枚铜钱透露出的信息,重新筛查重点人员名单!不要再局限于那些只有蛮力的前科犯,要重点关注那些有文化、懂风水、精通历史地理,甚至可能有一些考古或文博背景的人员!特别是那些表面上可能有正当职业作为掩护,比如开风水店、古玩店、民俗工艺品店,或者自称是什么文化研究者的家伙!范围可以扩大到整个坊城地区,乃至鲁中一带!”
“是!”情报部门的负责人立刻应声。
“还有,”林远补充道,“网安部门,监控网络的方向也要调整。重点关注那些探讨风水秘术、星象定位、古墓结构的隐秘论坛、微信群、qq群,注意有没有人炫耀这次‘成功’,或者讨论类似定制工具的内容。图侦部门,继续扩大视频检索范围和时间段,不要只盯着案发当晚,案发前数天甚至数周的监控都要仔细看,寻找可能在山附近出现的、行为异常的可疑人员或车辆,进行反复比对!”
一道道指令清晰明确地发出,原本有些迷茫的侦查方向,因为这一枚小小的铜钱探针,开始变得清晰和聚焦起来。会议室里的气氛也不再像刚才那样死气沉沉,众人仿佛被打了一剂强心针,重新燃起了斗志。
虽然前方的路依然布满荆棘,对手依然隐藏于迷雾之后,但至少,他们不再是毫无头绪。这枚意外获得的铜钱,就像一把微小的钥匙,虽然还不知道它能打开哪扇门,但无疑给了专案组一个坚定的突破口。
林远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窗外城市的万家灯火。他知道,这场较量才刚刚开始,对手的强大超乎想象。但他更相信,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细致和智慧必将揭开迷雾。他拿起内部电话,接通了证物保管室。
“那枚铜钱探针,立刻送往省厅技术鉴定中心,做最全面的微量物证分析!我要知道它上面除了泥土,还沾过什么!哪怕只有一丝皮屑,一点汗液,也要给我验出来!”
挂掉电话,他深吸一口气。蛛丝马迹,已现端倪。接下来,就是如何顺着这细微的线索,抽丝剥茧,将那隐藏在黑暗中的“大师”,揪到阳光之下!
夜,还很长。但专案组的灯光,注定彻夜不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