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那次休息室谈心后,陆亦可与周正虽未再追问“跨越时光的缘分”,但三人之间的默契却愈发深厚。工作中,无需过多言语,一个眼神、一句简短的提醒,便能精准领会彼此的意图——陆亦可汇报“极地生态项目”进展时,刚提到“设备运输遇阻”,林天便已提前调出备选物流方案;周正梳理“数字共赢”法律风险时,尚未说完顾虑,林天便已指出“可参考A国跨境数据合作案例”,这种心照不宣,让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这年冬天,“全球共赢网络”遭遇一次不小的挑战——某国因内部政策调整,突然提出要暂停与“绿色共赢”项目的合作,若处理不当,可能引发连锁反应。紧急会议上,众人一筹莫展,陆亦可突然开口:“我记得该国去年曾因干旱导致粮食减产,咱们‘粮食安全共同体’有笔应急储备粮,或许能先缓解他们的民生压力,再谈合作重启。”话音刚落,周正立刻补充:“我查过该国法律,民生援助项目不受当前政策调整影响,还能争取3个月的缓冲期。”
林天看着两人一唱一和,心中满是感慨,当即拍板:“就按这个思路办!陆亦可负责对接民生援助落地,周正跟进法律流程,咱们用‘民生’破局,用‘诚意’换信任。”最终,应急粮顺利送达该国,缓解了当地民生危机,对方主动提出重启“绿色共赢”合作,还新增了两项农业协作计划。
事后复盘时,陆亦可笑着说:“当时我脑子里刚冒出来‘粮食援助’的想法,就觉得周正肯定能找到法律依据,果然没猜错。”周正也点头:“我也是,听到陆书记提民生,就立刻想到要查相关法律条款,好像知道下一步该补什么。”林天听着两人的话,忍不住笑了:“这就是咱们的缘分,不用多说,就能朝着一个方向使劲。”
春节前夕,林天邀请陆亦可、周正两家来小院过年。饭桌上,孩子们围着林天,叽叽喳喳地问“南极的企鹅会不会怕冷”“非洲的稻子有没有小院的香”,林天耐心解答,陆亦可和周正则在一旁帮着林天父母招待客人,俨然一家人。林母看着眼前的场景,悄悄对林父说:“你看他们仨,不像上下级,倒像多年的老朋友,这种默契真是难得。”
饭后,孩子们在院子里放烟花,陆亦可、周正陪着林天站在廊下。看着夜空中绚烂的烟火,陆亦可忽然说:“林书记,不管那个‘秘密’是什么,能跟着您一起做‘共赢’的事,能有这么好的团队,我已经很满足了。”周正也跟着点头:“是啊,现在每天都觉得有意义,哪怕偶尔累点,也觉得值。”
林天转头看着两人,眼中满是暖意:“有你们这句话,比什么都强。秘密迟早会揭开,但现在,咱们先一起把‘共赢’的路走稳,让更多人过上好日子,才是最要紧的。”
烟花散去,小院恢复了宁静。陆亦可和周正带着家人离开时,林父特意给他们装了满满一袋小院种的新米:“这米是天伦当年在江山带回来的种子种的,你们尝尝,也算是咱们‘一家人’的心意。”
林天站在门口送别,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心中清楚:有些秘密或许需要时间沉淀,但这份因“共赢”凝聚的默契与信任,早已超越了时光的界限。未来,无论遇到什么挑战,只要三人还能这样同心同行,“共赢”的大道就会一直向前延伸,而那些藏在时光里的缘分,终将在合适的时机,绽放出更动人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