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公益”联动机制推行两月后,汉江省高院传来捷报——全省民生案件立案率同比提升35%,但信访率下降28%,越来越多群众选择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林天得知后,决定去基层巡回法庭看看实际效果,还特意邀请了省人大代表一同调研,接受监督。
在南部某县的巡回法庭,正审理一起邻里宅基地纠纷案件。原告和被告是同住一个村的邻居,因宅基地边界问题争执了三年,甚至多次发生肢体冲突。法官没有简单当庭宣判,而是先带双方去现场丈量土地,又邀请村里的老党员、村干部一起调解,结合法律规定和乡规民约耐心劝说。
“都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邻居,为这点地伤了和气不值当。法律规定边界在哪,咱们就按规定来,以后互相帮衬着过日子多好?”法官的话让双方都红了脸,最终自愿达成和解,还当场握手言和。
省人大代表看着这一幕,感慨道:“以前总听说‘清官难断家务事’,现在巡回法庭把法律和人情结合起来,既解决了问题,又保住了邻里情,这才是老百姓需要的司法服务!”
林天点点头,对随行的法院工作人员说:“要把这种‘现场调解+乡贤参与’的模式推广开来,基层纠纷往往掺杂着人情世故,光讲法律不够,还要懂民心、接地气,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案结事了人和’。”
随后,众人来到潘不江基金会设立的“法律援助站”。一位刚拿到法律援助的农民工小李正激动地给家人打电话:“多亏了这里的律师,帮我要回了被拖欠的工资,下周就能回家过年了!”
潘不江介绍:“目前全省已建了50个法律援助站,累计帮助2000多名困难群众维权,垫付诉讼费、律师费超300万元。后续我们还会和高校合作,邀请法学专业学生来实习,壮大法律援助队伍。”
叶紫涵的“法律心理辅导员”也收获了不少好评。在某社区,辅导员刚帮一位因离婚纠纷焦虑失眠的女士做了疏导,女士笑着说:“之前总觉得天要塌了,听了律师的法律建议,又跟辅导员聊了聊,现在心里敞亮多了,知道以后该怎么保护自己和孩子了。”
调研结束后,林天在省高院召开总结会,提出进一步优化措施:一是在全省乡镇、社区设立“法律明白人”队伍,挑选有威望、懂法律的村民或居民,协助宣传法律知识、化解小矛盾;二是开发“民生司法线上平台”,群众可在线咨询、申请立案、查询案件进度,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三是建立“司法民生反馈机制”,每月收集群众对司法服务的意见,及时调整改进。
省高院院长当即表态:“我们会尽快落实这些措施,争取年底前实现‘法律明白人’全覆盖、线上平台全省通,让司法服务更便捷、更贴心。”
年底,汉江省“法治民生指数”发布,多项指标位列全国前列。沈首长在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特意提到汉江经验:“汉江省把司法公正与民生保障紧密结合,用法治为群众撑起了‘保护伞’,值得各地学习借鉴。”
林天站在办公室窗前,看着窗外万家灯火,心中满是坚定。从扫黑除恶到基层治理,从司法改革到公益联动,他和伙伴们走过的每一步,都在为汉江的民生筑牢根基。他知道,“胜天半子”的棋局没有终点,未来还会有新的挑战,但只要守住“为民”初心,握紧“法治”利剑,团结每一份力量,就一定能让汉江的民生之路越走越宽,让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永远享有公平、正义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