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天访院提出的建议落地半月后,他再次前往汉江省高院,这次还特意带上了潘不江和叶紫涵——潘不江的慈善基金会可协助普法宣传,叶紫涵的康养团队能在法律宣讲中融入心理疏导,形成“司法+公益”的联动合力。
刚到诉讼服务中心,就看到“民生案件监督岗”前围满了群众,工作人员正耐心解答一位老人关于赡养费纠纷的疑问。老人握着工作人员的手说:“我儿子不养我,之前不知道怎么告,现在听你们讲了,才知道能走绿色通道,还不用花多少钱,真是谢谢你们!”
林天走上前,详细询问老人的情况,得知老人子女在外地工作,长期不支付赡养费,他当即让法院工作人员联系当地巡回法庭,安排下周上门立案。“您放心,我们不仅会帮您要回赡养费,还会让法官跟您儿子好好谈谈,让他尽到赡养义务。”林天对老人说。
随后,众人来到“法律下乡”活动现场——在西部某县的集市上,法官和律师正摆着摊位,为村民解答土地纠纷、婚姻家庭等问题;潘不江的志愿者们发放着图文并茂的普法手册,手册上用简单的漫画讲解“怎么写借条”“遇到欠薪怎么办”;叶紫涵的团队则在一旁设立“心理疏导点”,帮因纠纷焦虑的村民缓解情绪。
一位村民拿着土地承包合同来咨询,法官仔细查看后告诉他:“您这合同是有效的,村里不能随便收回您的地。要是他们再逼您,您可以直接去乡上的巡回法庭起诉,我们会优先处理。”村民激动地说:“以前总怕打官司麻烦,现在知道有这么多办法,心里就有底了!”
在“民生案件执行联动机制”座谈会上,法院工作人员汇报:“目前已联合公安、银行冻结逃避执行人员账户120个,查封资产30余处,为230名胜诉群众追回执行款800余万元。上周还对5名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企业负责人采取了拘留措施,起到了很好的震慑作用。”
潘不江当即表示:“基金会可以设立‘法律援助专项基金’,为经济困难的群众垫付诉讼费、律师费,让他们不会因为没钱而打不起官司。”叶紫涵也补充:“我们的康养团队可以培训一批‘法律心理辅导员’,在巡回法庭办案时同步提供心理支持,帮助双方化解矛盾。”
林天点头认可:“司法公正不仅要‘判得对’,还要‘执行到位’‘服务暖心’。你们的联动,能让法律既有力度,又有温度,真正帮群众解决难题。”
离开县法院时,林天看到巡回法庭的警车正准备出发,要去偏远山村处理一起邻里宅基地纠纷。法官笑着说:“现在我们每周至少去三次农村,把法庭开到群众家门口,既方便了他们,也能更快化解矛盾,避免小事变大事。”
回去的路上,潘不江感慨道:“以前总觉得法律离我们很远,现在才知道,它就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里,能帮他们要回工资、守住土地、维护尊严。”叶紫涵也说:“把法律宣传和心理疏导结合起来,不仅能解决问题,还能化解心结,这才是真正的‘案结事了’。”
林天望着窗外的田野,心中满是欣慰。从司法改革到公益联动,从法院到乡村,每一步都在让公平正义更贴近群众。他知道,“胜天半子”的棋局,不仅需要经济的发展、民生的改善,更需要司法的守护、法治的支撑。只有让法律成为群众的“定心丸”,让公平正义融入每一个角落,汉江省的民生之路才能真正行稳致远,群众的幸福生活才能有最坚实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