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场摒弃了森严等级、洋溢着天伦之乐的亲子运动会中,长春宫的德妃刘姝和与女儿大公主萧玥的参与,堪称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
她们并未如景阳宫丽妃那般,将充沛的精力挥洒于体力角逐,亦不似永和宫安嫔那般,带着怯懦与新奇踏入这片欢腾之地。德妃以其一贯的审慎与智慧,为母女二人的参与定下了基调——一种完全符合其身份与教养、既不逾越规矩又不失真诚投入的积极姿态,巧妙地融入了这场别开生面的宫廷盛会。
德妃为年方五岁的萧玥选择的项目,颇费了一番心思,完美避开了那些需要大量奔跑跳跃、易出汗着凉的体力竞技。
她相中了“你画我猜”这一环节,此项目看似简单,实则考验的是母女间的灵犀相通与知识底蕴。
当小小的萧玥手持炭笔,在素笺上勾勒出略显稚嫩却特征鲜明的图案——或许是一轮弯月伴星,或许是一朵简笔兰花,德妃总能于众人尚未反应过来时,便含笑轻声、准确无误地道出答案。
“月夜”、“兰草”,她声音温婉,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
这份无需言语过多修饰的默契,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源于长春宫日常无数个陪伴阅读、讲解图册的静谧时光,引得在场妃嫔宫人暗自称赞。
而在另一项由苏晚棠设计、需要辨认御花园中常见花草植物的趣味环节中,萧玥更是展现出了超越年龄的学识与沉静。
面对几株形态相似的菊科植物,她不仅能清晰地道出“这是杭白菊,那是金盏菊”,还能细声补充一句“瑾娘娘说过,杭白菊泡茶清心,金盏菊可消肿”,引得负责此环节的太医都微微颔首。
这显然得益于德妃平日的悉心教导,她并未将女儿困于死记硬背的诗书,而是将学问融入了生活点滴,与苏晚棠所倡导的“学以致用”、“亲近自然”的理念,竟有不谋而合之处。
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当其他年幼的皇子公主们在草地上尽情奔跑嬉闹,沉浸于单纯的游戏乐趣时,五岁的萧玥却展现出了一种近乎本能的责任感与领导力。
她并未置身事外,而是主动承担起了“小助手”的角色。
见到三公主萧澜手中的绒布玩偶不慎掉落,她会迈着稳重的步子走过去,捡起来轻轻拍掉草屑,递还给小妹妹;
看到负责维持秩序的庄妃娘娘需要传递物品,她会主动上前,用清晰的童声说道:“庄母妃,让玥儿来帮您。”
最令人称奇的是,当一位更低位的嫔妃所出的小皇子,对着一个物品名称卡壳时,萧玥竟能运用她刚从承乾宫学来不久的拼音知识,指着卡片下方的符号,耐心地、一字一顿地拼读出来,帮助那小皇子认出了物品。
她举止大方得体,谈吐清晰有条理,虽年纪尚小,却已然隐隐透露出未来淑女的风范与仁厚的心性。
德妃始终在一旁静静观望着,并未过多干涉女儿的行动。
她姿态优雅地坐在观看席上,面容平和,唯有在女儿展现出出色表现时,眼中才会掠过一丝难以掩饰的欣慰与自豪。
她从不刻意在人前炫耀女儿的聪慧与懂事,因为萧玥本身的言行举止,便是对长春宫教养方式最有力、最动人的证明。
她通过这种积极的参与,既自然而然地展示了女儿的优点,也含蓄而巧妙地表达了对瑾皇贵妃所倡导的、这种更为开放和注重实践的新式育儿之风的认可与接纳——她并非全盘照搬,而是取其精华,巧妙地融入自身固有的、严谨而温雅的教养体系之中。
这种不卑不亢、积极投入却又始终保持着自身风骨与分寸的参与方式,不仅赢得了周围妃嫔们暗自的佩服与赞叹,更吸引了场中那个最重要人物的目光。
皇帝萧景珩在参与完自家孩儿的游戏间隙,目光扫过全场,自然也注意到了长春宫这对母女的出色表现。
他看到长女的懂事与聪慧,看到德妃的沉静与得体的引导,眼中流露出显而易见的赞许与满意。
他深知,一个皇女的成长,不仅需要活泼的生机,也需要这种沉静优雅的底蕴。
长春宫的积极参与,如同在运动会这幅热闹欢腾的画卷上,添上了一笔知性、优雅而温润的色彩。
她们的存在,证明了在新的风尚之下,传统的教养与德行并非与之对立,反而可以相得益彰,共同滋养着皇嗣们健康成长。
德妃以其独有的智慧,在这场宫廷罕见的亲子盛会中,为女儿,也为长春宫,赢得了应有的尊重与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