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秋,大别山深处的雾气尚未散尽,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马小丑身着沾满征尘的军装,勒停战马,目光投向远处八路军根据地的方向——那里炊烟袅袅,隐约传来百姓与士兵共同劳作的吆喝声,与山下日军据点的肃杀形成鲜明对比。自1939年相持阶段以来,他与共产党的合作已走过四个春秋,从最初的情报共享、物资互助,到如今的联合作战、战略协同,共产党的理念与实践,正像这大别山的晨光,一点点照亮他心中的道路。
此时的马小丑,早已不是单纯追求“保境安民”的军阀将领。四年间,他与毛泽东、周恩来的通信已累积数十封,那些字迹遒劲、思想深邃的文字,反复阐述着“共产主义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让耕者有其田、让百姓不受欺压、让国家独立富强”的真理;四年间,他多次深入八路军根据地,亲眼目睹战士们与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为百姓修水渠、建学校,哪怕自己饿着肚子也要先接济难民;四年间,他见证了太多共产党员的牺牲——为掩护群众转移而中弹的指导员,为破解日军密码而彻夜不眠最终累死在岗位上的情报员,为保护战友而扑向手榴弹的普通士兵……这些鲜活的事迹,如同重锤,一次次敲击着他的心灵。
而与此同时,国民党内部的派系倾轧、腐败无能却愈发明显。上一年豫湘桂战役中,国民党军一溃千里,将领们争相跑路,任由日军烧杀抢掠,百姓流离失所;后方官员囤积居奇、中饱私囊,前线士兵却穿着草鞋、饿着肚子打仗。这种鲜明的对比,让马小丑愈发坚定一个信念:只有共产党,才能真正救中国,才能实现他“让百姓安居乐业”的初心。
一、信仰萌芽:笔墨传情中的理念共鸣
马小丑与毛泽东、周恩来的通信,是他信仰转变的起点。这些跨越千山万水的书信,没有官样文章的虚与委蛇,只有推心置腹的家国情怀与思想碰撞。
1941年冬,马小丑在信中向毛泽东倾诉了自己的困惑:“如今抗战陷入僵局,日军虽无力大举进攻,却封锁严密,百姓生活困苦。我虽竭力整军备战、保障民生,但深感孤掌难鸣,不知未来之路在何方?”
不久后,他收到了毛泽东的回信。信中写道:“马司令忧国忧民之心,令人敬佩。抗战之艰难,在于敌强我弱,更在于人心向背。国民党之所以屡战屡败,根源在于其脱离群众,只为少数人利益服务;而我共产党之所以能在敌后站稳脚跟,靠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靠的是军民鱼水情。所谓共产主义,并非遥不可及的空想,而是从解决百姓的穿衣吃饭、耕地读书入手,让每个中国人都能活得有尊严、有希望。当前的相持阶段,虽是艰难,但只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坚持持久战,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就一定能迎来胜利的曙光。”
这封信,马小丑反复读了不下十遍,每一句话都像一盏灯,照亮了他心中的迷雾。他想起自己早年拉杆子、建军队,初衷就是为了让家乡百姓不再受军阀欺压;想起北上抗日以来,夏晚晴推行的减租减息、林婉清组织的民生保障,其实都与共产党的理念不谋而合。“原来,我一直想做的事,共产党早已在践行,并且做得更彻底、更坚定。”马小丑在日记中写道。
周恩来的书信,则更多聚焦于具体的合作与实践。1942年春,周恩来在信中详细介绍了八路军的“三三制”政权、减租减息政策,以及“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大生产运动。信中提到:“我们在根据地推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既照顾了地主的利益,又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实现了团结抗日;部队开展大生产,开垦荒地、纺纱织布,不仅解决了物资短缺,更密切了军民关系。马司令若有兴趣,可派代表来根据地考察,我们愿毫无保留地分享经验。”
马小丑当即派夏晚晴和林婉清前往八路军根据地考察。半个月后,两人带回了满满的见闻与感动:“根据地的百姓真正当家作主,村里的民主选举公平公正;士兵与百姓一起种地、一起修路,晚上还帮百姓识字;部队的物资账目公开透明,没有任何贪污浪费现象。”夏晚晴拿出一张照片,照片上,八路军战士正帮老乡拉犁耕地,脸上满是汗水却笑容灿烂,“他们的士兵说,百姓是水,军队是鱼,鱼离不了水。”
这些见闻与书信,让马小丑的思想逐渐发生转变。他开始在第一集团军中推行类似的政策:减租减息、民主理财、士兵参与管理,同时组织部队开展生产劳动,帮助百姓改善生活。这些举措得到了士兵和百姓的热烈拥护,第一集团军的凝聚力也愈发强大。
二、信仰成长:并肩作战中的精神洗礼
如果说书信与考察让马小丑对共产主义理念有了深刻认知,那么与八路军并肩作战的经历,则让他的信仰接受了血与火的洗礼。1943年冬,日军为扭转相持阶段的被动局面,集中五万精锐兵力,对大别山抗日根据地发动了大规模“扫荡”,代号“铁壁合围”。此次“扫荡”,日军采用“分进合击、梳篦式搜索”的战术,企图将马小丑的第一集团军和八路军豫鄂挺进纵队包围歼灭。
战斗打响后,日军的攻势异常凶猛,飞机轰炸、坦克开路,一步步压缩包围圈。马小丑率第一集团军主力在大别山主峰附近构筑防线,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八路军豫鄂挺进纵队则在侧翼牵制日军兵力,掩护根据地百姓转移。然而,由于日军兵力占优,防线逐渐被突破,马小丑的指挥部一度被日军包围,陷入危急。
就在此时,八路军豫鄂挺进纵队的一个营,在营长赵刚的带领下,冒着日军的炮火,从侧翼发起猛攻,为马小丑的指挥部解围。马小丑亲眼看到,赵刚营长身先士卒,挥舞着大刀冲向日军,手臂被炮弹碎片划伤,鲜血直流,却依然高喊着“跟我冲”,带领战士们撕开了日军的包围圈。在后续的突围中,赵刚为了掩护马小丑的部队和转移的百姓,主动率领一个排断后,与日军展开白刃战。当马小丑率主力突围成功,派人返回接应时,发现赵刚和他的排只剩下五名战士,其余全部壮烈牺牲,赵刚本人也因伤势过重,在转移途中牺牲。
“赵营长临终前说,能为百姓和战友牺牲,是他作为共产党员的荣幸。”前来汇报的八路军战士含泪说道。马小丑站在赵刚的遗体旁,看着他胸前佩戴的党徽,心中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他想起自己见过的国民党将领,大多贪生怕死、拥兵自重,而赵刚这样的共产党员,却能为了信仰和责任,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在随后的反“扫荡”战斗中,马小丑与八路军战士朝夕相处,见证了更多感人的事迹:八路军卫生员小李,为了救治受伤的百姓,冒着炮火穿梭在战场,不幸被日军流弹击中;八路军宣传员小王,深入日军后方张贴标语、散发传单,被日军发现后宁死不屈,高喊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英勇就义;八路军战士们宁愿自己饿着肚子,也要把仅有的粮食分给百姓……这些场景,让马小丑深刻认识到,共产党的军队是真正为人民服务的军队,共产党员是真正具有牺牲精神的革命者。
反“扫荡”胜利后,马小丑在第一集团军的干部会议上,动情地说:“以前我以为,当兵打仗是为了保家卫国,这就够了。但现在我明白,真正的革命,是为了让所有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是为了让中国不再受列强欺凌。八路军的战士们,用生命践行了这一点,他们的信仰,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
三、信仰淬炼:生死抉择中的初心笃定
1944年春,日军发动豫中会战,国民党军一溃千里,豫西、豫南大片领土沦陷。马小丑率第一集团军在豫南阻击日军,掩护百姓转移。然而,由于国民党军的溃败,第一集团军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物资短缺、伤员激增,处境艰难。此时,国民党当局不仅不提供支援,反而电令马小丑“收缩防线,保存实力”,实质上是让他放弃豫南,任由日军肆虐。
就在马小丑陷入两难之际,毛泽东、周恩来发来联名电报,电报中写道:“马司令,豫南百姓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望你以民族大义为重,坚守阵地,掩护百姓转移。八路军已派部队星夜驰援,物资也将通过秘密渠道送达。民族危亡之际,唯有团结一心,方能共渡难关。”
与此同时,八路军的援军和物资及时赶到,解了第一集团军的燃眉之急。马小丑看着八路军战士们带来的粮食、药品和弹药,看着他们不顾疲劳,立刻投入战斗,心中的信念愈发坚定:国民党早已失去了抗日的决心和民心,只有跟着共产党,才能真正救中国、救百姓。
在一次转移百姓的过程中,日军的一支骑兵部队突然袭来,百姓队伍中大多是老人、妇女和孩子,行动缓慢,眼看就要被日军追上。马小丑正要下令部队反击,却看到身边的八路军指导员王芳,率先拿起步枪,带领几名战士冲向日军。王芳是一名女同志,身材单薄,却异常勇敢,她精准地射击,打倒了几名日军骑兵,为百姓转移争取了时间。然而,由于日军人数众多,王芳和她的战士们逐渐陷入重围。马小丑率部及时赶到,击退了日军,但王芳却因腹部中弹,伤势严重。
在战地医院,白若曦全力抢救王芳,但由于伤势过重,王芳最终还是牺牲了。临终前,王芳拉着马小丑的手,虚弱地说:“马司令,一定要……守住阵地,保护好百姓……跟着共产党,抗战一定会胜利……”
王芳的牺牲,成为压垮马小丑心中最后一道防线的砝码。他再也无法抑制内心的激动,对身边的党组织代表说:“我想加入中国共产党!我愿意跟着共产党,为了百姓的幸福,为了国家的独立,奋斗终身!”
党组织代表握住马小丑的手,激动地说:“马司令,你的决心我们已经看到了。你为抗战作出了巨大贡献,始终坚守民族大义,党组织欢迎你的加入!”
四、信仰升华:火线宣誓中的庄严承诺
1944年5月15日,大别山深处的一处临时阵地,红旗飘扬,炮火声隐约可闻。马小丑的火线入党仪式,就在这里举行。
阵地中央,一面鲜红的党旗被挂在树干上,周围站着第一集团军的干部、战士代表,以及八路军的代表。马小丑身着整齐的军装,胸前佩戴着缴获的日军军牌(他一直以此提醒自己不忘国耻),神情肃穆地站在党旗下。
入党介绍人——八路军豫鄂挺进纵队政委李先念同志,庄严地说道:“马小丑同志,经过党组织的考察,你始终坚守抗日民族大义,积极与共产党合作,为百姓谋福祉,具备了共产党员的条件。现在,我代表党组织,批准你加入中国共产党!”
李先念同志举起右拳,带领马小丑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马小丑举起右拳,目光坚定地望着党旗,一字一句地重复着入党誓词。他的声音洪亮而坚定,回荡在山谷中,盖过了远处的炮火声。这一刻,他想起了赵刚营长、王芳指导员等牺牲的共产党员,想起了根据地百姓期盼的眼神,想起了自己“保家卫国、让百姓安居乐业”的初心。他深知,从这一刻起,他不再是一名单纯的军阀将领,而是一名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共产党员;他的第一集团军,也将成为党领导下的抗日力量。
宣誓完毕,李先念同志紧紧握住马小丑的手,说:“马小丑同志,欢迎你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今往后,我们就是并肩作战的同志。希望你牢记入党誓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抗战胜利和民族解放而奋斗!”
周围的干部、战士们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欢呼声在山谷中回荡。马小丑望着党旗,眼中闪烁着泪光,心中充满了坚定的信念:“我一定不会辜负党组织的信任,不会辜负牺牲的战友们,一定会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五、信仰共鸣:八位夫人的同心向共
马小丑入党的消息,很快传遍了第一集团军和八位夫人之间。长期以来,八位夫人在马小丑的影响下,与共产党同志频繁合作,早已对共产主义理念产生了深厚的认同。
夏晚晴在后勤工作中,多次与八路军的后勤部门合作,亲眼看到他们廉洁奉公、高效务实,将每一份物资都用在刀刃上,深受触动。她感慨道:“以前我以为,做好后勤就是保障物资供应,但共产党的后勤工作,不仅是保障,更是为了百姓和战士的利益,这种理念让我深受启发。”
白若曦在战地医疗工作中,与八路军卫生队联手救治伤员,看到他们不分军民、一视同仁,甚至为了救治百姓,不惜动用珍贵的药品,心中充满了敬佩。“共产党的人道主义精神,是真正的以人为本,我愿意加入这样的组织,为百姓的健康贡献力量。”
秦雨薇在情报工作中,与共产党地下情报系统密切合作,看到他们为了获取情报,不惜深入虎穴,忠诚勇敢,严守纪律,让她深受感动。“共产党的情报人员,为了信仰不惜牺牲一切,这种忠诚和担当,值得我学习。”
陈雪梅在兵工厂工作中,曾多次接待八路军的技术人员,他们无私地分享技术,帮助她改良武器,让她感受到了共产党的无私与团结。“共产党的同志,真正做到了团结协作、共同进步,这种精神正是我们所需要的。”
柳轻眉在敌后游击作战中,与八路军武工队并肩作战,看到他们深入群众、依靠群众,在敌后开展灵活多样的斗争,让她深刻认识到“群众是真正的铜墙铁壁”。“共产党的游击战术,不仅是军事上的胜利,更是民心的胜利,我愿意加入这个为群众谋利益的组织。”
林婉清在民政工作中,借鉴八路军根据地的经验,开展减租减息、救济难民等工作,看到百姓们的生活得到改善,脸上露出笑容,心中充满了成就感。“共产党的民政工作,真正做到了为百姓着想,我愿意为这样的事业奋斗。”
苏玉婷在教育工作中,看到八路军根据地的学校让穷苦孩子免费上学,传授文化知识和爱国思想,让她深受触动。“教育是立国之本,共产党重视教育,关注下一代,这种远见卓识让我敬佩。”
沈若雁在军事指挥中,与八路军将领合作,看到他们指挥果断、作风硬朗,始终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让她深受启发。“共产党的将领,是真正的革命军人,我愿意跟着这样的组织,为国家和人民而战。”
在马小丑入党后不久,八位夫人纷纷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党组织对她们进行了严格的考察,了解到她们在抗战中的突出贡献和对共产主义理念的深刻认同后,陆续批准了她们的入党申请。
夏晚晴入党时,在申请书上写道:“我愿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统筹好后勤工作,为前线提供充足的物资保障,为抗战胜利贡献自己的力量。”
白若曦在入党宣誓时,坚定地说:“我愿用自己的医术,救死扶伤,为百姓和战士的健康保驾护航,践行共产党员的使命。”
八位夫人的入党,形成了“九人同心向共”的坚定格局。马小丑与八位夫人,在党旗下庄严承诺,将携手并肩,为共产主义事业、为抗战胜利、为民族解放而奋斗。
六、信仰落地:第一集团军的转型新生
马小丑和八位夫人入党后,第一集团军正式成为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马小丑按照党组织的要求,对部队进行了全面的整顿和转型。
首先,加强思想教育,在部队中广泛宣传共产主义理念和党的抗日主张,开展“学习八路军、新四军”活动,组织干部战士学习《论持久战》《为人民服务》等着作,提升部队的思想觉悟。马小丑亲自为部队授课,讲述自己的信仰转变过程,鼓励战士们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其次,改革部队编制,按照八路军的模式,建立政治工作制度,在各级部队设立政治指导员,负责思想政治工作和群众工作。同时,吸收优秀的共产党员加入部队,充实干部队伍,提升部队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再次,强化军民关系,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要求部队尊重百姓、爱护百姓,不拿百姓一针一线,帮助百姓生产劳动、解决困难。部队开展了“军民共建”活动,组织战士们为百姓修水渠、建学校、治病救人,进一步密切了军民鱼水情。
此外,加强与八路军、新四军的协同作战,将第一集团军的兵力部署纳入党组织的整体战略,配合八路军、新四军开展反攻作战。夏晚晴的后勤体系与解放区的物资生产无缝衔接,实现了物资共享;白若曦的战地医院与八路军卫生队联合开展医疗培训,提升了整体医疗水平;秦雨薇的情报网与共产党地下情报系统深度融合,实现了情报互通;陈雪梅的兵工厂开始为八路军、新四军生产武器弹药,提供技术支持;柳轻眉的游击队与八路军武工队联手,深入敌后开展袭扰作战,彻底摧毁了日军的“囚笼政策”。
转型后的第一集团军,战斗力和凝聚力大幅提升,成为党领导下的一支重要抗日力量。在1944年的局部反攻中,马小丑率部收复了多个重要城镇,歼灭日军数千人,缴获大量武器弹药,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4年秋,马小丑站在大别山的主峰上,望着漫山遍野的红旗和战士们训练的身影,心中充满了希望。他知道,自己的信仰之路已经开启,未来的道路或许充满荆棘,但他与八位夫人,与第一集团军的全体将士,将在党的领导下,为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奋勇前进。远处的炮火声依然不断,但马小丑的心中,却充满了坚定的信念——抗战胜利的曙光,已经不远;共产主义的理想,终将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