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升外门弟子,搬入独居小院,并未给云逸的生活带来多少实质性的改变。他依旧每日雷打不动地前往藏书阁,履行他“分担清扫整理之责”的承诺。那柄象征着外门弟子身份的制式青锋剑,被他随手扔在院角,与几把备用的扫帚为伍,蒙上了一层薄灰。那一千灵石的“巨款”,他更是动都没动,修炼?不存在的,那点微末灵气还不够他呼吸间自然吞吐的零头。
他竭力想让自己回归到那种无人问津的平静状态,刻意保持着低调。在藏书阁扫地时,他不再“不经意”地整理出什么古籍秘法,回答苏小婉偶尔的“请教”时,也开始出现一些无伤大雅的“错误”和“遗忘”,试图逐步淡化自己那“博学”的形象。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他不想惹麻烦,麻烦却总会以各种方式找上门。这一次,是通过丹堂。
这一日,云逸刚将藏书阁三楼一处堆放杂物的隔间清理干净,拍打着身上的灰尘走下楼梯,就见丹堂长老周焱一脸愁容地等在一楼,身旁还跟着两名亲传弟子,捧着几个玉盒,盒中隐隐散发出各种灵药的气息。
“云师侄!”周焱见到云逸,眼睛一亮,立刻迎了上来,语气带着几分急切,“可算等到你了!”
云逸心中暗叫不妙,面上却只能恭敬行礼:“周长老,您找弟子有何吩咐?”他刻意强调了“吩咐”二字,希望对方只是来让他干点杂活。
周焱却一把拉住他的手腕,如同上次一般热情(这让云逸头皮发麻):“云师侄,此次恐怕又要劳烦你的‘眼光’了!”
云逸嘴角微抽,连忙道:“长老言重了,弟子眼光粗浅,实在……”
“诶,你先别推辞,听我说完。”周焱打断他,指着弟子手中的玉盒,愁眉苦脸地道,“宗门近日欲炼制一炉‘紫府培元丹’,此丹关乎几位内门长老的道基稳固,不容有失。其中几味主药,年份要求极为苛刻。库房中所存,经老夫查验,大多年份不足或药性有亏,唯这几份……”
他打开一个玉盒,里面盛放着几株形态各异、灵气盎然的灵草,“这‘三叶蕴神花’,这‘地心火莲’,还有这‘千年寒玉髓’,看似品相完好,灵气充沛,年份也似乎达标。但不知为何,老夫总觉得其中隐隐有一丝不妥,似乎……似乎少了点应有的‘灵韵’,但又说不出具体问题所在。若是贸然入药,恐影响成丹品质,甚至导致炼丹失败。”
周焱看向云逸,眼神中带着期待与一丝不易察觉的恳求:“云师侄,你见识广博,心思细腻,能否帮老夫再看看这几味药材?或许能看出些老夫未曾留意到的关窍?”
云逸看着那几株灵药,心中已然明了。周焱的感觉没错,这几味药材确实有问题。它们并非年份不足,而是生长环境有异。
那“三叶蕴神花”,看似灵气充沛,但其生长之地定然靠近某种阴煞之源,花蕊深处沾染了一丝极难察觉的“秽气”,若用于炼制温养神魂的培元丹,不仅无益,反而可能污染神魂。
那“地心火莲”,莲心处火灵力看似狂暴,实则外强中干,缺乏地火深处应有的那一丝“沉凝地脉之气”,如同无根之火,入药后难以与其他药性完美融合,容易引发丹液冲突。
那“千年寒玉髓”问题更隐晦,其寒气过于纯粹凛冽,少了自然形成过程中应有的那一丝“天地调和之意”,直接使用,会导致丹药阴阳失衡,药性偏激。
这些问题,对于周焱这个层次的丹师而言,确实难以精准把握,更多是凭借一种玄妙的“感觉”。但对云逸来说,一眼便能看穿本质。
他若直接点明,必然再次惊世骇俗。但若不说,看着周焱乃至宗门长老可能因此炼丹失败,甚至损伤道基,似乎也有些过意不去。毕竟他现在还顶着青云宗弟子的名头。
电光火石之间,云逸已然有了计较。他不能直接说,但可以“引导”。
他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凑近那几个玉盒,装模作样地仔细“观察”起来,甚至还拿起那株“三叶蕴神花”放在鼻尖嗅了嗅,皱着眉头,一副努力回忆的样子。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不太确定地指着那“三叶蕴神花”,对周焱说道:“周长老,这花……弟子看着是极好的,灵气也足。就是……就是感觉这香味,好像跟弟子以前在……在杂书上看到描述的不太一样?书上说此花香气清幽,闻之宁神。可这个……香味好像有点……有点闷?弟子也说不好,可能就是弟子鼻子不灵光吧。”
他又指向那“地心火莲”:“这莲花真漂亮,火灵之力也强。就是……弟子感觉这热力,好像浮在表面,不如想象中那么……踏实?有点像……像烧得太旺的炭火,看着旺,却不经烧?”
最后,他指着那“千年寒玉髓”,打了个寒颤:“这个好冰啊!冰得有点……刺骨头。弟子记得那杂书上好像提过一句,说什么‘过刚易折’,‘至寒需有暖意调和’之类的胡话,也不知道什么意思……”
他这番话,依旧是“杂书论”和“感觉论”,将那些精深的药性弊端,用最粗浅、最生活化的方式表达了出来,并且习惯性地加上了“弟子感觉”、“可能不对”、“胡话”等免责声明。
然而,听在周焱耳中,却如同醍醐灌顶!
“香味发闷”?是了!定是沾染了秽气,导致其宁神之效大打折扣,甚至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热力浮于表面,不踏实”?没错!正是缺乏地脉沉凝之气的表现!这样的火莲,看似凶猛,实则后劲不足,难以作为主药稳定丹炉!
“至寒需有暖意调和”?妙啊!寒玉髓至阴至寒,若无一丝天地调和之意中和,直接入药,必然导致丹药阴阳失衡!
周焱猛地一拍大腿,激动得胡子都翘了起来:“原来如此!原来如此!云师侄,你这一番‘感觉’,真是帮了老夫大忙了!点醒了梦中人啊!”
他如获至宝,立刻对身旁弟子吩咐:“快!将这三味药材封存,标记为‘慎用’!立刻派人去查,这些药材的具体采集地点和环境!重新采购时,必须严格按照云师侄……呃,严格按照‘清幽宁神、火蕴地脉、寒带暖意’的标准来筛选!”
“是!长老!”弟子们虽然不明所以,但见长老如此激动,连忙应下。
周焱转回头,紧紧握住云逸的手,感激涕零:“云师侄,多谢!多谢!你又帮了老夫,也帮了宗门一个大忙啊!这份人情,老夫记下了!”
云逸连忙抽出手,谦逊道:“长老言重了,弟子就是胡乱感觉,瞎猫碰上死耗子,当不得真,当不得真!”
周焱却不管他如何推辞,心中已认定云逸在药材鉴别上有着超凡的、近乎本能的直觉。他热情地邀请云逸有空多去丹堂坐坐,交流“心得”,被云逸以“学业繁忙,扫地任务重”为由,好不容易才婉拒脱身。
看着周焱心满意足、带着弟子匆匆离去的背影,云逸擦了擦额头上并不存在的冷汗。
“看来,以后连药材都不能多看了……”他暗自决定,以后见到丹堂的人,得绕道走。
然而,事情并未就此结束。
数日后,云逸正在自己那僻静小院里,悠闲地给那小块灵田浇水——里面种的不是灵药,而是几棵他从后山挖来的、毫无灵气但长得挺精神的野葱和青菜。对他而言,这才是生活。
就在这时,院门被敲响了。
云逸有些诧异,他这地方偏僻,除了偶尔有执事弟子来分发物资,几乎无人来访。他放下水瓢,打开院门,只见门外站着一名丹堂的执事弟子,手里捧着一个沉甸甸的储物袋。
“云逸师兄。”那弟子态度恭敬(云逸如今是外门弟子,按规矩需称师兄),“奉周长老之命,特来送上此物。”
说着,他将储物袋递了过来。
云逸疑惑地接过,神识往里一扫,顿时愣住了。
储物袋里,并非灵石或丹药,而是各种各样的……药材!
而且,并非那些珍贵的、需要精心保管的主药,大多是些边角料、处理品,甚至是药渣!
有切剩下的灵芝根须,有提炼过精华后枯萎的灵草残叶,有炼丹失败后凝固的、颜色古怪的药膏块,还有一些沾染了泥土、品相不佳的矿石碎屑……林零总总,杂七杂八,堆了满满一袋子。其共同特点就是:灵气微弱,品相低劣,在正常丹师看来,与垃圾无异。
“这是……”云逸看向那执事弟子,一脸不解。
执事弟子连忙解释道:“周长老说,云逸师兄于药材之道别有慧眼,或能化腐朽为神奇。这些是丹堂平日处理废弃药材时,觉得或许还有些许残留价值,但又无法确定的部分。长老命弟子送来,说是给师兄……‘练练手’,或者‘研究研究’。若师兄能从其中发现些什么,自是最好;若没有,随意处理掉便是,不必有负担。”
云逸闻言,一时间竟不知该作何表情。
周焱这是……把他当成垃圾回收站了?还是觉得他有什么点石成金的本事,能从这些废料里淘出宝来?
他本想拒绝,但转念一想,这些“垃圾”对他而言,确实没什么用,但若是拒绝,反而显得自己心里有鬼,或者看不上这些东西,不符合他“低调杂役”的人设。
罢了,收下就收下吧,回头找个地方埋了便是。
于是,他脸上露出“感激”的笑容,对那执事弟子道:“多谢周长老厚爱,也辛苦师兄跑这一趟。请转告长老,弟子定会……好好‘研究’的。”
送走执事弟子,云逸看着手里那袋“炼丹房的材料”,无奈地摇了摇头。
他将储物袋随手丢在院角的石桌上,不再理会,继续回去伺候他的野葱青菜。
然而,他并不知道,周焱此举,并非真的指望他能从垃圾里淘出宝,更多的是一种试探,也是一种变相的“示好”和“拉拢”。送出这些无足轻重的废料,既不会显得刻意,又能维持与云逸的联系,观察他后续的反应。
云逸更不知道的是,在这袋看似毫无价值的“垃圾”中,混杂着几块毫不起眼的、如同焦炭般的黑色碎块。那是某次炼制高阶丹药失败后,炉底残留的、被狂暴火力反复灼烧淬炼过的“丹垢”,因其毫无灵气,质地又坚硬无比,无法回收利用,一直被当作废料处理。
就连周焱,也未曾察觉到,在那焦黑的外表之下,这几块“丹垢”的内部,因为极其偶然的机缘,在毁灭性的能量冲击和漫长岁月的沉淀下,已然发生了一种奇异的蜕变,孕育出了一丝极其微弱、却本质极高的……混沌源气的雏形。
这东西,对如今的修仙界而言,无人识得,也无人能用。但对云逸这等存在来说,却如同在沙海中看到了一粒微小的金砂,虽然微不足道,却代表着一种截然不同的可能性。
当然,此刻的云逸,并未在意那袋垃圾。他的心思,全在他的菜园子和如何更好地伪装自己上。
炼丹房的材料,就这么静静地躺在院角,等待着某个被发现的契机。
而云逸的退休生活,依旧在各种意想不到的“馈赠”和“关注”中,艰难地维持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