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熜自登基以来,便对大兴土木有着近乎偏执的狂热,仿佛唯有巍峨宫阙,方能彰显帝王的尊荣与天命所归。从嘉靖十六年到十九年,短短四年间,慈庆宫、皇穹宇、仁寿宫等一系列宏伟殿宇拔地而起,遍布紫禁城内外。
这些宫殿的建造,耗费了数千万人工,工匠们日夜劳作,累得筋疲力尽,不少人活活累死在工地上。而耗费的白银更是不计其数,从木材采运到砖石烧制,从彩绘装饰到陈设摆放,每一项都耗资巨大。仅皇穹宇的鎏金穹顶,便用去黄金数千两;仁寿宫的梁柱,全是从千里之外的深山老林砍伐的金丝楠木,运输途中死伤的民夫不计其数。负责督造的官员为了讨好世宗,对工匠们极为苛刻,工期催得紧,稍有延误便是一顿毒打,工地上哀嚎声、咒骂声不绝于耳,却都被掩盖在宫殿落成的喜庆锣鼓之中。
可宫殿建造终究还有限度,而世宗沉迷的斋醮之事,却是连年不断,耗费更是无底洞。宫中大小醮坛常年香火缭绕,仅香烛一项,每年就需要黄蜡二十余万斤、各类香品数十万斤。这些黄蜡和香品,都要选用最好的原料,经过精细加工,耗费的人力物力难以估量。负责采买的太监们趁机中饱私囊,以次充好,将大量钱财装入自己腰包,而真正用于斋醮的香烛质量却大打折扣,只是在外包装上做得极为精美,以蒙骗世宗。更别提那些为醮坛准备的法器、幡帐、供品,无一不是极尽奢华,每年为此耗费的巨资,足以让天下百姓瞠目结舌。举行大型斋醮时,宫中鼓乐齐鸣,道士们身着华丽道袍,踏罡步斗,念念有词,场面盛大,而这背后,是无数百姓的血汗钱在燃烧。
方士们更是借着世宗的宠信,大肆敛财。邵元节、陶仲文等人的府第,建造得富丽堂皇,雕梁画栋,亭台楼阁一应俱全,堪比皇宫内院,时人称之为“道流所居,拟于宫禁”。邵元节的真人府,光是花园就占地数十亩,里面奇花异草、珍禽异兽无数,都是从全国各地搜罗而来。陶仲文的府邸,更是有专门的炼丹房,里面摆满了各种炼丹器具和珍稀药材,耗费的钱财难以计数。他们不仅享受着帝王般的待遇,还收受各地官员的贿赂,财富堆积如山。每逢节日,前来送礼的官员络绎不绝,府门前车水马龙,金银珠宝、古玩字画源源不断地被送入府中。经年累月的无度耗费,让本就空虚的国库雪上加霜,府藏日渐枯竭,而百姓则在繁重的赋税压迫下,生活困苦不堪,流离失所者不计其数。许多地方的农民因交不起赋税,被迫卖儿鬻女,甚至铤而走险,聚众为盗。
嘉靖四十一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打破了世宗醉心修道的迷梦。倭寇大举入侵东南沿海,一路势如破竹,最终攻陷了福建兴化府。兴化府是南闽名郡,素来以殷富着称,倭寇入城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将整座城池焚掠一空,城中官民死伤无数,惨不忍睹。倭寇们手持倭刀,见人就砍,房屋被付之一炬,火光冲天,映红了半边天。百姓们哭天喊地,四处奔逃,却难以逃脱倭寇的魔掌,街道上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其实,倭寇侵扰东南一带,已经持续了二十余年。这些倭寇烧杀抢掠,来去如风,州县卫所时常被攻破,百姓深受其害。但此前总有得力将领率兵抵御,屡次挫败倭寇的攻势,所以世宗并未将其放在心上,依旧沉迷于斋醮修道。可此次兴化府沦陷,朝野上下一片震动,消息传到京城,世宗也不免心惊肉跳,这才急忙暂停了宫中的斋醮活动,丢下手中的经文,开始过问御敌之策。
危难之际,朝廷启用了名将戚继光。戚继光素有勇略,治军严明,他临危受命后,立刻调集兵马,与骁将俞大猷、刘显等人联手,制定了周密的作战计划。他们先是整顿军纪,训练兵士,打造先进的兵器和战船。戚继光对军队进行了严格的训练,要求士兵们吃苦耐劳,令行禁止。他还发明了许多新式兵器,如狼筅、虎蹲炮等,大大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随后,他们主动出击,在兴化府一带与倭寇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戚继光率领的戚家军,英勇善战,军纪严明,屡次重创倭寇。在一次战斗中,戚家军利用地形优势,将倭寇诱入包围圈,然后用狼筅将倭寇的倭刀格开,再用长枪刺杀,杀得倭寇片甲不留。经过数月的浴血奋战,他们不仅成功克复兴化府,还收复了东南沿海的诸多失地,将入侵的倭寇几乎全部剿灭。遭受此次重创后,倭寇元气大伤,再也不敢贸然入侵大明海疆,东南沿海的局势终于得以安定。捷报传到京城,世宗龙颜大悦,重赏了戚继光等将领,又开始觉得自己的统治固若金汤,天下太平。
危机解除,世宗又故态复萌,认为四方无事,天下太平,自己又可以安心修道求仙了。此时的他已经年逾半百,对长生不老的渴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强烈。不久后,陶仲文病逝,世宗悲痛不已,随即又下诏召募天下方士,王金、陶放、刘文彬等人先后应召入京,继续为他作法讲道,炼制丹药。
这些方士早已听闻邵元节、陶仲文凭借方术博得高官厚禄,享尽荣华富贵,心中羡慕不已,纷纷使出浑身解数,装神弄鬼,作伪售奸。他们或是趁世宗闭目打坐时,从隐蔽处偷偷投下提前准备好的蟠桃,谎称是神仙所赐。为了让“神仙赐桃”显得更加真实,他们甚至提前训练猴子,让猴子将桃子放在特定的位置,然后在世宗打坐时,由猴子悄悄放下。或是伪造五色灵龟、千年灵芝等祥瑞之物,呈入西苑,诡称是上天降下的吉兆。这些灵龟和灵芝,其实都是用普通的龟和植物经过特殊处理和染色而成,以此博取世宗的宠幸和封赏。
陶仲文之子陶世恩,更是借着父亲的余荫,与王金等人勾结在一起,杜撰所谓的“仙方”,采集各种奇奇怪怪的药材,炼制丹药进献给世宗。这些丹药成分杂乱,乌七八糟,既没有记载于《神农本草经》,也从未被医家使用过,全是术士们凭空想象,胡乱采集拼凑而成。有一次,陶世恩为了炼制一种“九转金丹”,竟然命人去采集毒蛇的毒液,还美其名曰“取天地之毒,以毒攻毒,净化身体”。丹药不仅燥烈秽恶,还散发着刺鼻的怪味,常人根本难以入口。
可世宗求仙心切,早已失去了辨别是非的能力,只要听闻是能让人长生的仙药,便不管它味道如何、效果怎样,都毫不犹豫地放开喉咙吞食下去。起初,他并未觉得有太大异常,只是偶尔感到有些不适,便认为是服食仙药后的正常反应,对陶世恩等人更加信任。陶世恩等人见状,更是变本加厉,不断推出各种“新型仙药”,每次都编造出一套玄之又玄的理论,哄骗世宗服用。
不料,服用这些“仙药”一段时间后,世宗渐渐感到心烦气躁,口干舌燥,夜里更是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他向方士们询问原因,王金等人早已准备好了说辞,纷纷称这是仙药在体内发挥效用,清除杂质的正常现象,让世宗不必担忧。世宗对他们的话深信不疑,不仅没有停止服药,反而对他们大加封赏,升陶世恩为太常寺卿,王金为太医院御医,陶放为太医院使,其余方士也各有赏赐。得到封赏的方士们,更加肆无忌惮地欺骗世宗,从国库中支取大量钱财用于“炼丹”,实则中饱私囊。
后来,陶仲文的徒弟胡大顺,见王金等人靠着蛊惑诈骗都能得到重用,心中嫉妒不已,便也动起了歪心思。他编造了一本《万寿全书》,诡称是由吕洞宾(昌祖)秘授,书中记载了长生不老的秘方,声称按照此方炼制丹药,服用后便可长生不死,与天地同寿。为了让这本书看起来更加神秘,他还特意请了一些擅长书法的人,用古老的字体抄写,并在书页上做旧处理,营造出年代久远的假象。
世宗只要听到“长生”二字,便失去了所有判断力,当即下令按照胡大顺所说的秘方炼制丹药。其实,所谓的“秘方”,不过是用黑铅炼白,再加上一些香饵、面料混合而成,术士们给它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做“先天玉粉丸”。炼制这种丹药时,铅在高温下挥发,产生大量有毒气体,许多参与炼制的工匠都因此中毒,出现头晕、呕吐等症状,却被方士们强行压下,不许声张。
世宗以前虽然纵欲过度,身体有些虚弱,但精神状态还算正常,服用陶世恩等人的丹药时,尽管感到不适,对身体也并无太大损害,平时仍能勉强打坐诵经、批阅奏章。可自从服用了胡大顺的“先天玉粉丸”后,身体状况急转直下。
这“先天玉粉丸”中含有大量的铅、汞等有毒物质,长期服用后,毒性在体内逐渐累积,很快便侵蚀了世宗的五脏六腑。他开始出现神经错乱、幻觉丛生的症状,时常看到有一团黑气从眼前飘过,或是在大白天见到鬼怪,吓得魂不守舍。有一次,他在乾清宫批阅奏章时,突然看到一个青面獠牙的鬼怪向他扑来,吓得他扔掉朱笔,躲到龙椅后面,大喊大叫,太监们费了好大劲才把他安抚下来。身体也日渐消瘦,面色憔悴,颧骨高耸,眼窝深陷,整个人变得形容枯槁,别说批阅奏章、打坐诵经,就连正常行走都变得困难。
可世宗依旧执迷不悟,不认为是丹药有毒,反而觉得是自己不够虔诚,招致了鬼神作祟。他下令让方士们在宫中大规模设坛祈祷,驱赶邪祟。众方士折腾了数日,又是诵经念咒,又是踏罡步斗,还请来一些所谓的“驱邪法器”,却丝毫没有效果,世宗的病情反而越来越严重。
自此,世宗患上了难以治愈的痼疾,整日心情烦躁,精神恍惚,身体虚弱无力,连进食都变得困难。御医们轮流诊治,用尽了各种良方,却都无济于事。他们知道世宗的病因是长期服用丹药所致,却不敢如实相告,只能开一些滋补的汤药,聊表安慰。朝中的政事,他再也无力过问,只能全部交给内阁大臣处理。当时的内阁首辅是徐阶,他虽然有一定的才能,但也不敢轻易违背世宗的意愿,许多政事都只能按照世宗以往的喜好来处理,导致朝政更加混乱。
后宫中那两千多名佳丽,也只能终日独守空帏,在寂寞与等待中消磨时光。曾经备受宠爱的妃嫔们,如今看着日渐憔悴的帝王,心中充满了恐惧和无奈。她们试图去看望世宗,却被太监们以“陛下需要静养”为由挡在门外。有的妃嫔为了排解寂寞,便在宫中读书作画,有的则与宫女们聊聊天,打发漫长的时光。
到了嘉靖四十五年夏末,世宗的病情急剧加剧。他整日气喘吁吁,面色赤红,腹部肿胀,大便秘结,曾经意气风发的帝王,如今已是骨瘦如柴,气息奄奄。太监们见状,急忙将他从西苑抬入大内的乾清宫,让他在熟悉的环境中度过最后的时光。
乾清宫内,御医们依旧在全力救治,可世宗的身体早已被丹药的毒性和常年的纵欲掏空,任何药物都难以挽回。他时而清醒,时而昏迷,清醒时便喃喃自语,念叨着神仙、丹药,昏迷时则常常被噩梦惊醒,大喊大叫。有一次,他从昏迷中醒来,拉着身边太监的手,虚弱地说:“快……快召方士来……朕要……要仙丹……”太监们看着他可怜的样子,只能默默流泪,却无能为力。
就这样,世宗勉强延挨到了冬季。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十四日,这位在位四十五年、沉迷修道二十余年的帝王,终于在乾清宫咽下了最后一口气,享年六十岁。他终究没能实现长生不老的梦想,只留下了一个国库空虚、朝政混乱、民生凋敝的大明江山,以及一段被后世诟病的荒诞历史。
世宗驾崩的消息传出后,宫中上下一片哀戚,但也有不少人暗自松了一口气。那些曾经被他的迷信和专断所压迫的大臣、宫女、太监们,终于看到了一丝希望。不久后,新帝即位,开始着手整顿朝政,试图挽回大明的颓势。
而那些曾经被他奉为神明的方士,那些耗费了无数民脂民膏的丹药与醮坛,最终都随着他的死亡,化为了历史的尘埃。邵元节、陶仲文等人的府邸,在他死后不久便被查抄,财产充公,家人也受到了相应的惩罚。王金、胡大顺等在世的方士,更是被新帝下令逮捕入狱,最终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嘉靖朝的这段历史,成为了大明王朝由盛转衰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世宗的沉迷修道、大兴土木、宠信奸佞,不仅耗费了国家的大量财富,也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使得大明的统治根基受到了极大的动摇。此后,虽然有万历等帝王试图有所作为,但大明王朝已经积重难返,一步步走向了灭亡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