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明提出的备用供应商响应滞后问题,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小吃铺进货制度里的漏洞。余晚星很清楚,“主供+备用”的双供应商体系,若只是停留在“有”的层面,而没有明确的约束和衔接机制,一旦主供商出现问题,备用商无法及时补位,照样会让食材供应陷入危机。眼下小吃铺客流稳定、营收渐长,绝不能让“食材断供”这颗不定时炸弹影响全局。她当即决定,重新梳理进货制度,把“双供体系”从“纸面计划”落实为“可靠保障”。
第二天一早,余晚星就把许明叫到身边,让他整理出所有核心食材的供应商清单——面粉主供是镇上的“老周面粉铺”,备用是邻镇的“兴旺面粉铺”;蔬菜主供是王婶,备用是邻村的种植户老李;肉类主供是李记肉铺,备用是城西的张屠户。接着,她带着许明,一家一家地去拜访这些供应商,重新签订规范的《长期供货协议》。
首站是“老周面粉铺”。老周是个实在人,之前合作一直很顺畅,但余晚星还是在协议里明确了几条关键条款:“周老板,以后我们每天需要20斤面粉,您得保证凌晨4点前送到店里,要是遇到特殊情况送不了,必须提前3个时辰通知我们,并且帮我们协调备用供应商送货。”老周笑着说:“晚星妹子,你放心,我做生意最讲信誉,肯定不会耽误你的事!”双方在协议上按了手印,算是给主供渠道上了第一道“保险”。
随后,他们又去了备用供应商“兴旺面粉铺”。之前就是这家因为响应慢,差点耽误了生意。余晚星开门见山地说:“王老板,我们之所以选您当备用供应商,就是看重您家面粉的品质。但上次我们急需面粉,您隔了两天才送到,这可不行。这次的协议里,我们明确了‘应急响应时效’——接到我们的补货通知后,必须在半天内送到,要是做不到,我们可能就要重新考虑合作了。”王老板面露愧色:“上次是我这边出了点状况,以后绝不会了!我保证,半天内一定送到!”余晚星见他态度诚恳,又在协议里补充了“应急补货奖励”:若能按时送达,每次额外多付5文钱,以此激励对方重视备用供应的责任。
用同样的方式,余晚星重新规范了蔬菜和肉类的“双供体系”。与蔬菜备用供应商老李约定:主供王婶的蔬菜若出现短缺,老李需在当天上午补足差额,且蔬菜品质必须与王婶供应的一致;与肉类备用供应商张屠户约定:若李记肉铺无法供货,张屠户需按同样的价格供应新鲜猪肉,且送货时间不得晚于早上5点。
除了明确供应商的责任,余晚星还进一步细化了食材验收标准,把之前的“口头约定”变成了“书面清单”:
? 面粉:颗粒饱满,无碎米、无杂质,颜色洁白,用手一捻细腻无粗糙感,若发现有结块或异味,当场退回。
? 蔬菜:叶片翠绿,无发黄、腐烂,根部无过多泥土,每斤蔬菜的损耗率不得超过5%,不合格的当场挑出,由供应商补足重量。
? 肉类:猪肉色泽鲜红,肉质紧实,无异味,肥肉和瘦肉的比例符合约定(瘦肉占比70%),若发现注水或不新鲜,不仅全额退款,还需赔偿相应损失。
为了确保验收标准执行到位,余晚星把验收责任明确到个人:每天早上食材送达后,由牛婶负责验收蔬菜,刘嫂负责验收肉类,阿强负责验收面粉,三人分别在验收清单上签字确认,最后由许明汇总存档。一旦出现问题,直接追究对应验收人的责任,确保每一批食材都能符合要求。
新的进货制度落地后,效果立竿见影。有一次,主供面粉的老周因为家里突发急事,无法按时送货,他提前3个时辰通知了余晚星,并联系了备用供应商兴旺面粉铺。兴旺面粉铺按照协议,在半天内就把面粉送到了店里,没有影响当天的生产。还有一次,王婶送来的蔬菜里有一小部分发黄,牛婶按照验收标准当场挑出,王婶二话不说就补足了新鲜蔬菜。
看着食材供应越来越稳定,余晚星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她知道,完善的“双供体系”和严格的验收标准,已经为小吃铺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食材防线”,彻底解决了食材断供的风险。
可就在这时,许明却拿着账本对余晚星说:“娘,我发现自从和供应商签订新协议后,咱们的食材采购成本比之前高了一些,尤其是备用供应商的应急补货,每次都要多付5文钱,长期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余晚星心里一沉,她知道,如何在保证食材供应稳定的前提下控制采购成本,成了她需要解决的新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