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那枚带着英雄伤痕的【神行者一号】缓缓驶入灯火通明的整备车间时,一场颠覆传统航天认知的工作模式,正式拉开序幕。
车间里没有传统国营厂那种按部就班的缓慢节奏,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似于互联网公司“敏捷开发”般的高强度、快节奏氛围。
数百名工程师被分成了十几个小组,分别负责箭体结构、燃料管路、发动机、飞控系统等各个部分,以并行的方式展开工作。
无损探伤的超声波设备、检查线路的万用表、分析金属疲劳的光谱仪……
各种设备同时运转,海量的数据流,实时汇入指挥中心由【昆仑引擎】支持的数字孪生数据库。
那些从国家航天体系过来的老专家们,起初还想用他们那套严谨但繁琐的工作流程来指导工作,但很快,他们就震惊地发现,自己完全跟不上这里的节奏。
“三号发动机燃料预阀门,发现微米级金属疲劳裂纹!重复,三号机预阀门发现疲劳裂纹!”
下午三点,无损探伤小组的一声高喊,让整个车间的气氛瞬间紧张起来。
这枚阀门是发动机点火前的关键组件,一旦在空中失效,后果不堪设想。
一位姓张的老专家立刻赶了过来,看着屏幕上被放大了数百倍的裂纹图像,脸色瞬间变得无比凝重。
他下意识地按照传统流程思考,脱口而出:“麻烦了!快,联系阀门供应商,把数据发过去让他们分析。同时准备备件申请,这个流程走下来,最快也要两个月……”
他的话还没说完,就被一个沉稳的声音打断了。
“不用。”
何维不知何时已经站到了他身后,目光锐利地盯着屏幕。“我们自己解决。”
“自己解决?”张专家愣住了,“何总工,这不是开玩笑的!这种高压特种阀门,我们没有原始设计图纸,更没有相应的制造和测试能力,怎么解决?”
“谁说我们没有?”何维嘴角微微上扬。他没有过多解释,直接拿起对讲机,用不容置疑的语气命令道:“设计组、材料组、制造组负责人,三分钟后,到三号发动机旁,现场开会!”
三分钟后,几个不同领域的顶尖工程师已经围在了巨大的【祝融一号】发动机旁。
张专家站在一旁,抱着手臂,想看看何维到底要怎么“胡闹”。
只见何维将终端电脑上的裂纹数据,直接上传到了【昆仑引擎】支持的数字孪生分析模型中。
“立刻对该阀门进行应力仿真,计算剩余安全寿命,并逆向工程出其结构,提出三种以上的优化设计方案。”
随着何维的指令下达,中央数据库的算力开始疯狂运转。
在众人震撼的目光中,屏幕上,那枚阀门的完整三维结构图在短短几十秒内就被逆向构建了出来。
紧接着,数字孪生模拟出阀门在高压高频工况下的受力情况,那道微米级的裂纹被用醒目的红色标注出来,并清晰地展示了它在未来数次点火后,将如何快速扩展并导致最终的结构失效。
“剩余安全寿命,预估为零。”模型给出了冰冷的结论。
张专家的后背瞬间被冷汗浸湿。
如果按照传统流程,这枚“定时炸弹”很可能在扯皮和等待中被忽略过去。
还没等他从后怕中缓过神来,模型已经基于原有的结构,给出了五种全新的优化设计方案,每一种方案都详细标注了材料配比、结构强度和制造成本的变动。
何维只扫了一眼,便指向了其中一个结构最简洁、材料最普遍的方案:“就用这个。设计组,半小时内完善细节,出正式图纸。制造组,立刻去材料库领取对应的Gh4169高温合金,准备上机!”
“是!”
命令被不折不扣地执行。
半小时后,优化后的阀门设计图纸,已经通过内部网络,传送到了不远处的精密制造车间。
一块银白色的高温合金,被固定在了红星工业自己生产的顶级hx-01型五轴加工中心上。
随着指令输入,机床发出低沉的轰鸣,在冷却液的喷洒下,开始以肉眼难以想象的精度,对那块金属进行飞速的切削、钻孔、塑形。
张专家呆呆地站在车间外,隔着巨大的防爆玻璃,看着那枚凝聚了现代工业顶尖技术的阀门,在自己人手中,从一块原材料,一点点地变成型。
他脑海里,只剩下一个念头:原来,这就是何维说的“垂直整合”……
这是一种将设计、仿真、制造、测试所有环节,全部压缩在同一个屋檐下的、恐怖的工业能力!
它将传统航天那以“月”甚至“年”为单位的迭代周期,活生生地压缩到了以“小时”为单位!
四个小时后,一枚闪烁着金属光泽、完美无瑕的全新强化型阀门,被送到了整备车间。
又过了两个小时,它通过了严苛的超高压测试,被成功安装到了三号发动机上。
一个在传统体系下,足以让整个复飞计划延误数月的致命难题,在红旗航天,从发现到解决,总共耗时,不到八个小时。
……
与此同时,在指挥中心的财务办公室里,林秋宜和她的团队,也经历了一场思想上的风暴。
一份关于此次SxZ-1回收箭的整备维护成本核算报告,刚刚新鲜出炉。
林秋宜看着报告的最终数字,捏着鼠标的手,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
她立刻拿着报告,快步走进了何维的办公室。
“何总工,成本出来了!”
何维接过报告,看了一眼,脸上露出了预料之中的微笑。
报告上清晰地写着:
【SxZ-1回收箭复飞整备总成本:】
【损耗件更换(含强化型阀门等):约89万人民币】
【燃料加注(液氧甲烷):约165万人民币】
【人工及设备折旧:约43万人民币】
【总计:297万人民币】
不到300万!
对比这枚一级火箭高达9400万人民币的全新制造成本,这个数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林秋宜激动地说道:“这意味着,我们的单次发射成本,真的被压缩到了原来的5%以内!我们真的做到了!”
“不。”何维摇了摇头,眼中闪烁着更深邃的光芒,“这才只是开始。”
他站起身,走到巨大的落地窗前,看着不远处那枚已经焕然一新的【神行者一号】。
日历上,距离他定下的“一个月之期”,才刚刚过去了二十天。
所有的检修、评估、替换工作,已经全部提前完成。
何维拿起桌上的电话,直接拨给了发射场总指挥。
“我是何维。”
他的声音平静,却蕴含着一股让所有人都为之疯狂的力量。
“所有整备工作已经完成。我们不等了。”
“通知发射控制中心,清空下周的发射窗口。我们的神行者,要提前复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