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育良与李为民那场隐秘的园林夜话,并未如他所愿带来稳固的同盟,反而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他此刻孤立无援的窘境。回到他那间象征着权力与威严的政法委书记办公室,巨大的红木办公桌不再带来掌控感,反而像一口正在缓缓合拢的棺材,压抑得他喘不过气。
巡视组对“汉东法治与发展研究会”(即那个基金会)的调查,非但没有停滞,反而以一种锲而不舍的精准度向深处掘进。钟小艾仿佛嗅到了血腥味的猎犬,凭借巡视组的尚方宝剑和手中逐渐清晰的线索,攻势愈发凌厉。基金会的财务总监,一个跟随高育良妻弟多年的亲信,在连续数日的约谈和出示部分无法辩驳的转账记录后,心理防线出现裂痕,开始断断续续地交代问题。虽然他仍在极力规避直接指向高育良的证词,但其妻弟通过基金会进行利益输送、并利用高育良影响力为特定企业和项目“打招呼”、“开路”的轮廓,已逐渐清晰。
更让高育良脊背发凉的是,调查的触角似乎开始试探性地伸向了一些更为敏感的领域——几笔通过复杂渠道流入境外、最终与某些特定艺术品收藏和海外资产相关的资金,虽然路径隐蔽,但巡视组似乎掌握了一些关键节点的信息。这些,才是真正能将他置于死地的命门。他开始频繁地在深夜被噩梦惊醒,梦见自己站在悬崖边缘,脚下是万丈深渊。
他动用了几乎所有储备的政治资源和人脉网络,试图构筑防线。一些来自京城的、模糊的“关心”和“询问”电话确实打到了巡视组,但都被组长和蔡添添以“依法依规调查,不便透露细节”为由礼貌而坚定地挡了回去。以往那些称兄道弟、利益与共的“伙伴”,在中央巡视组的赫赫威名下,纷纷选择了避嫌和沉默。高育良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受到,所谓盘根错节的关系网,在绝对的权力和意志面前,是何等的脆弱。
压力之下,他的行为开始变形。在省委常委会讨论其他议题时,他时常眼神飘忽,反应迟钝,与以往那个思维缜密、言辞犀利的高副书记判若两人。可一旦议题涉及政法系统的编制、经费或重要人事安排,他又会像被触及领地的野兽般,骤然警觉,言辞变得异常尖锐甚至有些失态,寸土必争,仿佛抓住这些实实在在的权力就能增加安全感。这种反常的剧烈波动,被沙瑞金和李为民等人敏锐地捕捉到。
沙瑞金心中冷笑。高育良这个一直游离于他掌控之外的“老狐狸”,终于露出了破绽。他乐见巡视组将火力集中在高育良身上,这不仅能帮他清除一个潜在的障碍和旧势力的代表,也能转移外界对省委书记掌控不力、汉东问题频出的质疑。他私下召见田国富,指示省纪委要“全力配合、主动对接”巡视组的调查工作,“凡是涉及党员领导干部违纪违法的问题线索,无论涉及到谁,都要坚决支持巡视组一查到底。”这话冠冕堂皇,实则是在默许甚至鼓励将高育良的问题彻底掀开。沙瑞金需要高育良这个“祭品”,来彰显他支持反腐的决心,同时也为自己争取更多的主动权和时间。
李为民则依旧保持着战略定力。他信守了不主动攻击高育良的承诺,但也绝不会伸手援救。他清楚地认识到,高育良体系的溃败是其自身长期漠视规则、经营私利所必然付出的代价。他现在的核心任务,是继续高举“发展”这面大旗。在他的强力推动下,“区域协同创新与发展试验区”的规划方案不断完善,前期政策梳理和跨省协调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他甚至亲自协调,推动在吕州与江东省交界处启动了一个“生态科技产业合作示范园”的奠基仪式,邀请了相关领域专家和媒体,大张旗鼓地宣传。他要向巡视组、向中央、也向汉东的干部群众证明,在有些人深陷泥潭、忙于内斗之时,他李为民始终在为国家谋发展、为百姓谋实事。这份沉甸甸的、看得见的政绩,是他最坚固的护身甲。
困兽犹斗的高育良,在绝望中开始进行一系列危险的操作。他秘密指示妻弟,立即启动紧急预案:将存放在某些特定地点的、可能构成直接证据的文件和账册转移或销毁;安排几名知晓核心内情、但目前尚未被巡视组重点关注的“白手套”和经办人,以“休假”、“出国考察”等名义暂时离开汉东,避避风头;同时,他开始着手物色合适的“替罪羊”,准备在关键时刻,将基金会的主要问题推给一两个级别足够、但又与他本人保持着安全距离的下属或关联方,以期丢车保帅,断尾求生。
然而,他这一切自以为隐秘的动作,在蔡添添领导的巡视组面前,却如同在聚光灯下跳舞。蔡添添凭借其在中纪委多年历练出的敏锐嗅觉和专业的调查手段,早已布下天罗地网。她对高育良一系的异常资金流动、关键人员的动态进行了严密监控。她没有急于收网,而是冷静地观察着高育良的每一步棋,耐心地收集着更充分的证据链。她在等待,等待高育良自己将更多的破绽暴露出来,也在评估,这条线上究竟还连着哪些人,最终能掀起多大的风浪。她深知,打虎需用力,更要讲究策略和时机。
而被闲置的侯亮平,则通过钟小艾,密切关注着对高育良的调查进展。他内心涌动着一股扭曲的快意。既然暂时无法撼动李为民这颗大树,能看到一直以来自命不凡、将他视为晚辈的高育良狼狈不堪,也让他积郁的愤懑得到了些许宣泄。他甚至凭借自己过去在反贪局的工作记忆,向钟小艾“贡献”了几条他怀疑可能与高育良体系存在利益勾连、但当初因阻力未能深入查证的旧线索,希望能给高育良的覆灭再加一把火。
山雨欲来风满楼。汉东的政局,因高育良这根支柱的剧烈摇晃而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高危期。一场远比侯亮平事件更猛烈、更深刻的政治风暴,已然在高育良所经营的政法王国上空凝聚成形。李为民静观其变,沙瑞金推波助澜,蔡添添张网以待,高育良垂死挣扎,钟小艾步步紧逼……所有置身棋局之人,都屏住了呼吸,等待着那决定命运的一刻。风,确已起于青萍之末,而即将到来的,或许是一场足以重塑汉东权力格局的滔天巨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