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三点,林城市委常委会议室,气氛庄重而略带一丝紧绷。所有在家的常委均已到场,彼此间低声交谈着,目光却不约而同地望向门口方向。李为民京城之行的成果,虽未正式通报,但各种风声早已在小小的圈子里流传,所有人都意识到,这次常委会可能将决定林城未来几年的发展走向。
当李为民的身影出现在门口时,会议室瞬间安静下来。他步履沉稳,面色平静,与离京前相比,眉宇间似乎更多了一份内敛的锐气。他径直走向主位,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位常委,与方鹏、张建国等人眼神交汇时,微微颔首。
“同志们,现在开会。”李为民没有过多寒暄,声音清晰而有力,“首先,向大家通报一下我此次进京,关于推动四省联动项目相关工作的情况。”
他开门见山,条理清晰地介绍了前期在京的工作成果:从摸清政策导向、建立沟通渠道,到规划方案的完善与获得部委初步认可,再到四省主要领导齐聚京城、联合推动项目进入国家层面视野的关键进展。他的汇报简洁务实,没有夸大其词,但每一个数据、每一次关键突破,都让在座的常委们心中震动。他们知道李为民能力出众,却没想到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能在京城打开如此局面,为林城、为汉东争取到如此重要的战略机遇。
“综上所述,”李为民总结道,“四省联动项目,已不再是停留在纸面上的构想,而是即将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的重大国家战略。我们林城,作为规划中的关键枢纽节点,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也承担着沉甸甸的历史责任。”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愈发凝重:“机遇稍纵即逝,责任重于泰山。省委赵立春书记对此项目高度重视,亲自在京协调推动,并对我们林城的工作寄予厚望。接下来,全市上下必须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将所有力量凝聚到保障和推动四省联动项目落地建设这一中心任务上!”
他随即提出了几点明确要求:
第一,成立由他亲自挂帅的“林城市四省联动项目推进领导小组”,市长方鹏、副书记张建国任副组长,相关常委、副市长及各主要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建立高效统一的指挥协调体系。
第二,各相关部门、区县,必须无条件服从领导小组的调度,对项目涉及的土地、规划、资金、拆迁等各项工作,开启绿色通道,特事特办,但又必须确保程序合法合规,经得起检验。
第三,加大宣传力度,统一舆论口径,向社会各界清晰解读项目带来的长远效益,营造全市上下支持项目、服务项目的良好氛围。
第四,也是他强调最重的一点,“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在这个关键时刻,绝不允许有任何杂音,绝不允许有任何阳奉阴违、推诿扯皮的行为!谁影响了项目推进,谁就是林城发展的罪人,市委将坚决采取组织措施,绝不姑息!”
这番话掷地有声,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清晰地传递出李为民借势巩固权威、推动工作的决心。会场一片肃静,所有人都感受到了那股强大的决心和压力。
市长方鹏紧接着发言,完全拥护李为民的讲话精神,表示市政府将坚决执行市委决策,全力以赴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特别是项目前期的配套建设和资金保障。他的表态干脆利落,与李为民配合默契。
副书记张建国则从党建和组织保障角度发言,强调要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做好群众工作,保障稳定,并加强对干部在项目推进过程中的考核监督。
其他常委也依次表态,均表示坚决支持市委决策,将按照分工抓好落实。会场呈现出久违的高度统一和凝聚力。
然而,李为民深知,表面的统一之下,暗流未必平息。有些人,或许只是迫于形势暂时收敛。他需要更有效的手段来确保执行。
会议临近结束时,李为民看似不经意地补充了一句:“另外,通知一下瑞龙集团的赵瑞龙同志,让他也参与领导小组的相关工作会议,特别是在市场化融资和招商引资方面,需要他这样的优秀企业家贡献智慧和力量。”
此言一出,几位常委眼神微动。赵瑞龙的参与,看似是发挥企业作用,但其背后赵立春省长的影子,让这个安排显得意味深长。这既是李为民对赵立春的一种回应和借力,也未尝不是一种更高级的平衡与警示——他李为民,既能动用京城资源,也能得到省长层面的某种支持,至少是默许。
常委会在统一思想、明确任务的气氛中结束。走出会议室,李为民能感觉到,林城的政治空气已然不同。他知道,这只是开始。接下来,规划图要变为施工图,口号要变为行动,真正的考验在于如何将常委会的决议不折不扣地穿透到基层,如何在复杂的利益格局中,高效推进这项庞大工程。
他回到办公室,立刻让秘书调来了近期积压的重要文件,同时吩咐:“请发改委、交通局、规划局的主要负责同志,一小时后到我办公室,专题汇报项目前期工作进展和存在问题。”
京华归来的第一把火,已经点燃。李为民没有片刻停歇,立刻投入了下一场更为具体、也更为艰巨的战斗之中。林城这台机器,正在他的驱动下,开始围绕着“四省联动”这个核心,高速运转起来。而潜在的阻力与挑战,也必将随之浮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