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常委会上的那场惊雷,其冲击波迅速席卷了整个汉东政坛。李为民“假自首、真问责”的强硬姿态,沙瑞金被迫表态追责的尴尬,以及侯亮平擅自行动被公开揭露的被动,都成为了各级干部私下热议、反复揣摩的焦点。
事件的直接后果很快显现。在沙瑞金的明确要求和巨大压力下,省检察院检察长季昌明牵头组成的调查组,以极高的效率拿出了处理意见。尽管侯亮平坚持认为自己对李为民的“关注”是基于某些“线索”和“合理怀疑”,属于反腐工作的必要范畴,但在“未经报批、程序严重违规”这一铁的事实面前,任何辩解都显得苍白无力。
经省委书记办公会研究决定,并征得上级检察机关同意,对侯亮平同志进行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并调离省反贪局局长岗位,另行安排工作。实际上是暂时挂起,等待后续安排。直接执行跟踪任务的周正、林华华也被给予党内警告处分,调离侦查一线岗位。省检察院检察长季昌明向省委做出深刻书面检查,承担领导责任。
这个处理结果,看似雷厉风行,实则充满了妥协。侯亮平没有被一撸到底,保留了级别,留下了回旋余地。但反贪局这把刚刚磨得锋利的“剑”,无疑被暂时收入了鞘中,锋芒受挫。
处分决定下来的当晚,侯亮平心中憋闷难当,一股巨大的委屈和不服充斥胸间。他拨通了远在京城的妻子钟小艾的电话,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和愤懑:“小艾!李为民他……他这是往死里整我!一点老同学的情面都不讲!我不过是为了工作,他就在常委会上那样……让我颜面扫地!”
电话那头的钟小艾听着丈夫的哭诉,心疼之余,也带着一丝护短的怒气,她安慰道:“亮平,你先别急,也别太难过了。李为民这么做,确实太过分了,一点香火之情都不念。你放心,这件事不会就这么算了。”
她顿了顿,压低声音,透露了一个重要信息:“我告诉你,你也先别往外说。中枢很快就要向各省派驻巡视组了,重点就是巡视纪检监察工作情况和反映领导干部的问题线索。我们中纪委这边已经初步定了,我会是其中一个组的成员,而且很可能担任副组长甚至组长。汉东,肯定在巡视范围之内。”
听到这个消息,侯亮平如同溺水之人抓到了救命稻草,精神猛地一振:“真的?小艾,你要来汉东?”
“嗯。”钟小艾肯定地回答,“所以你现在要稳住,暂时忍耐一下。等巡视组下去了,很多事情,未必没有转机。他李为民就算背景再硬,还能硬得过中央的巡视利剑?”
有了妻子的这番安慰和透露的信息,侯亮平心中的阴霾顿时散去了大半,甚至重新燃起了斗志和某种莫名的优越感。他觉得自己又有了底气。
第二天,侯亮平竟然径直来到了李为民的办公室门口。李为民的秘书见到他,立刻上前阻拦:“侯局……侯亮平同志,李省长正在忙,您有预约吗?”
侯亮平却仿佛没听见,一把推开秘书,直接“哐当”一声推开了李为民办公室的大门,闯了进去。
李为民正伏案批阅文件,闻声抬起头,看到是侯亮平,眉头立刻皱了起来,眼神冰冷。
侯亮平脸上带着一种混合着不服、挑衅和得知“内幕”后产生的嘚瑟表情,他走到办公桌前,双手撑在桌面上,盯着李为民:“李省长,好手段啊!常委会上那一出,真是让我侯亮平大开眼界!”
李为民放下笔,身体向后靠在椅背上,面无表情地看着他,没有说话。
侯亮平见他不语,以为他理亏或者被自己的气势压住,更加来劲,语气带着嘲讽:“怎么?李省长现在位高权重,连老同学都不认了?一点小误会,就非要上纲上线,把我往死里整?你就这么干净,一点问题都没有?”
李为民的眼神愈发寒冷。
侯亮平逼近一步,压低声音,却带着明显的威胁意味:“我告诉你,李为民,别以为这事就这么完了!汉东这潭水,深着呢!有些人,不是你想象中那么好惹的!咱们……走着瞧!” 他这话隐隐透露出自己并非没有倚仗。
看着他这副不知悔改、甚至带着莫名优越感前来挑衅的嘴脸,李为民心中最后一丝因为昔日同窗之谊而产生的耐心也消耗殆尽。自从当年在陈海婚礼上,侯亮平因为理念不合和过于较真,与李为民、祁同伟、陈海几人爆发激烈争吵,甚至差点动手,导致关系彻底破裂后,在李为民心中,侯亮平就已经不再是“同学”了。
李为民猛地站起身,目光如两道冰冷的利剑直刺侯亮平,伸手指向门口,从牙缝里挤出一个字:
“滚!”
声音不高,却蕴含着极大的怒意和不容置疑的威严。
侯亮平被这突如其来、毫不留情的呵斥震得一愣,脸上的嘚瑟表情瞬间僵住,取而代之的是错愕和羞怒。他还想说什么,但看到李为民那冰冷刺骨、毫无转圜余地的眼神,以及听到动静迅速赶来的秘书和安保人员,他终究没敢再纠缠,狠狠地瞪了李为民一眼,悻悻地转身,在秘书和安保人员的“护送”下,灰头土脸地离开了。
这场闹剧般的闯入,很快就在小范围内传开,更加坐实了侯亮平此时的失意和鲁莽,也反衬出李为民的决绝和强势。
沙瑞金在随后的一次小范围会议上,脸色阴沉地强调了纪律和程序的重要性。“反腐工作,是党中央赋予我们的重大政治任务,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但是,决不能因为任务重、时间紧,就忽视了程序正义,就允许各行其是、违规操作!这一次的教训是深刻的,所有人都要引以为戒!以后,任何涉及厅级以上干部的调查线索,必须严格履行报批程序,经省委主要领导和上级机关审核同意后,才能启动初查!绝不允许再发生类似事件!”
他的话掷地有声,既是对全体的警告,也是对李为民及其支持者的一个交代,更是在新的规则下,试图重新将反腐的主动权牢牢抓在自己手中。只是,经此一役,他再想如之前那般借助侯亮平这把“快刀”凌厉推进,已不可能。节奏被迫放缓,阻力无形中增大。
而处于风暴眼的李为民,在经历了侯亮平的挑衅后,反而变得更加沉静和内敛。他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区域协同创新与发展试验区”的规划论证,以及日常的政府管理工作之中,用扎实的业绩和务实的态度,稳固着自己的基本盘。
但他的这次强硬反击,效果是显而易见的。省委省政府内部,那些原本可能因为沙瑞金的高压反腐而对他心存疑虑、甚至暗中投靠的中间派干部,此刻都重新审视起这位背景深厚、手段老辣的常务副省长。李为民在汉东干部心目中的分量和威慑力,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连沙瑞金在一些人事安排和重大决策上,也不得不更多地考虑李为民的态度和其背后可能代表的势力。
高育良在一次与极少数心腹的密谈中,意味深长地感叹:“李为民这一手,看似凶险,实则高明啊。他这是用侯亮平的血,给自己立了威,也给沙瑞金划了线。以后这汉东,沙瑞金想一家独大,难了。”他更加坚定了不能与李为民为敌,甚至要设法借力的想法。
李达康则一如既往,仿佛外界风波与他无关,只是更加埋头于京州的具体事务,但在他下达的几条关于规范执法、严格程序的内部指示中,还是能看出他受到了那场风波的影响,行事愈发谨慎。
祁同伟、赵瑞龙等人,则是大大地松了口气,对李为民的敬佩和依赖更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陈海的心情则最为复杂,一方面为老同学侯亮平的前程感到惋惜,另一方面,也对李为民维护原则和自身尊严的决绝感到钦佩,心中那因父亲而产生的隔阂,似乎也淡化了一些。
汉东的政局,因为这场由跟踪引发的、在常委会上公开爆发的激烈冲突,以及后续侯亮平的闹剧,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沙瑞金主导的“风暴式”反腐暂时告一段落,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加讲究规则、更加注重博弈的“胶着期”。表面的平静下,是各方势力在重新评估、重新布局。李为民凭借其深厚的根基和果断的反击,成功遏制了对手的锋芒,为自己赢得了更为有利的战略空间和时间。
然而,所有人都清楚,暂时的平衡是脆弱的。沉积的问题并未解决,利益的冲突依然存在,更高层面的角力也从未停止。侯亮平虽然暂时失势,但其妻子钟小艾透露的“巡视组”消息,如同另一片正在积聚的乌云,预示着下一轮的风暴可能来自更高的层级。汉东这片土地,在经历了一场短暂的、高强度的对冲之后,只是进入了下一轮更大风暴来临前的喘息。暗流,依旧在更深、更广的层面汹涌奔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