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东的反腐风暴在侯亮平的推动下持续发酵,气氛日益紧张。就在李为民全神贯注应对可能来自反贪局的调查压力,并竭力稳定全省经济大盘之时,他接到了省委办公厅的通知:沙瑞金书记请他到办公室谈话。
这个消息让李为民心中微微一怔。在这个敏感时期,沙瑞金单独约谈他这位身份特殊、且被外界视为需要重点“关注”的常务副省长,其意图耐人寻味。是进一步的敲打和警告?还是别有深意?
他整理了一下思绪,带着惯有的沉稳,准时来到了沙瑞金的办公室。
与常委会上那种不怒自威的气势不同,单独面对李为民时,沙瑞金的姿态显得平和了许多,甚至亲自起身,招呼他在沙发区落座,还让秘书泡了两杯茶。
“为民同志,这段时间辛苦了。”沙瑞金端起茶杯,语气温和,“汉东的经济盘子大,情况复杂,你这个常务副省长,担子不轻啊。特别是最近,各方面压力都不小。”
李为民谨慎回应:“谢谢沙书记关心,这都是我的本职工作。确保经济平稳运行,是底线。”
沙瑞金点了点头,看似随意地转换了话题:“我看了你之前提交的关于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方案,思路很清晰,也很有前瞻性。这与国家的发展战略是高度契合的。看来为民同志不仅善于抓具体项目,对宏观趋势的把握也很准。”
“沙书记过奖了,只是做了一些初步的研究和思考。”李为民心中警惕,不知沙瑞金为何突然肯定他的工作。
“不是过奖,是事实。”沙瑞金放下茶杯,身体微微前倾,目光落在李为民脸上,带着一种审视,却又不同于之前的锐利,更像是一种探究,“我来汉东时间不长,但对你为民同志的情况,也算有所了解。你是从林城基层一步步干起来的,四省联动项目你居功至伟,后续的产业升级和民生改善也抓得很有成效。是难得的能力与实干兼备的干部。”
李为民保持着谦逊的姿态,没有接话,等待沙瑞金的下文。
沙瑞金顿了顿,语气变得更加意味深长:“我还了解到,古书记在离开汉东前,特意将他用了多年的秘书方鹏同志安排到林城,与你搭班子。古书记看人的眼光,我是知道的,他能如此安排,可见对为民同志你是何等看重和信任。”
听到沙瑞金主动提及古建明和方鹏,李为民心中波澜骤起。这是他背景中最为敏感也最受关注的一部分。古建明如今已是一号,他当年的这一安排,无疑给李为民披上了一层特殊的“护身符”。沙瑞金此刻点明,绝非无意。
“古书记和方鹏同志,都是为了林城的发展大局。”李为民措辞谨慎,不卑不亢。
“是啊,都是为了工作,为了大局。”沙瑞金意味深长地重复了一句,随即话锋一转,声音压低了一些,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拉拢意味,“为民同志,汉东的情况确实复杂,历史遗留问题也多。我和国富同志这次来,是带着任务来的,目的是要正本清源,重塑汉东的政治生态,让汉东的发展能够更加健康、可持续。这个过程,可能会触及一些人的利益,会遇到阻力,甚至可能产生一些误会。”
他目光直视李为民:“但是,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汉东好,为了国家和人民。对于像你这样有能力、有原则、有大局观的干部,我们是充分信任,也是极力希望能够团结依靠的。过去的某些标签,不应该成为束缚干部手脚、影响汉东未来的枷锁。关键是看现在和将来,能否与省委保持一致,同心同德,共克时艰。”
这番话,已经说得相当直白。沙瑞金是在明确地向李为民抛出橄榄枝。他承认李为民的能力和背景尤其是与古建明的关系,暗示理解他“赵立春旧部”身份的无奈,并试图将他拉入自己的阵营,至少是希望他保持中立,不要成为整顿的阻力。
李为民瞬间明白了沙瑞金的意图。一方面,沙瑞金需要借助反腐打破旧格局,树立权威;另一方面,他也需要稳定大局,尤其是经济发展不能出乱子。而李为民作为精通经济、手握实权、且在高层有隐形势力的常务副省长,如果能争取过来,无疑将大大减轻沙瑞金推行政策的阻力,甚至能借助李为民的力量,更顺利地实现其目标。这是一次基于现实利益和政治考量的试探性拉拢。
李为民沉默了片刻。他需要权衡。断然拒绝,可能会立刻成为沙瑞金重点打击的目标,形势将更加艰难;轻易投诚,则可能背负背叛的骂名,而且沙瑞金阵营内部关系复杂,侯亮平、田国富等人是否会真正接纳他,也是未知数。
数秒后,李为民抬起头,迎着沙瑞金的目光,语气沉稳而坚定:“沙书记,我李为民参加工作以来,始终牢记自己是党的干部,一切工作和行动,都以党的利益和人民的需求为最高准则。无论在什么岗位,面临什么情况,这个初心从未改变。对于省委的决策部署,我作为班子成员,一定坚决拥护,认真贯彻执行。至于您提到的‘同心同德,共克时艰’,这本身就是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应有的责任和担当。请沙书记放心,我会摆正位置,做好本职工作,为维护汉东发展稳定的大局,尽我所能。”
他的回答,滴水不漏。既表达了服从省委领导的立场,也坚守了自己的原则和独立性,没有明确倒向任何一方,但承诺会顾全大局。这是一种在高压下寻求生存和发展空间的、极为谨慎的应对。
沙瑞金盯着他看了几秒钟,脸上露出一丝难以捉摸的笑容,他点了点头:“好,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汉东的未来,需要为民同志你这样有担当的干部。好好干,省委是支持你的工作的。”
谈话在一种表面和谐、实则各自保留的氛围中结束。
离开沙瑞金的办公室,李为民的心情并未感到轻松。沙瑞金的拉拢,看似是机遇,实则是更大的考验。这意味他正式进入了沙瑞金的视野,并且被放到了一个需要不断表明立场和站队的位置上。他必须更加小心地走好每一步钢丝,既要利用沙瑞金释放的“善意”来稳固自己的地位,推动必要的工作,又要避免被彻底卷入新的漩涡,同时,还要时刻提防着身后侯亮平那把不知何时会突然刺出的利剑。
脚下的路,依然布满荆棘,而且前方的迷雾,似乎更加浓重了。沙瑞金的橄榄枝,是救命稻草,还是裹着糖衣的毒药,犹未可知。他唯一能确定的,就是必须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定力,在这错综复杂的棋局中,继续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