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序入冬,汉东省委大院内的梧桐树叶已落尽,只剩下遒劲的枝干直指灰蒙蒙的天空。一场不期而至的谈话,即将在这片肃穆的氛围中展开。
李为民接到古建明书记秘书的电话,让他立即到省委办公室一趟,语气平稳,却透着一丝不同寻常的郑重。李为民心中微动,预感到可能有重要事情发生。
走进古建明宽敞却略显朴素的办公室,李为民发现古书记正站在窗前,望着楼下的院落,背影似乎比平时更显凝重。
“为民来了,坐。”古建明转过身,脸上带着一丝复杂的笑意,指了指沙发,自己也走过来坐下。秘书悄无声息地退出去,关好了门。
“古书记。”李为民恭敬地坐下,静待下文。
古建明没有寒暄,直接切入主题,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为民啊,刚接到中枢那边的电话,通了气。年后,我可能就要离开汉东了。”
李为民心头一震,虽然知道古书记前途远大,调动是早晚的事,但没想到这么快。
古建明看着他,继续道:“组织上初步考虑,让我去魔都。”他顿了顿,补充了两个字,“任职。”
魔都!那是何等重要的位置!这无疑是明确的高升。李为民立刻反应过来,真诚地说道:“古书记,恭喜您!这是中枢对您工作的充分肯定!魔都地位重要,责任重大,相信您一定能再创佳绩。”
古建明摆了摆手,脸上并无多少喜色,反而带着一丝紧迫:“调令还没下,目前还处于保密阶段。今天找你来,是想在你走之前,跟你交代几句。”
他的目光变得锐利起来,盯着李为民:“我这一走,汉东的局势可能会变得更加复杂。四省联动项目是你一手推动的,也是我心心念念的大事,更是关系到汉东未来几十年发展的关键。我剩下的时间不多了,你必须加快速度!趁我现在还在这个位置上,能帮你推动的,只要不违反原则,我都会尽力。”
这话说得极其直白,几乎是在明确告诉李为民,他将利用最后的影响力,为其保驾护航。这是一种巨大的信任,也是一种沉甸甸的托付。
李为民感到肩上的担子骤然加重,他深吸一口气,没有虚伪的客套,而是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他身体微微前倾,神色凝重地开始汇报:
“古书记,感谢您的信任和支持!四省联动项目目前推进还算顺利,但确实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省委层面协调。”他思路清晰,语速平稳,“首先是林城班子的稳定问题。副书记李洋同志,经过上次调查,虽然结论还了他个人清白,但其在工作中的一些表现,特别是思想和行动上,与市委全力推动中心工作的步调存在明显不一致,甚至起到了负面作用。长期下去,恐怕会影响林城大局,也不利于四省联动项目的深入推进。”
他没有直接要求处理李洋,而是从“工作步调不一致”、“影响大局”的角度切入,既点明了问题,又显得是从工作出发,而非个人恩怨。
古建明听着,手指在沙发扶手上轻轻敲击,没有说话,示意他继续。
“其次,”李为民继续道,“吕州方面,高育良书记和李达康市长之间的工作理念分歧,已经对吕州的工作产生了实质影响。吕州作为经济重镇,同样是四省联动的重要节点,如果内部不能形成合力,恐怕会拖累整体进度。这一点,可能需要省委更有力的协调和指导。”
他将吕州的问题也抛了出来,暗示这不仅是吕州内部的问题,也关乎全省战略。
古建明沉吟了片刻,脸上看不出喜怒。他缓缓开口,声音沉稳:“你反映的情况,我都知道了。李洋同志的问题,以及吕州班子的协调问题,确实需要重视。我走后,立春同志大概率会接任书记。”
他特意停顿了一下,让李为民消化这句话的含义,然后才继续说:“这些事,我会在适当的时候,和立春同志协商,统一一下看法。涉及干部调整和班子协调,需要遵循组织程序,也要考虑各方面的平衡。过段时间,应该会有消息。”
他没有给出明确的承诺,但“协商”、“统一看法”、“过段时间有消息”这些措辞,已经表明了态度——他会在离开前,尽力帮助李为民扫清一些障碍,至少是打下基础。
“我明白,一切听从组织安排。”李为民心领神会,知道古建明能说到这个份上,已经是非常大的支持。
“嗯。”古建明点了点头,目光中带着期许,“为民,你还年轻,肩膀要更硬一些,眼光要更远一些。汉东的未来,终究要靠你们这些年轻干部。无论我在不在汉东,都希望你能坚持原则,勇于担当,把林城搞好,把四省联动项目搞好!”
“请古书记放心!我一定竭尽全力,绝不辜负您的期望和培养!”李为民站起身,郑重承诺。
离开省委大楼,坐进车里,李为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古建明的即将离任,意味着汉东的权力格局将迎来一次洗牌。赵立春如果上位,对自己是利是弊,尚难预料。但古建明在离开前的这番布局和叮嘱,无疑给了他一个宝贵的窗口期和一股强大的推力。
他必须抓住这个机会,加快节奏,在古建明还在任时,尽可能多地解决掉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将四省联动项目推向一个不可逆转的轨道。同时,他也要开始思考,如何应对赵立春主政汉东可能带来的新变化。
冬天的寒风掠过车窗,李为民的眼神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坚定和清醒。他知道,真正的考验,或许在古建明离开之后,才会真正到来。而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利用好这最后的时间,夯实基础,布局未来。汉东的政坛,即将迎来一个充满变数的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