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城机械厂的改革在市委和市政府的一把手意见统一下,势如破竹地展开。新任的管理团队迅速到位,冗余岗位被果断裁撤,战略投资者的引进也进入了实质性谈判阶段。表面上看,改革正朝着预期的方向稳步推进。
然而,平静的水面之下,暗流正在悄然汇聚。
在林城市中心一栋不起眼的茶楼雅间里,市委副书记周明正与几个人低声交谈。在座的有常务副市长孙建成、组织部长王海波,以及两位与周明关系密切的区委书记。这些人,构成了林城政坛所谓的核心。
这个李为民,也太不把我们这些老同志放在眼里了。孙建成愤愤地拍着桌子,机械厂的事,连个商量的余地都没有,说动就动。
王海波扶了扶眼镜,语气阴冷:他李为民算什么东西?不过是在林城镀过金的毛头小子,现在倒回来指手画脚。要不是他空降过来,周书记您早就是市长了。
周明慢条斯理地品着茶,脸上看不出喜怒,但眼神深处却藏着寒意。这个年轻人,确实不太懂规矩。他放下茶杯,不过,他能从岩台直接跳到省政研室,现在又空降到林城当市长,背后恐怕不简单。
再不简单,到了林城的地界上,也得按规矩办事。一个区委书记冷笑道,他在林城待过不假,但那都是多少年前的事了。现在的林城,可不是他想象中那么简单。
没错。另一个区委书记接话,我听说,他下一步要动的是城建系统。这一块的水有多深,咱们都清楚。要是让他这么查下去......
话没说完,但在座的人都明白其中的含义。城建系统涉及大量工程项目,利益关系盘根错节,是的重要根基。
周明终于开口:李为民要改革,我们不反对。但是,改革也要讲究方式方法,要顾及林城的实际情况。他环视众人,我们要让他明白,在林城工作,光有热情是不够的。
一场针对李为民的暗流,开始悄然涌动。
第二天,在李为民主持的市政府常务会议上,矛盾首次公开爆发。
会议讨论到城建系统的一个重点项目——新城大道改造工程。这个项目预算3.5亿元,已经拖了两年未能开工。
李为民在听取汇报后,敏锐地发现了问题:这个项目的预算,比同类项目高出近30%,而且招标条件设置得很有针对性。请住建局解释一下。
住建局局长张强是周明的亲信,他不慌不忙地回答:李市长,这个项目情况特殊,涉及大量地下管网改造,成本自然要高一些。
就算是地下管网改造,也不应该高出市场价这么多。李为民翻看着材料,而且,我注意到招标文件中对投标企业的资质要求,几乎是为某几家企业量身定做的。
会场气氛顿时紧张起来。
孙建成插话道:李市长可能对林城的情况还不完全了解。这几家企业都是本地的龙头企业,对林城的建设作出过很大贡献。
贡献归贡献,规矩归规矩。李为民语气平静却坚定,政府项目必须公开、公平、公正。这个招标方案必须重新制定。
张强脸色难看:李市长,这个方案是经过充分论证的,而且......
而且什么?李为民直视着他。
而且,之前周书记也认可这个方案。张强终于搬出了靠山。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所有人都看着李为民。
李为民沉默片刻,然后缓缓说道:既然有争议,那就更要慎重。这个项目暂缓,由审计局先对预算进行审核,招标方案重新制定。
会议不欢而散。
会后,周明直接把电话打到了李为民办公室。
为民同志,听说你在会上把新城大道的项目给否了?周明的语气带着明显的不满。
周书记,不是否定,是要求重新审核。李为民不卑不亢,这个项目确实存在一些问题。
什么问题?周明追问,就因为预算高了点?为民啊,你要知道,林城的情况特殊,有些事情不能完全照搬条条框框。
但基本的规矩总是要讲的。李为民坚持道,如果连招投标的公平性都不能保证,我们还怎么取信于民?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会儿,然后传来周明冷冷的声音:好,既然你这么坚持,那就按程序办吧。不过我要提醒你,改革不是请客吃饭,太急了容易噎着。
挂断电话,李为民眉头紧锁。他意识到,自己触碰到的可能只是冰山一角。
接下来的几天,各种麻烦接踵而至。
先是市政府办公室以各种理由拖延文件流转,接着是一些部门负责人在汇报工作时含糊其辞、推诿塞责。更让李为民警觉的是,他收到消息,有人在暗中调查他当年在林城发改委工作期间的情况,试图找出什么把柄。
市长,这些人太过分了!秘书气愤地说,明显是在给您使绊子。
李为民却显得很平静:这说明我们触动了某些人的利益。这是好事,证明改革的方向是对的。
晚上,李为民独自在办公室分析形势。他明白,周明在林城经营多年,关系网盘根错节,硬碰硬不是明智之举。但是,如果在这个时候退让,接下来的改革将寸步难行。
就在这时,他接到了一个意外的电话。
李市长,我是老赵。电话那头是刚被免职的机械厂原厂长赵大成,有件事,我觉得应该向您汇报。
李为民心中一动:请说。
周明他们......正在收集您在林城工作时的材料。赵大成的声音有些紧张,他们想找您当年在发改委工作时的问题。
谢谢你的提醒。李为民说,不过,我做事向来光明磊落,不怕他们查。
但是......赵大成犹豫了一下,他们可能会无中生有。特别是......可能会牵扯到当年您参与过的一个项目。
李为民的眼神变得锐利起来。他想起当年在发改委时,确实参与过一个工业园区项目的审批。那个项目后来出了些问题,但当时他已经离开林城。
我知道了。李为民沉声道,谢谢你,老赵。
挂断电话,李为民走到窗前。夜色中的林城,灯火阑珊,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汹涌。
他深知,这场较量才刚刚开始。周明派系在林城根深蒂固,想要推进改革,就必须先破解这个困局。但是,如何在不引起剧烈震荡的前提下,打破这个盘根错节的利益网络,确实是个难题。
第二天一早,李民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他让秘书通知下去,要亲自带队调研城建系统的重点项目,而且要逐个工地实地查看。
市长,这样会不会太冒险?秘书担心地问。
越是暗流涌动,越要到一线去。李为民目光坚定,只有深入基层,才能真正了解情况,也才能找到破局的关键。
一场深入虎穴的调研,即将开始。而这场调研的结果,很可能将决定林城改革的走向,也将决定李为民在这座城市的政治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