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策研究室的工作,如同春雨,看似无声,却滋养着汉东省宏观决策的土壤。李为民彻底沉下心来,将自己浸润在浩如烟海的资料、数据和各方观点之中。他深知,在这个位置上,唯有扎实的研究、前瞻的视野和经得起推敲的建议,才能真正发挥影响力,为全省发展贡献价值。
他主导的《关于规范与优化各类开发区发展政策的指导意见》在经过充分征求意见和谨慎修改后,终于正式下发。文件没有采取激进的“一刀切”清理模式,而是确立了“优化存量、严控增量、分类指导、动态管理”的原则,并引入了基于创新能力、土地集约利用、单位面积产出等指标的绩效评估体系。这份文件既回应了中央关于营造公平竞争环境的要求,也照顾了各地发展的现实需求,在省委常委会上顺利通过,获得了赵立春省长的肯定。
“为民同志这份文件,把握住了‘规范’与‘发展’的平衡点,调研扎实,思路清晰,操作性也比较强。”赵立春在常委会上如是说,语气平稳客观,“政研室接下来要密切跟踪各地落实情况,注意收集新问题,及时反馈。”
这是赵立春典型的风格,对事不对人,成绩给予认可,但绝不表现出过分的热络。他对李为民的背景依然保持着审慎的观察,既不刻意亲近,也无端打压,一切以工作实绩为准绳。这种氛围,反而让李为民感到一种踏实,可以心无旁骛地专注于业务。
他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对汉东省中长期发展战略的研究中。他牵头组织力量,开始起草《汉东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长期规划(思路框架)》。为了这份规划,他跑遍了全省十几个地市,深入企业车间、科研院所、港口码头,与形形色色的人交谈。他不仅关注Gdp数字,更关注产业结构、科技含量、产业链韧性、绿色发展等更深层次的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他与赵瑞龙的“岩台中医药产业园区”保持着正常的联系。赵瑞龙似乎真正对实业产生了兴趣,不再提那些急功近利的项目,反而几次向李为民请教关于企业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的问题。李为民也乐见其成,只要符合政策导向和环保要求,他均给予原则性的指导和信息支持。赵立春对此从未有过任何表示,仿佛这只是最寻常不过的工作往来。
在祁同伟那边,岩台县的改革继续深化。有了省级层面相对稳定的政策环境,祁同伟大胆推进,将“飞地经济”模式在县内推广,探索“村村联合”、“镇镇共建”,进一步盘活要素资源。他还借鉴李为民在省里的思路,开始在岩台试点“亩均论英雄”的考核机制,引导乡镇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偶尔遇到政策瓶颈,他会打电话向李为民请教,李为民也总能从更宏观的视角给他一些启发。两人的友谊,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沉淀得更加深厚。
然而,平静的水面下,并非完全没有涟漪。侯亮平在省检察院依旧风风火火,接连查处了几起国有企业领域的渎职和腐败案件,媒体曝光度很高。一次省里召开的政法工作协调会议上,李为民与侯亮平不期而遇。
“哟,李主任,现在可是省委的高参了,动辄影响全省大局,不像我们,只能干点抓贪反腐的脏活累活。”侯亮平半开玩笑地说道,语气中那丝若有若无的较劲意味,依然存在。
李为民只是淡然一笑:“亮平同志说笑了,分工不同,目标一致。反腐倡廉是维护公平正义、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保障,你们工作意义重大。”
钟小艾偶尔也会陪同侯亮平出席一些场合,她看向李为民的目光,依旧带着那种仿佛与生俱来的审视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疏离,但仅限于此,并无更多交集。钟家的影响力主要在政法系统,与李为民目前所在的政策研究领域,暂时没有直接的利害冲突。李为民也严格遵守规则,从不越界插手任何与政法相关的事务。
他隐约感觉到,侯亮平,或者说其背后的钟家,似乎有一种急于证明自身价值和影响力的迫切感,这与赵立春那种稳扎稳打、更注重实际治理效果的风格形成微妙对比。但他并未深思,目前他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如何为汉东省谋划一个更具竞争力、更可持续的未来蓝图之上。
他伏案疾书,规划框架的思路越来越清晰:要强化传统优势产业的科技赋能,要前瞻布局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构建高效顺畅的现代物流体系,要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他引用的数据详实,案例分析透彻,逻辑推导严谨。
夜深人静,政研室大楼只有他办公室的灯还亮着。他站在全省地图前,目光掠过山川河流、城镇乡村,仿佛能看到资本、技术、人才在未来更加合理的空间布局下涌动、汇聚、创造价值的生动图景。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他低声吟诵着这句古训。从金山镇的泥泞小路,到岩台县的改革前沿,再到这省政研室的方寸天地,他的舞台在变,视野在拓宽,但那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初心,以及对这片土地深沉的责任感,从未改变。他像一位耐心的建筑师,不再急于一时一地的得失,而是专注于为汉东这艘巨轮绘制能够行稳致远的航线和坚固的龙骨。根基,正于无声处悄然筑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