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加纳示范中心的巧克力销量增长,新的问题浮出水面 —— 欧洲部分经销商为降低成本,用其他国家的可可豆冒充 “加纳古法可可”,导致消费者投诉率上升。阿莫阿得知后急得睡不着:“我们的可可都是用心种的,不能让假货毁了名声!”
思远深知加纳可可的独特之处,他决心充分利用这些特性来升级“全球农产品溯源系统”。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首先在可可树上安装了“生长监测仪”。这些监测仪能够精确记录可可树所接受的光照、降雨量以及施肥情况等关键信息。
当可可果实成熟并准备采摘时,农户们会使用手机扫描可可豆筐上的二维码。这样一来,采摘时间和农户的相关信息就会被准确录入到系统中。
进入加工环节后,每一批可可脂和巧克力都会被赋予一个独一无二的溯源码。消费者在购买巧克力后,只需扫描这个溯源码,就能获取到该产品从种植到加工的全流程数据。更有趣的是,他们还可以观看到阿莫阿等农户们讲述的“可可种植故事”短视频,深入了解每一块巧克力背后的辛勤付出。
思远坚信,让消费者清楚知晓每一块巧克力背后都凝聚着农户们的汗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他在溯源系统中特别加入了“公益捐赠”模块。每当消费者购买一块巧克力时,系统会自动将1欧元注入“加纳可可农户助学基金”。同时,这个模块还会实时显示捐赠的进度,让消费者直观感受到自己的善举所带来的影响。
针对加纳雨季霉变问题,思远还研发了 “便携式可可豆防霉检测仪”—— 农户只需取少量可可豆放入仪器,30 秒内就能检测出霉变率,避免因中间商 “压价收购霉变豆” 遭受损失。阿莫阿用检测仪检测出自家可可豆霉变率仅 2%,中间商再也不敢随意压价,收购价每公斤提高了 0.3 美元。
此时,4 岁的思安跟着慕沛灵在可可园里体验种植。阿莫阿的孙子科菲教思安用小铲子挖坑,两人一起种下可可苗。思安小心翼翼地给幼苗浇水,奶声奶气地说:“小苗快长大,结豆子,做巧克力。” 科菲听不懂中文,却笑着给思安递了一颗新鲜可可果,思安咬了一口,皱着小脸说:“有点酸!” 逗得在场农户都笑了。
慕沛灵趁机在示范中心启动 “加纳母婴公益包” 项目 —— 为当地怀孕和哺乳期女性提供奶粉、维生素和育儿手册,还邀请国内儿科医生开展线上义诊。阿莫阿的妻子阿吉刚生下小女儿,收到公益包时红了眼眶:“你们不仅帮我们赚钱,还关心我们的孩子,真是好人。”
【检测到宿主子女思远攻克加纳可可技术难题,家族幼儿思安深化西非公益启蒙,系统触发 “西非智能公益传承” 判定】【奖励:1. 全球可可产业智能溯源数据库(整合加纳、科特迪瓦等西非国家数据);2. “加纳农户助学基金” 启动资金 800 万元(覆盖阿克拉 50 所乡村小学);3. 家族 “西非公益” 光环(家族后代参与西非助农项目时,获当地社区资源优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