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惠民橡胶产业园” 的成果传遍东南亚 —— 不仅带动泰国罗勇府 5000 户农户增收,还推动橡胶深加工率从 10% 提升到 35%,吸引了印尼、马来西亚等橡胶主产国的考察团。印尼农户代表哈桑在参观产业园后,激动地说:“我们苏门答腊岛有大片橡胶林,希望能复制惠民模式,让农户们也能赚到钱。”
刘木龙随即启动橡胶模式的全球复制计划:在印尼苏门答腊建立 “惠民橡胶深加工基地”,引入泰国的床垫生产线和智能监测系统;在马来西亚柔佛州建立 “橡胶研发中心”,联合当地大学研发环保型橡胶制品,如可降解橡胶垃圾袋、天然橡胶运动鞋底。思琪负责产业链整合,协调东南亚各国的农户、加工厂、经销商形成协同;思远则负责技术适配,根据不同地区的橡胶品种,优化智能监测系统的参数。
在家族公益传承方面,惠民学院开设 “跨境农业产业专业”,招收来自泰国、印尼、马来西亚的学员,颂猜等优秀农户被聘为 “实践导师”,给学员们讲解橡胶种植经验。思琪还带领学院学生,在东南亚开展 “橡胶文化节”,展示橡胶制品的制作过程,举办 “割胶技能大赛”,让更多人了解橡胶产业的价值。
年底,刘木龙一家在泰国罗勇府的橡胶产业园举办了 “全球橡胶产业公益峰会”。峰会上,思安穿着小小的泰式传统服装,跟着颂猜的女儿一起表演了泰式舞蹈;思琪发布了《东南亚橡胶产业发展白皮书》,提出 “技术共享、市场共建、利益共赢” 的发展理念;思远展示了升级后的 “全球橡胶智能监测平台”,已覆盖东南亚 10 万公顷橡胶林。
【检测到宿主完成橡胶模式全球复制与家族跨境公益传承,系统触发 “全球农业公益生态闭环” 判定】【奖励:1. 全球橡胶产业发展基金 20 亿元(用于 10 个国家的橡胶产业升级);2. 联合国粮农组织 “跨境农业合作贡献奖”(刘木龙夫妇共同获此荣誉);3. 系统 “永恒公益守护” 形态再升级(新增 “跨境产业协同” 功能,助力不同国家农业资源整合)】
峰会结束后,刘木龙一家与颂猜、哈桑等农户代表在橡胶园里合影。背景是金黄的橡胶林,前景是笑着的一家人,还有围在身边的东南亚农户。慕沛灵摸着刚显怀的孕肚(五胎),轻声对刘木龙说:“从国内到全球,从一个人到一家人,再到全世界的伙伴,我们真的做到了‘助人无界’。”
刘木龙握着妻子的手,望向远处的橡胶产业园 —— 生产线在有序运转,农户们在林间笑着割胶,孩子们在产业园的操场上奔跑。他知道,惠民的故事还将继续:下一个示范中心将落地非洲加纳,专注于可可产业升级;惠民学院的跨境专业将迎来更多全球学员;思安和即将出生的五弟,会在家人的陪伴下,把 “助人致富,公益永恒” 的家训,带到更多国家、更多土地上,让温暖与希望,在全球农业的田野上永远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