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上摊开的山西地图上,用红色铅笔标注着待修复的公路、铁路线,旁边散落着各团的兵力统计表和训练报告,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水味与纸张的清香。
曾夏勇坐在主位上,手指轻轻敲击着桌沿,目光扫过面前的李保华、陈定国、林锐、周卫国,语气沉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各位,延安之行确定了美苏合作的初步方向,总部也明确了接下来的三大任务 —— 招兵扩编、换装训练、建设山西。咱们独立旅作为总部直属的主力部队,得扛起这面旗,每一项工作都不能出纰漏。”
李保华放下手中的笔,身体微微前倾:“旅长,你尽管部署,我们一定配合到位。现在山西百姓参军热情高,招兵扩编的基础很好,关键是怎么把人招来、留住,还得练出战斗力。”
“政委说到了点子上。”
曾夏勇点点头,拿起桌上的兵力统计表,“咱们旅现在有 6 万 5 千人,下辖 6 个作战团、空一团、陆航团等 12 个单位,平均每个团的兵力已经超编。总部和组织那边会尽快落实扩编方案,但在方案下来之前,咱们先把‘人’的问题解决 —— 计划招兵 4 到 5 万人,把全旅兵力扩充到 10 万左右,这样后续不管是调整编制,还是支援兄弟部队,都有底气。”
话音刚落,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周卫国身上 —— 作为分管后勤与兵员动员的副旅长,招兵工作自然由他牵头。
周卫国立刻挺直腰板,接过话茬:“旅长放心!招兵的事我来统筹!这几天我已经让参谋组摸了底,太原、晋中、晋北的百姓参军意愿特别高,光太原周边就有近万名青年报名。接下来我计划在晋西、晋南再设 8 个招兵点,每个点配 2 名军官、5 名战士,负责登记、体检、初步政审,争取一个月内完成招兵任务。”
“好,就按你说的办。”
曾夏勇赞许地点头,“有几个细节要注意:第一,体检要严,不能让有传染病、身体残疾的同志入营,这是对战士负责,也是对战斗力负责;第二,政审要细,重点排查有汉奸、敌特背景的人,防止混进咱们的队伍;第三,要跟地方政府配合,给参军战士的家属落实优待政策 —— 分粮食、免赋税,让战士们没有后顾之忧。”
周卫国拿出笔记本,飞快地记下这几点,抬头应道:“明白!我会让招兵点的同志跟地方政府对接,把优待政策一条条落实,保证让战士们安心,家属放心。”
解决了 “招兵” 的问题,曾夏勇的目光转向林锐:“林锐,新兵的训练工作交给你。咱们旅的训练大纲你最熟,新招来的兵大多是农民,没接触过先进装备,得从基础抓起 —— 队列、体能、枪械操作,再到班组战术、协同作战,一步都不能少。”
林锐对训练工作了如指掌,他立刻说道:“旅长,我计划把新兵分成 10 个训练营,每个营配 3 名有实战经验的教官,先进行 3 个月的基础训练,再根据新兵的特长,分到作战团、炮兵团、工化团等单位进行专业训练。”
“还要加上思想训练。”
李保华适时补充,作为政委,他最看重战士的思想建设,“新战士大多是冲着‘打鬼子、保家乡’来的,但对我们八路军的宗旨、纪律可能不太了解。我会组织政工干部,给新兵上思想课,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讲咱们旅的战斗历史,让他们明白‘为谁打仗、怎么打仗’,把‘要我练’变成‘我要练’。”
曾夏勇笑着点头:“政委这个补充很重要。咱们的部队不仅要武艺精,思想更要红。新兵训练期间,你多去训练营地看看,跟战士们聊聊天,了解他们的想法,有问题及时解决。”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除了咱们自己的新兵训练,总部还安排咱们协助晋察冀、冀鲁豫军区的兄弟部队进行换装训练。林锐、卫国,你们俩辛苦一下,到时候等太原这边的工作安排妥当后就去干这个任务,我会在大同等地安排军事学院,让晋察冀、冀鲁豫等兄弟部队能更好的进行学习训练,我会从各团抽掉骨干跟着你们,争取两个月内帮他们把骨干队伍带出来。”
“没问题!”
林锐和周卫国齐声应答,眼里满是干劲 —— 能帮兄弟部队提升战斗力,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认可。
“我也会抽时间过去看看,跟他们的指战员同志们交流一下战术心得。”
曾夏勇补充道,“咱们不能只把装备送过去,还得把‘怎么用装备打胜仗’的经验传过去,让新装备尽快形成战斗力。”
会议进行到一半,服务员端来热茶,众人喝了一口,继续讨论接下来的后勤保障工作。
“招兵、训练要抓,后勤也不能拖后腿。” 曾夏勇指着地图上的公路、铁路线,
“山西的基础设施被日军破坏得厉害,太原到晋西的公路有三段被炸毁,太原到大同的铁路也断了好几处。定国,你负责统筹战备公路、铁路的修复,还有农业生产的协调。”
陈定国拿起地图,指着标注的破损点,条理清晰地说道:“旅长,公路修复我计划分三段推进:太原到晋西段,让工化团工兵一营负责,力争半个月内就能打通;太原到晋中段,让工化团工兵二营负责,并协调地方百姓一起修,我们出人、出器械、出粮食,而老百姓们也参与进来,互帮互助;太原到大同段,让工化团工兵三营负责,争取一个月内恢复通行。铁路方面,我已经联系了总部负责铁路工作的机关,他们会派技术人员过来,我们出战士帮忙清理轨道、修复桥梁,两个月内保证货运通车。”
“农业方面呢?” 曾夏勇追问 —— 现在正是耕种时节,百姓的粮食问题是重中之重。
“耕种不能误!”
陈定国放下地图,“我计划组织各团的后勤分队,和百姓们一起耕种:一是派战士帮缺劳力的家庭耕地、播种;二是从后勤仓库调一批种子、化肥,分给百姓;三是让和工化团的三个防化营和保障团的卫生部队派医生去农村,给百姓和牲畜做体检,防止疫病。咱们还可以跟地方政府合作,搞‘军民互助田’,战士们帮百姓种地,百姓给部队送蔬菜,互相补充。”
“这个‘军民互助田’的想法好!” 李保华眼前一亮,
“既解决了百姓的春耕问题,又能改善部队的伙食,还能拉近军民关系,一举三得。我会让政工干部跟地方政府对接,把这件事落实好。”
曾夏勇点点头,目光落在 “工业生产” 上 —— 这是他最需要亲自统筹的工作,也是最不能明说的部分。
“工业生产这边,我来负责。”
曾夏勇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心,“重点是弹药生产、装备维修 —— 咱们旅的战机、无人机、火箭炮消耗的弹药量大,光靠缴获和美苏援助不够,得自己能生产一部分。我会协调‘特殊渠道’,引进一批生产线,争取尽快内让弹药生产线运转起来。”
众人都知道曾夏勇总有 “特殊办法” 解决难题 —— 之前的先进装备、稀缺物资,大多是他通过 “特殊渠道” 弄来的,虽然不知道具体是什么渠道,但大家都对他充满信任,没人追问细节。
陈定国笑着说:“旅长,生产线需要场地、电力,你尽管开口,我来协调。工化团会抽调人员搭建厂房、架设线路都没问题。”
“好,到时候少不了麻烦你。”
曾夏勇笑着回应,心里却已经开始盘算 —— 弹药生产线需要的设备,得从系统商城里购买,并且不能引起怀疑。
会议从上午十点一直开到下午一点,所有工作都明确了分工:周卫国负责招兵扩编,林锐负责新兵训练与兄弟部队换装指导,李保华负责思想政治与军民协调,陈定国负责基础设施修复与农业生产,曾夏勇统筹全局并负责工业生产。
“任务都明确了,大家就抓紧行动吧。”
曾夏勇站起身,目光扫过众人,“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随时跟我汇报;各部门之间要多沟通、多配合,别各自为战。咱们的目标只有一个 —— 把独立旅打造成能打硬仗、能打胜仗的精锐,把山西建设成稳固的后方,为接下来的反攻做好准备!”
“是!” 四人齐声应答,起身敬礼后,拿着各自的任务清单,快步走出会议室 —— 他们知道,接下来的一个月,有的忙了。
会议室里只剩下曾夏勇一人,他走到窗边,望着外面忙碌的营区 —— 战士们正在操场上进行战术训练,远处的工地上,工化团的战士们正在搭建新的训练营地,百姓们拉着粮食、蔬菜,从营区门口经过,跟站岗的战士笑着打招呼。
曾夏勇深吸一口气,转身走到办公桌前,关上房门,又拉上窗帘 —— 现在,该处理 “工业生产” 的关键问题了。
他坐在椅子上,双手放在膝盖上,闭上眼睛,在心里默念:“打开系统商城。”
下一秒,一道只有他能看到的蓝色光幕,在他眼前缓缓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