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是山西的核心,是华北方面军在晋中最重要的据点,如果八路军能拿下太原,就等于彻底撕开了华北的防线,整个山西都会落入八路军手中。
可他又不敢确定 —— 太原城防坚固,城内还有两个师团的残余兵力,外围还有共计两个师团的兵力,八路军就算有三个精锐旅,也未必能轻易拿下。
“立刻给筱冢义男发电,让他加强太原的防御!” 冈村宁次猛地站起身,
“另外,让张家口的 110 师团、石家庄的 111 师团向太原靠拢,随时准备增援!”
“哈伊!” 参谋应声而去。
冈村宁次走到窗边,看着燕京街头稀疏的行人 —— 自从平安战役的消息传来,城内的日本侨民都变得惶恐起来,连街头的皇协军都少了往日的嚣张。
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照片,照片是那些记者从燕京上空拍摄的 —— 画面里,几架造型奇特的战机经过华北方面军司令部上空,机翼上没有任何标识,机身线条流畅得不像这个时代的产物。
“这种飞机…… 到底是什么来头?” 冈村宁次喃喃自语。
他让情报部门查遍了所有资料,无论是美国的 p-51、苏联的拉 - 7,还是德国的 bF-109,都没有一款和照片里的战机相似。
这种战机速度快、载弹量大,还能进行超低空突防 —— 上次平安战役轰炸燕京、石家庄太原机场时,就是这种战机,十分钟内摧毁了大量战机,自己却一架未损。
“曾夏勇…… 你到底藏着多少秘密?” 冈村宁次握紧照片,指节泛白。
他有种预感,这次平安战役的失败,或许不是一次 “偶然”,而是华国抗战的 “转折点” —— 八路军不再是只能靠地形和游击战取胜的 “土部队”,而是拥有了能和皇军正面抗衡的 “精锐”。
而这一切的根源,都指向那个名叫 “曾夏勇” 的独立旅旅长。
东京,日国大本营的会议室内,气氛比燕京、太原还要压抑。
天皇裕仁坐在御座上,脸色苍白得没有一丝血色 —— 刚才他看到《新华日报》的报道时,一口气没上来,当场呕出一口鲜血,现在嘴角还残留着淡淡的血迹。
下方的东条英机、杉山元等军政要员,一个个低着头,没人敢说话。
会议桌上,摊着一堆报刊和照片 —— 《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的大捷报道,燕京记者拍摄的八路军战机照片,还有关东军 29 军、30 军的 “全员玉碎” 电报。
“二十万……” 裕仁的声音沙哑得像砂纸摩擦,“关东军的两个精锐军,就这么被消灭了?”
东条英机硬着头皮站出来,躬身道:“陛下,根据华北方面军的报告,八路军此次动用了大量先进装备,尤其是独立旅,拥有超出我们认知的战机和装甲车辆…… 关东军的失败,并非战力不足,而是装备差距过大。”
“超出认知的装备?” 裕仁猛地拍了一下御座扶手
“难道华国已经拥有了比我们更先进的军工技术?为什么情报部门之前一点消息都没有?”
杉山元连忙补充:“陛下,情报部门已经核实,华国本土的军工企业,根本无法生产这种装备。据推测,这些装备可能是…… 他国援助,或者是…… 曾夏勇通过特殊渠道获得。”
“曾夏勇?” 裕仁念着这个名字,眼神里满是杀意,“就是那个独立旅旅长?”
“是。” 东条英机点头
“此人自上任以来,已多次重创皇军,此次平安战役更是直接指挥消灭关东军二十万…… 华北方面军认为,此人是皇军在华最大的威胁。”
裕仁拿起桌上的战机照片,手指在照片上滑动:“这种战机,你们见过吗?”
东条英机、杉山元等人纷纷摇头。
“美国没有,苏联没有,德国也没有……” 裕仁的声音里带着一丝绝望,“一个华国的地方部队的指挥官,怎么会拥有连世界主要国家都没有的装备?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没人能回答这个问题。
会议室里陷入了死一般的沉默,只有窗外的风声,像亡魂的哀嚎,断断续续地传来。
东条英机看着天皇苍白的脸,心里突然冒出一个可怕的念头 —— 或许,他们对华国抗战的判断,从一开始就错了。
他们以为,只要集中兵力,就能在一年内 “解决华国事变”;以为八路军只是 “疥癣之疾”,只要消灭了总部,就能瓦解其抵抗。
可现在,独立旅的先进装备,八路军的全域进攻,还有平安战役歼灭二十万关东军的战果,都在告诉他们:
华国的抵抗力量,早已不是他们认知中的 “弱旅”;这场战争,也早已不是他们想象中的 “轻松胜利”。
而那个名叫曾夏勇的男人,和他手里的神秘装备,像一把悬在日国头顶的利剑,随时可能落下,斩断他们最后的希望。
“给冈村宁次发电。” 裕仁突然开口,声音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让他不惜一切代价,消灭独立旅!如果失败…… 他就切腹谢罪!”
“哈伊!” 东条英机躬身应答,额头上渗出冷汗。
他知道,天皇的命令,意味着华北方面军必须背水一战。
可他更清楚,面对拥有神秘装备的独立旅,还有日益壮大的八路军,这场 “背水一战”,或许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失败的结局。
太原的筱冢义男,燕京的冈村宁次,东京的大本营……
此刻,无论是华北战场的指挥官,还是日国本土的军政要员,都被平安战役的噩耗和八路军的异动,拖入了深深的恐慌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