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的金字塔在沙漠的烈日下投下巨大的阴影,石壁上的象形文字历经数千年风雨,依旧清晰可辨。李雯站在吉萨金字塔群的边缘,手里拿着一个便携式扫描仪,镜头对准一块嵌在石壁中的黑色石头——它的材质与周围的 limestone(石灰岩)截然不同,表面布满了类似电路板的纹路。
“碳十四检测显示,这块石头的年代与金字塔建造时期不符,”林栋拿着检测报告,声音被沙漠的热风扭曲,“里面的金属成分含有钛和铌,是现代航天材料才会用到的合金。更奇怪的是,纹路里检测到了微弱的基因序列信号,与‘方舟’基因库的底层代码高度相似。”
这已经是他们在全球古文明遗址发现的第三块“异常石头”。前两块分别在玛雅金字塔和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泥板中找到,同样含有现代科技成分和基因信号。“这绝不是巧合,”李雯抚摸着石头表面的纹路,指尖传来冰凉的触感,“有人在古代就埋下了这些‘时间胶囊’,而且与基因技术有关。”
小陈蹲在石头旁,用特制的溶剂清理纹路里的沙尘,笔记本电脑上实时显示着解码进度:“纹路的排列方式符合斐波那契数列,是自然界最基础的生长规律。这更像是一种‘通用语言’,无论哪个时代的人,只要懂数学和生物学,就能解读里面的信息。”
解码工作持续到黄昏。当最后一段序列被破解时,屏幕上跳出一行简洁的文字:“平衡是宇宙的法则,破坏它的文明终将消失。”下面附着一组基因序列,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蓝藻基因,被称为“生命的基石”。
“古代的守护者?”林栋看着屏幕,眼神里充满震撼,“难道在我们之前,已经有文明意识到基因平衡的重要性,甚至……经历过失衡带来的灾难?”
夕阳将金字塔染成金红色,沙漠的风卷起沙尘,像在诉说着被遗忘的往事。李雯想起在玛雅遗址找到的石头,里面的信息是“尊重每个物种的基因边界,如同尊重星空的秩序”;两河流域的石头则记录着“过度改造生命,会引来自然的反噬”。
“这些不是警告,是传承,”李雯突然明白,“每个文明在发展到一定阶段,都会遇到基因技术的诱惑与考验。前人用这种方式,把他们的经验刻在时间里,提醒后来者不要重蹈覆辙。”
当晚,他们在金字塔附近的营地召开紧急会议。来自全球的考古学家、基因学家和天文学家通过卫星连线参与讨论,屏幕上的图像不断切换:从蓝藻基因到现代人类的基因图谱,从古代岩画到“暗河”的实验数据,一条跨越数万年的线索逐渐清晰。
“这说明‘平衡’不是人类的发明,是宇宙的共识,”一位英国考古学家在视频里说,“玛雅人、苏美尔人,还有建造金字塔的古埃及人,他们可能都曾面对过类似‘暗河’的威胁,用自己的方式守住了底线。”
小陈在白板上画下一个巨大的圆圈,将所有文明的符号和基因序列都包含在内:“就像年轮记录树的生长,这些石头记录着文明的试错。我们不是第一个守护平衡的人,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离开埃及前,李雯将新解码的蓝藻基因序列录入“伦理红线数据库”,作为最高级别的保护序列。她在那块黑色石头旁放了一个小小的金属盒,里面装着“平衡密钥”的晶体碎片和当代守护者的名单——这是给未来的“时间证人”留下的证词。
飞机飞离沙漠时,李雯从舷窗往下看,金字塔的影子在黄沙中延伸,像一个个沉默的惊叹号。她想起石壁上的象形文字,想起石头里的基因信号,突然明白:真正的智慧从来不会被时间淹没,它会像沙漠里的种子,在合适的时机破土而出,提醒每个时代的人:
平衡,是文明存续的密码。
而他们,只是时间长河里的又一批守护者,接过前人的接力棒,将这份密码传递给更远的未来。
云层之上,阳光炽烈如金。李雯握紧父亲的笔记,封面上的向日葵在阳光下仿佛活了过来,花盘始终朝着光的方向,坚定而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