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城卫校结束了假期的宁静,随着返校学生的涌入,重新变得喧闹而充满活力。
傍晚,108宿舍的门虚掩着,里面传出熟悉的、久违的喧哗声、笑声和潮汕各地方言交织的嘈杂声。
詹晓阳提着一个简单的行李包,推开宿舍门。一股混合着汗味、零食香、烟草味和青春荷尔蒙的、独属于男生宿舍的熟悉气息扑面而来。
“哇!阳哥回来啦!”
“晓阳!你个死仔,这么晚才到!”
“叼!詹晓阳!还以为你不读了!”
宿舍里顿时炸开了锅。其实詹晓阳的年纪在宿舍里居中,大家都喜欢叫他阳哥,可能是他做事比较老成吧。
七八个熟悉的身影立刻围了上来,拳头、巴掌带着笑意和亲昵,纷纷落在詹晓阳的肩膀、后背上。
他一边笑着躲闪,一边仔细打量着这些一个暑假未见的老友。
变化是显而易见的。 十八九岁的年纪,正是抽条拔节的最后阶段。
个子普遍都蹿高了一截,原来合身的衣服现在穿在身上有些显短。皮肤大多晒成了健康的古铜色,那是暑假劳作或玩耍留下的印记。
最明显的是,好几个家伙嘴唇上方和下巴冒出了或浓或淡的胡茬,虽然修剪得参差不齐,却清晰地标志着少年向青年过渡的痕迹。
嗓音也变得比以前更加低沉、粗粝,带着一丝沙哑。
“可以啊!一个个的,胡子都长出来了!成老伙咯!(成老男人咯!)”詹晓阳笑着,用潮汕话打趣道,和他们一个个用力地拥抱。
他们并不知道,其实詹晓阳一早就来宿舍收拾过床铺了。
而这种毫无隔阂的肢体接触和粗鲁的问候,是男生之间表达情谊最直接的方式。
寒暄过后,宿舍中央那张破旧的书桌上,已经堆满了大大小小的包裹和塑料袋——那是大家从四面八方带来的家乡特产。潮汕地区物产丰富,各地小吃独具特色。
“来!晓阳,试试我普宁老家嘅南糖!新出炉,甜而不腻!”来自普宁的陈志强递过来一包用油纸包着、金黄酥脆的普宁南糖。
“晓阳,我这有惠来嘅豆集,香酥脆口!”惠来的林德强打开一个盒子,里面的芝麻随即掉出。
“还有我哩!仙城束砂!花生仁裹糖霜,食过返寻味!”潮阳的杨亦涛捧出一袋雪白喷香的仙城束砂。
“达濠米润!软糯清甜,解暑佳品!”达濠区的郑思源也贡献出了家乡的糯米甜点。
瞬间,书桌上如同开了一场小型的潮汕特产博览会,香气四溢。
詹晓阳看着这满满一桌子的心意,心里暖洋洋的,但随即露出一丝尴尬。
他这次提前近一个月返校,忙于“皮克”开业的大事,压根没从饶北老家带什么特产回来。他双手一摊,不好意思地笑道:“弊!我这次提前出城,什么都没带!就光人来了!对不起各位大哥,下次补上!”
“切!无所谓啦!人回来就好!随便吃!”同学们不以为意,纷纷把好吃的往他手里塞。
詹晓阳也不客气,盘腿坐在下铺的床沿,左右开弓,大快朵颐。
普宁南糖的酥香、惠来豆集的甜脆、仙城束砂的花生焦香、达濠米润的软糯……各种味道在舌尖绽放,不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浓浓乡情和同窗之谊的温暖慰藉。
他吃得津津有味,嘴里塞得满满当当。
吃着吃着,他忽然灵机一动,放下手里的零食,猛地站起来:“等等!你们有特产,我有心意!等我一下!”
说完,他像一阵风似的冲出宿舍,跑下楼,直奔校门口的小卖部。
几分钟后,他气喘吁吁地抱回来一箱(24瓶)冰镇的可口可乐和雪碧,“砰”地一声放在桌子中央。
“来来来!我没特产,请各位大哥喝汽水!解解腻!别客气!)”他一边说,一边利索地用钥匙环上的起子,“砰砰砰”地一连开了七八瓶,递给周围的同学。
“哇!土豪啊!晓阳!发达啦?”同学们哄笑着接过汽水,冰凉的汽水带着滋滋作响的气泡,与各种甜腻的零食简直是绝配,宿舍里的气氛更加热烈。
几口汽水下肚,话题自然转向了暑假生活。
有同学好奇地问:“晓阳,你和小惠姐,这个暑假这么早出城,是不是去旅行结婚啊?”
这话一出,宿舍里顿时爆发出震天的哄笑和口哨声。
这种无伤大雅的玩笑,在男生宿舍是常态。
詹晓阳知道是玩笑,也不生气,反而故作沧桑地叹了口气,用带着饶北口音的普通话说:“唉!你们这些城里娃,不懂我们山里孩子的苦啊!我是提前出来打暑假工,挣点生活费嘛!天天搬砖,晒得跟黑炭似的!”他故意说得凄惨。
知情的汪胖子和黄朝彬正坐在上铺喝汽水,听到詹晓阳这“哭穷”,想起他运筹帷幄、日进斗金的样子,再对比这“搬砖”的说辞,顿时笑得前仰后合,黄朝彬更是捶着床板,差点从床上滚下来,上气不接下气地喊道:“搬砖?!阳哥你搬嘅系金砖吧?!哈哈哈!”
詹晓阳朝他们挤挤眼,继续一本正经地“诉苦”:“真的!可累了!你们是不知道……”
大家笑闹成一团,暑期的分别带来的些许生疏感,在这熟悉的玩笑和打闹中彻底消融。
这一夜,108宿舍的灯亮到很晚,聊天的声音久久不息,充满了年轻人重逢的欢乐和活力。
新学期的第一天正式开启。
清晨六点半,熟悉的起床号响彻校园。短暂的混乱和抱怨后,学生们快速洗漱,汇聚到操场上,参加新学年的第一次升旗仪式。
看着五星红旗在朝阳中冉冉升起,唱着雄壮的国歌,经历了暑假社会历练的学子们,心中或许多了几分不同于以往的庄重感和对未来的思考。
紧接着是开学典礼。校领导在主席台上发表讲话,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勉励同学们在新学期珍惜时光,努力学习,成为对社会有用的医学人才。
台下,学生们站的队伍比一年级时明显整齐了许多,少了几分懵懂和躁动,多了几分沉稳和专注。
毕竟,他们已经不是初入校园的“新生”,而是步入第二年、真正开始接触专业核心课程的“老生”了。
典礼结束后,是各班的班会。班主任老师发放了这学期至关重要的文件——课程表。
詹晓阳拿到那张薄薄的纸,目光迅速扫过。当看清上面的科目时,他的心跳不由得加速了几分。
这学期的课程,与一年级的基础课(如解剖、生理、生化、病理等)有了质的飞跃:
? 内科学:厚厚的教材,涉及呼吸、循环、消化、泌尿等各大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 外科学:另一本巨着,讲述无菌术、麻醉、手术基本操作以及各部位常见外科疾病。
? 中医学:探索古老东方医学的奥秘,阴阳五行、经络穴位、中药方剂。
? 组织学与胚胎学:在显微镜下探寻人体微细结构和生命最初的神奇演变。
? 免疫学:了解人体防御系统的精妙与复杂。
这些课程,不再是远离临床的基础理论,而是实实在在地指向了未来的医生岗位,直接关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学习的压力无疑巨大,但一种即将触摸到医学核心知识的兴奋感和责任感,也在每个同学心中油然而生。
教室里的气氛,明显比一年级时更加凝重和专注。
詹晓阳的目光继续下移,在副科一栏里仔细寻找。突然,他的目光定格在三个字上:电脑课。
他的嘴角微微向上勾起,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
这,正是他离校前,与姑父和小姨商议的、继“皮克”项目之后,下一步想要涉足的方向——学校电脑房的课外有偿开放运营。在这个计算机刚刚开始普及的年代,他记得前世的这个时候的电脑机子还是486的,这里面蕴藏着巨大的需求和商机。
他心中已然有了初步的构想。
班会结束时,班主任特意强调:“同学们,这学期,是我们在潮城卫校的最后一个学年的理论学习了。明年春节过后,通过考核的同学,将奔赴江城进行口腔医学专科科的学习。这学期时间紧迫,任务繁重,希望大家尽快收心,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来!”
这句话,像一记警钟,敲在每个人心上。
校园时光已过去一半,分别和更严峻的挑战就在不远的将来。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弥漫在教室之中。
隔天开始正式开课了。
厚重的《内科学》、《外科学》教材发到手中,那沉甸甸的分量,直观地宣告了这学期学习任务的艰巨。
然而,与预想中的畏难情绪不同,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异常高涨。
课堂上,老师结合临床案例讲解疾病机制和诊疗方案,生动而具体。
大家听得聚精会神,笔记做得密密麻麻,课后围着老师提问的人也明显增多。
因为大家都知道,现在学的每一个知识点,未来都可能关系到一个个真实病人的健康与生命。
这种由“为什么学”到“为谁学”的认知转变,激发了内在的、强大的学习动力。
夜幕降临,108宿舍安静了下来。有的同学在台灯下预习明天的课程,有的在轻声讨论课堂上的难点,有的已经带着疲惫进入梦乡。
詹晓阳躺在床上,却没有立刻睡着。他望着天花板,脑海里思绪纷飞。
白天是浩瀚的医学知识海洋,需要他全力遨游;而商业的触角也并未完全收回,电脑房的计划、 “皮克”店面的后续运营、与姑父小姨的沟通……都需要他思考和规划。
在“学生”和“商业策划者”这两种身份之间自如切换,平衡学业与事业,将是他这学期面临的新课题。
但他喜欢这种充满挑战和充实的感觉。他知道,唯有脚踏实地,方能行稳致远。
新学期的画卷,已缓缓展开,而他,正准备挥毫泼墨,留下属于自己的浓重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