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像一块浸了墨的绒布,将星芒与霓虹都揉成模糊的光斑,沉沉压在cbd的摩天楼群之上。晚上九点半,创科大厦23层的灯光只剩下零星几盏,顾宇轩办公室的门虚掩着,透出的光线在走廊地板上投下一道细长的影子,与空气中漂浮的尘埃共舞。
他刚结束一场跨洋视频会议,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指尖划过手机屏幕,看到助理发来的最终版项目报告。指尖在触控板上滑动,目光扫过密密麻麻的数据表格,眉头微不可察地蹙起——第三季度的用户留存率比预期低了0.3个百分点,虽只是微小的波动,却足以让对细节极致苛求的顾宇轩警觉。他起身走到窗边,俯瞰着脚下流光溢彩的城市脉络,玻璃上倒映出他挺拔的身影,熨帖的衬衫袖口挽至小臂,露出线条分明的手腕,眉宇间带着几分工作时特有的专注与疏离。
“叮——”电梯到达23层的提示音打破了走廊的寂静,顾宇轩收回目光,正准备转身继续核对报告,却听到隔壁办公区传来一阵压抑的啜泣声,夹杂着纸张翻动的哗啦声和鼠标点击的急促声响。
隔壁是市场部的开放式办公区,这个时间本该空无一人。顾宇轩脚步顿了顿,好奇心驱使他轻轻推开办公室的门,沿着走廊缓步走去。距离办公区还有几步之遥时,他便看到一个蜷缩在工位上的身影,正是市场部新来的策划师苏晚。
苏晚趴在堆满文件的办公桌上,肩膀微微耸动,长发遮住了大半张脸,只能看到她紧抿的嘴唇和泛红的眼眶。桌上的咖啡早已凉透,杯壁凝着水珠,散落的A4纸上画满了杂乱的箭头和涂改痕迹,电脑屏幕上是一份名为“新品上市推广方案V8”的ppt,页面停留在“渠道投放策略”这一页,密密麻麻的文字和图表挤在一起,显得混乱而无章。
顾宇轩的脚步放得更轻了,他站在办公区入口处,没有立刻上前。他认得苏晚,这个刚毕业不久的女孩,入职时在新人汇报会上表现亮眼,思路清晰,言辞恳切,给他留下了不错的印象。只是没想到,才过了三个月,她会在深夜的办公室里露出这样窘迫无助的模样。
苏晚似乎察觉到了什么,猛地抬起头,慌乱地用手背擦了擦眼泪,看到站在不远处的顾宇轩时,眼睛瞬间瞪得圆圆的,脸上写满了震惊和无措。她连忙站起身,双手紧张地绞着衬衫下摆,脸颊涨得通红,声音带着刚哭过的沙哑和颤抖:“顾、顾总?您还没走?”
顾宇轩没有直接提及她的眼泪,只是目光平静地扫过她桌上狼藉的文件和电脑屏幕,语气温和却不失沉稳:“还在赶方案?”
“是、是的,”苏晚低下头,不敢直视他的眼睛,声音低若蚊蚋,“新品上市的推广方案,明天就要给客户过目,可是我……我总觉得哪里不对劲,改了八版还是不满意,渠道投放的逻辑理不清,资源协调也出了问题,刚才联系合作方,他们又临时变卦……”
说到最后,她的声音又带上了哭腔,眼眶再次泛红。这段时间,她几乎天天加班到深夜,原本以为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能顺利完成任务,却没想到实际操作中困难重重。客户要求高,时间紧,团队里的老员工都有自己的手头工作,没人能抽出时间帮她太多,而她又不想轻易放弃,只能硬着头皮死磕,可越急越乱,到最后连自己都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
顾宇轩看着她手足无措的样子,没有像往常对待下属那样直接指出问题所在,也没有提出让助理来帮她代劳——他清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个年轻女孩有潜力,只是缺乏应对复杂项目的经验和梳理问题的逻辑框架。如果这一次帮她把方案完善好,下一次遇到类似的情况,她依然会陷入困境。
“跟我来。”顾宇轩转身朝着会议室的方向走去。
苏晚愣了一下,不明白顾总的意思,但还是下意识地跟上了他的脚步。会议室的灯被打开,柔和的白光洒满整个空间,正前方的墙壁上挂着一块巨大的磁性白板,旁边放着一摞彩色马克笔。
顾宇轩走到白板前,拿起一支黑色马克笔,转过身对还站在门口犹豫不决的苏晚说:“进来,把门关上。”
苏晚依言照做,心里充满了疑惑,不知道顾总要做什么。
“把你现在遇到的所有问题,一条一条写在白板上。”顾宇轩将黑色马克笔递给她,“不用管逻辑顺序,想到什么写什么,包括你觉得混乱的点、遇到的阻碍、以及想要达成的目标。”
苏晚接过马克笔,看着空白的白板,又看了看顾宇轩平静的眼神,深吸一口气,走到白板前。起初她还有些拘谨,写下的字迹又小又浅,但随着顾宇轩没有打断她,只是安静地站在一旁看着,她渐渐放开了手脚,将心里的困惑一一倾泻在白板上:
“1. 新品目标受众定位模糊,25-35岁职场女性群体太宽泛,无法精准匹配投放渠道;
2. 线上渠道可选平台过多(短视频、社交软件、垂直社区),预算分配比例不确定;
3. 线下合作商超临时要求提高进场费,超出原预算15%,协调无果;
4. 推广活动的时间节点与行业内大型展会冲突,担心流量被分流;
5. 团队内部资源不足,设计部无法按时提供足量宣传物料;
6. 方案缺乏差异化亮点,与竞品推广模式同质化严重……”
苏晚一边写,一边梳理着思路,原本混乱如麻的情绪渐渐平复下来。她写了满满一整块白板,放下马克笔时,才发现自己的手心已经沁出了薄汗,但心里那种憋闷的感觉却消散了不少。
顾宇轩走到白板前,目光扫过她写下的一条条问题,没有立刻评价,而是拿起另一支蓝色马克笔,在白板的左上角画了一个圆圈,写下“核心目标:新品上市首月销量破10万件,品牌曝光量提升30%”。
“所有方案的逻辑起点,都应该是核心目标,”他指着那个圆圈,语气笃定,“你现在的问题在于,没有先明确最终要达成的结果,而是被各种零散的问题牵着走。我们先把核心目标定下来,再倒推每个环节的解决方案。”
他拿起红色马克笔,将苏晚写下的问题进行分类,用不同的线条连接起来:“你看,这些问题可以分为三类:定位问题(1、6)、资源问题(3、5)、执行问题(2、4)。我们逐一拆解。”
首先是定位问题。顾宇轩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向苏晚提问:“新品的核心卖点是什么?是性价比、设计感,还是功能性?”
“是功能性,”苏晚立刻回答,“这款护肤品添加了专利成分,主打‘熬夜修复’,适合经常加班、作息不规律的职场女性。”
“很好,”顾宇轩点点头,在“目标受众”那条问题旁边批注,“从核心卖点倒推,目标受众可以进一步细分:25-35岁、月收入8000+、经常熬夜加班、注重皮肤保养、活跃于线上社交平台的职场女性。这个群体有什么特征?”
苏晚认真思考起来:“她们时间紧张,很少看长视频,更倾向于碎片化阅读;信任KoL推荐和用户真实评价;消费决策偏理性,注重产品成分和效果;平时会关注职场、美妆类垂直社区……”
“没错,”顾宇轩在白板上画出一个逻辑链,“核心卖点(熬夜修复)→ 目标受众(细分后的职场女性)→ 渠道匹配(短视频平台的美妆KoL、垂直社区的测评内容、社交软件的精准广告)→ 内容形式(15秒功效演示短视频、成分解析图文、用户真实使用案例)。这样一来,定位和差异化亮点就都有了,不是吗?”
苏晚看着白板上清晰的逻辑链,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她之前一直纠结于渠道的选择,却忽略了从核心卖点出发进行受众细分,导致方案缺乏针对性。经顾宇轩这么一点拨,原本模糊的思路瞬间清晰了不少。
接下来是资源问题。针对线下商超进场费超出预算的情况,顾宇轩问:“商超提出提高进场费的理由是什么?是因为新品知名度不高,还是他们近期调整了收费标准?”
“是因为他们说近期有几个热门品牌入驻,展位紧张,所以要提高优质展位的进场费,”苏晚答道,“我跟他们协商过能不能换一个普通展位,或者分期支付,但他们都不同意。”
“换个思路,”顾宇轩在白板上写下“资源置换”四个字,“我们公司旗下的生活类App有500万+活跃用户,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目标受众。你可以跟商超协商,用App的首页banner广告位,为他们的线下活动引流,以此抵扣部分进场费。另外,要求商超提供专属促销区域和导购培训支持,提升转化效率,这样对双方都有利。”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至于团队内部资源不足的问题,设计部无法按时提供物料,可能是因为他们手头有更紧急的任务。你可以主动去找设计部负责人,明确告知宣传物料的优先级和最晚交付时间,同时简化物料设计需求,聚焦核心卖点,减少不必要的创意修改,提高沟通效率。如果实在无法协调,可以申请临时外包部分基础设计工作,从项目预算中列支。”
苏晚认真地听着,手里拿着笔记本飞快地记录着。顾宇轩的建议既具体又可行,没有空泛的理论,而是结合实际情况给出了落地性极强的解决方案,这让她受益匪浅。
最后是执行问题。线上渠道预算分配和时间节点冲突的问题,顾宇轩依然采用引导式的方式帮她梳理。
“预算分配的核心是RoI(投资回报率),”他指着白板上的线上渠道列表,“你可以先调研各个平台的用户重合度和转化成本。短视频平台的美妆KoL带货转化效率高,但费用也高;垂直社区的用户精准度高,内容沉淀性好,但曝光速度慢;社交软件的精准广告可以定向投放,成本相对较低。根据首月的销售目标,我们可以采用‘头部KoL+垂直达人+精准广告’的组合模式,预算分配比例可以初步定为4:3:3,后续根据数据反馈进行调整。”
对于时间节点与行业展会冲突的问题,顾宇轩提出了“错峰营销+联动引流”的思路:“展会期间,行业流量集中,我们可以适当减少大规模投放,转而推出‘展会专属福利’,吸引参展人群关注;展会结束后,立刻启动全方位推广,同时借助展会的余热,与参展的美妆博主、媒体合作,发布新品相关内容,实现联动引流。这样既避开了流量高峰的竞争,又能借助展会的资源提升品牌曝光。”
顾宇轩一边说,一边在白板上画出详细的逻辑框架和执行路径,彩色的马克笔在白板上勾勒出清晰的线条,原本杂乱无章的问题被一一拆解,变成了可落地、可执行的步骤。他的语速不快,条理清晰,每一个建议都有明确的逻辑支撑,偶尔会停下来询问苏晚的意见,引导她主动思考,而不是被动接受。
苏晚看着白板上渐渐成型的方案框架,心里的迷茫和焦虑早已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满满的信心和清晰的思路。她原本以为顾总会直接批评她能力不足,或者让助理接手她的工作,却没想到他会花这么多时间,耐心地帮她梳理问题、拆解逻辑、协调资源。
不知不觉间,时间已经过了午夜十二点。窗外的夜色更浓了,城市的灯光依旧璀璨,会议室里的白板上却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文字和图表,像一张指引方向的地图。
顾宇轩放下手中的马克笔,看了看手表,对苏晚说:“现在思路清晰了吧?按照这个框架,把方案重新整理一遍,重点突出定位逻辑和执行细节,资源协调的部分,我会让我的助理帮你对接商超和设计部,推进相关事宜。”
苏晚用力点点头,眼睛里闪烁着感激的光芒,声音带着难以掩饰的激动:“谢谢顾总!真的太感谢您了!如果不是您,我现在还不知道该怎么办。”
“不用谢,”顾宇轩微微颔首,语气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在一次次拆解和实践中积累起来的。这次我帮你梳理逻辑,下次再遇到类似的情况,你就知道该如何应对了。”
他顿了顿,补充道:“工作再忙,也要注意劳逸结合。方案整理得差不多就早点回去休息,明天还有硬仗要打。”
“好的,顾总您也早点休息!”苏晚连忙说道。
顾宇轩转身走出会议室,脚步依旧沉稳。苏晚看着他的背影,又看了看白板上清晰的方案框架,心里充满了温暖和力量。她回到自己的工位上,打开电脑,按照顾宇轩梳理的逻辑,开始重新整理方案。这一次,她没有了之前的慌乱和迷茫,手指在键盘上飞快地敲击着,思路清晰,下笔流畅。
夜色渐深,创科大厦23层的灯光依然亮着,只是这一次,苏晚的工位前,不再是压抑的啜泣,而是专注的身影和敲击键盘的清脆声响。白板上的那些文字和图表,像一束微光,照亮了她前行的道路,也让她明白了一个道理:遇到困难时,与其陷入情绪的内耗,不如静下心来拆解问题,找到核心逻辑,一步步推进解决。
而顾宇轩回到办公室,并没有立刻离开。他打开电脑,给助理发了一条消息,让他明天一早对接商超和设计部,协助苏晚解决资源协调的问题。做完这一切,他才拿起外套,走出办公室。
电梯下行时,顾宇轩看着窗外飞逝的城市夜景,脑海中闪过苏晚刚才感激的眼神。他想起自己刚入职场时,也曾遇到过类似的困境,是当时的领导耐心地引导他、帮助他,才让他一步步成长起来。如今,他也希望能用自己的方式,帮助那些有潜力、肯努力的年轻人。
有时候,真正的帮助不是直接代劳,而是教会对方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像那块白板上的逻辑链,不仅梳理了方案的思路,更照亮了一个年轻人的成长之路。
苏晚一直忙到凌晨两点,终于完成了新品上市推广方案V9版本。看着屏幕上逻辑清晰、内容详实的ppt,她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释然的笑容。她将方案保存好,发送给领导和顾宇轩的邮箱,然后收拾好东西,走出了办公区。
凌晨的街道格外安静,微风拂过脸颊,带着一丝凉意。苏晚抬头望向天空,星星比刚才更加明亮了。她知道,明天的方案汇报还有很多挑战,但她不再畏惧,因为她已经找到了应对问题的方法和勇气。
而顾宇轩在收到苏晚的邮件后,简单浏览了一遍方案。看到方案中清晰的定位逻辑、合理的渠道分配和详细的执行计划,他满意地点了点头。这个年轻女孩的学习能力和执行力超出了他的预期,假以时日,一定能成为市场部的中坚力量。
他关掉电脑,起身离开办公室。夜色中,创科大厦的灯光渐渐熄灭,但那些在深夜里被点亮的希望与成长,却像星星一样,在城市的夜空中闪耀着持久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