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四十八年夏的常州,毒辣的太阳烤得地面发烫,运河里的水浅得能看见河底的淤泥 —— 往年这个时候,运河上的漕船能并排走三艘,如今连一艘船过都要纤夫在岸边拉着纤绳,一步一挪地往前蹭。农户王二柱蹲在自家旱田边,粗糙的手掌抚过干裂的土地,指缝里塞满了黄土,几株玉米苗蔫头耷脑地垂着叶子,叶子边缘已经卷成了焦黄色。他叹了口气,起身往家走,土坯房的烟囱里没冒一丝烟,屋里传来老母亲的咳嗽声和女儿小花的哭闹。
“爹,我饿…… 我想喝玉米粥……” 六岁的小花拽着王二柱的衣角,小脸蜡黄,嘴唇干裂得渗出血丝。王二柱摸了摸女儿的头,又看了看躺在土炕上的老母亲 —— 母亲受了暑气,发着高烧,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家里的半袋糙米,是三天前从邻居家借的,现在只剩碗底那么一点了。他揣着仅有的 1000 文钱,钱袋被他攥得发皱,匆匆往城里的粮铺跑,心里盼着能买点米回来,救救女儿和母亲。
可到了粮铺门口,王二柱却被两个膀大腰圆的家丁拦在了外面。粮铺掌柜刘三斜靠在柜台边,手里把玩着一把紫檀木算盘,算盘珠被他拨得 “噼啪” 响,嘴角带着冷笑:“王二柱,怎么?还想按上个月 800 文的价买米?现在可不是时候了 ——3000 文 1 石,少一文都别想进门!”
“3000 文?” 王二柱吓得后退一步,脚底下的石子硌得他生疼,“刘掌柜,你这是抢钱啊!俺们农户一年到头种粮,也赚不到几贯钱,3000 文够俺家吃三个月了!”
“抢钱?” 刘三站起身,走到门口,居高临下地指着街上的流民 —— 流民们穿着破烂的衣裳,有的抱着孩子,有的拄着拐杖,围着粮铺的门口打转,眼里满是绝望,“你看看外面,多少人等着买米?旱灾还要持续到秋收,到时候 5000 文 1 石都买不到!你要是没钱,就去抢啊,看看官差会不会饶了你!” 说完,他还故意让家丁把粮铺的门帘掀开,露出里面堆积如山的米袋,米袋上印着 “刘记” 的字样,在太阳底下晃得人眼晕。
王二柱攥紧手里的钱袋,指节都泛了白,看着粮铺里的米袋,又想起家里饿晕的女儿和生病的母亲,眼泪差点掉下来。他知道,刘三是常州最大的粮商,联合了江南的 8 个粮商,半个月前还派人假扮流民,在运河边拦截了朝廷的 3 船赈灾粮 —— 那天他去河边挑水,亲眼看见刘三的家丁把赈灾粮卸到了自家的粮库里,还威胁他不准说出去。现在这些粮商囤了十几万石粮,就是要趁旱灾抬价,榨干农户的血汗钱。
瑞祥号常州分铺的掌柜周明远,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他站在分铺的二楼,透过窗户看着粮铺门口的闹剧,手里的毛笔飞快地在纸上写着,密报里除了 “常州流民超 5000 人,3 个村落因粮荒准备联名请愿”,还特意加了一句 “刘三粮库昨日新卸粮 2000 石,粮堆高至屋檐,恐有霉变风险”。写完后,他把密报塞进油纸袋里,交给最信任的伙计:“快马送京城,亲手交给江大人,路上别耽误!”
御书房里,胤禛看着密报,手指在案上敲得 “笃笃” 响,脸色凝重得能滴出水来。户部尚书徐大人站在一旁,急得直跺脚:“皇上,国库的存粮仅够京畿三个月,调粮到常州至少需要 20 天,运河水浅,漕船走得慢,恐怕远水救不了近火啊!”
前礼部侍郎李大人也站出来,手里捧着一本《大明会典》,语气强硬:“臣请派京营去常州镇压流民!《大明会典》有云,‘民变初起,当速镇压,以防蔓延’,现在不压下去,等他们闹起来,烧了粮铺、冲了官府,新政就全完了!”
“镇压?” 江兰皱起眉头,往前走了一步,身上的墨色布袍随着动作轻轻晃动,“李大人,你可知流民为何聚集?他们是因为饿肚子,是因为粮商囤粮抬价,不是因为想反朝廷!你派军队去镇压,用刀枪对着饿肚子的百姓,只会让他们更恨朝廷,到时候真的民变,谁能收拾?” 她转向胤禛,递上一份早已准备好的方案,方案上还沾着些许墨迹,显然是刚修改完的,“皇上,瑞祥号在江南有储备粮,兰馨银行有资金,咱们可以建‘平准基金’—— 用储备粮按成本价抛售稳市价,用银行低息贷促粮商收储,双管齐下,不出三个月,定能稳住粮价。”
胤禛接过方案,手指抚过 “储备粮分布” 那一页,眼睛一亮:“兰丫头,你说的储备粮,够不够常州用?会不会影响其他地方的供应?”
“够!而且不会影响其他地方!” 江兰肯定地说,“大宝之前按‘丰储歉用’的策略,在江南设了 6 个储备粮仓,常州仓有 3 万石,苏州仓有 5 万石,杭州仓有 4 万石,都是去年秋收低价收的 —— 去年江南丰收,农户卖粮难,瑞祥号按 600 文 \/ 石的价收了 20 万石,比市场价还高 50 文,农户们都愿意卖。现在按‘成本价 + 10% 利润’抛售,660 文 \/ 石,比刘三的价低 78%,足够常州百姓吃三个月。其他粮仓的粮不动,不会影响供应。”
胤禛立刻准了方案,还特意下了一道圣旨:“江南各省配合瑞祥号调粮,兰馨银行专款专用,谁敢阻挠平准基金,以‘延误民生’治罪!”
三日后,江兰带着丫蛋、小宝和 20 名兰馨学院的算术生,乘坐快马抵达常州。刚到常州城外,就看见大宝带着 15 艘漕船在运河边等候 —— 漕船的船身吃水很深,装满了粮食,每艘船的船头都站着 5 名京营士兵,士兵们穿着青色的便装,腰间别着腰刀,眼神警惕地盯着周围。“姑母,运河水浅,漕船走得慢,我让纤夫们连夜拉船,才赶在今天到。” 大宝擦了擦额头的汗,黝黑的脸上满是疲惫,“江大伯还从常州周边调了 50 名士兵,沿运河巡查,昨天还抓了两个刘三的探子,他们想在夜里凿船,被士兵们当场抓住了。”
江兰点了点头,看着漕船上的粮食,心里踏实了不少:“辛苦你了,先把粮卸到瑞祥号的仓库,明天一早就开销售点。”
第二天一早,常州的 10 个 “瑞祥平准粮销售点” 准时开门。每个销售点都挂着一块醒目的木牌,木牌是用梨木做的,上面用红漆写着 “瑞祥平准粮:660 文 \/ 石,凭户籍簿限购 2 斗 \/ 次”,字体又大又清晰,连不识字的农户都能让算术生念给他们听。算术生们坐在临时搭的木桌后,手里拿着 “购粮台账”,台账上画着格子,每一格都写着 “姓名、住址、户籍号、购粮量、日期”,遇到不会写字的农户,就用画押代替 —— 有的农户画个圈,有的画个十字,算术生们都认真地记下来,防止有人重复购粮。
江老实也在销售点帮忙,他穿着粗布短褂,手里拿着一把竹筛,每一袋粮都要筛一遍,把里面的杂质筛掉,再用秤称一称:“这粮是给百姓吃的,不能有沙子,也不能缺斤短两。” 有个农户买了 2 斗粮,觉得袋子轻,江老实就把粮倒在秤上,秤砣压得秤杆翘了起来:“你看,2 斗 4 升,多给你 4 升,家里有孩子,多吃点饭。” 农户感动得连连道谢,拿着粮袋高高兴兴地走了。
王二柱是第一个来买粮的。他拿着户籍簿,户籍簿的纸都快磨破了,上面写着他家 5 口人 —— 他、老母亲、妻子和两个孩子,妻子去年因病去世了,现在就剩他和老母亲、小花。他递上 132 文钱,算术生核实后,给他装了 2 斗米(24 斤),米是新碾的,还带着淡淡的米香。王二柱摸着沉甸甸的米袋,激动得手都抖了,眼泪掉在米袋上,晕开一小片湿痕:“谢谢江大人!谢谢瑞祥号!俺家小花有救了!俺娘也有救了!”
消息很快传遍了常州的大街小巷。流民们纷纷拿着户籍簿来买粮,有的农户还特意从几十里外的村子赶来,看着 “660 文 \/ 石” 的低价,脸上的恐慌渐渐散去。刘三派来的家丁,刚到销售点门口就闹了起来,一个家丁抢过农户的粮袋,扔在地上:“谁让你们买瑞祥的粮?刘掌柜的粮才是好粮!” 话音刚落,京营士兵就冲了上去,把家丁按倒在地,绳子捆得结结实实。江兰站在销售点前,对着围观的百姓说:“乡亲们,瑞祥号的储备粮会一直供应,直到粮价回落。谁要是敢拦截粮船、哄抬物价,不管他是粮商还是家丁,朝廷定不轻饶!”
与此同时,兰馨银行常州支行也忙了起来。支行就设在瑞祥号分铺旁边,门口挂着 “平准专项贷办理点” 的牌子,丫蛋带着 3 名柜员和 5 名算术生,正在给诚信粮商办理贷款。张记粮铺的张掌柜,是第一个来申请贷款的 —— 他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蓝布长衫,手里拿着一个布包,里面装着近三年的缴税记录和一本账簿。“江大人,俺这三年从没欠过税,去年灾年,俺还赊了 50 石粮给农户,现在还没要回来。” 张掌柜把布包递给丫蛋,语气有些紧张,“俺想申请贷款,收点农户的余粮,按 800 文 \/ 石售,不赚黑心钱。”
丫蛋接过布包,仔细翻看着缴税记录,又看了看账簿 —— 账簿上记得清清楚楚,每一笔赊粮都写着农户的名字和日期,没有一笔涂改。“张掌柜,你符合条件,我们批你 2500 贯贷款。” 丫蛋把贷款凭证递给张掌柜,又拿出一份协议,“这是贷款协议,上面写着你要按 700 文 \/ 石收农户的余粮,按 800 文 \/ 石售粮,要是超价,银行会收回贷款,还要追责。我们还会派算术生驻你的粮铺,每天核对收储和售粮数,你看可以吗?”
张掌柜连连点头,接过贷款凭证,激动得声音都有些发颤:“可以!可以!俺一定按规矩来!囤粮赚的是黑心钱,不如这样稳当,还能得百姓的好名声。”
拿到贷款后,张掌柜立刻在粮铺门口贴了告示,告示是用红纸写的,上面写着 “收粮 700 文 \/ 石,售粮 800 文 \/ 石,童叟无欺”。农户们纷纷把家里仅存的余粮卖给张掌柜,有的农户家里只剩几十斤粮,张掌柜也按价收,还多给几文钱当脚力费。农户们用卖粮的钱去瑞祥号买低价粮,有的还能剩下几文钱,给孩子买块麦芽糖,常州的粮市渐渐活了起来。
刘三看着这一切,气得在粮铺里摔了算盘,算盘珠撒了一地。他囤的 3 万石粮,因为常州最近多雨,粮堆里已经开始霉变,粮堆表面长出了绿色的霉斑,还冒着热气。手下的家丁们也开始抱怨:“掌柜的,粮都发霉了,再囤下去,就全烂了!而且张掌柜的粮卖得便宜,咱们的客户都去他那儿了,这几天一粒粮都没卖出去!”
刘三却不肯认输,他坐在太师椅上,喝着茶,嘴硬道:“我就不信,瑞祥号的粮能一直供应!等他们的粮卖完了,米价还是我说了算!”
可他没想到,江兰早就摸清了他的底细。小宝带着两个算术生,在瑞祥号常州分铺的账房里翻了三天,终于找到了刘三去年秋收的购粮记录 —— 记录上写着,刘三以 400 文 \/ 石的低价,从农户手里收了 5 万石粮,还欠了不少农户的粮钱没给。现在他的粮库里还剩 3 万石,已经霉变了 10%,按市场价卖,不仅赚不到钱,还要亏本。“姑母,刘三的粮要是再囤半个月,就全烂了,一文钱都卖不出去。” 小宝把购粮记录递给江兰,脸上满是笃定。
江石头很快就派士兵围住了刘三的粮库,粮库的门口贴了一张告示,告示是用黄纸写的,上面盖着常州知府的大印:“限刘三 3 日内按 800 文 \/ 石售粮,将欠农户的粮钱还清,否则没收霉变粮充公,并处以囤粮罚款 500 贯,革去粮商资格!”
刘三站在粮库门口,看着里面霉变的粮食,又看着外面围得严严实实的士兵,心里终于慌了。手下的家丁们也劝他:“掌柜的,别扛了,再扛下去,咱们就什么都没了!” 刘三叹了口气,终于服软了,他让人把粮库的门打开,按 800 文 \/ 石的价格,把剩下的 2.7 万石粮全卖了出去,还还清了欠农户的粮钱 —— 这一趟,他不仅没赚到钱,还亏了 200 贯,心里别提多憋屈了。
一个月后,常州的粮价从 2000 文 \/ 石降到了 1200 文 \/ 石;两个月后,降到了 900 文 \/ 石;第三个月,彻底回落至旱灾前的 800 文 \/ 石。流民们大多回了家,开始补种耐旱的玉米 —— 江兰从美洲探路队的物资里,调来了 1000 斤耐旱玉米种,这种玉米种能在干旱的土地里生长,还能抵抗蝗虫。她还派了研修班的学员苏敏去教农户种植,苏敏是江南人,懂耐旱作物的种植技术,她带着农户们在地里选种、浸种,还教他们 “起垄保墒” 的方法:“每垄要起 3 尺宽、1 尺高,这样能留住雨水,防止太阳把土晒干。每穴种 2 粒种子,间距 1 尺,这样玉米苗能长得壮,不会争阳光和养分。”
王二柱也种了 2 亩玉米。他跟着苏敏在地里起垄,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淌,却笑得合不拢嘴:“有了这玉米种,今年秋收就能有收成,再也不怕旱灾了。” 苏敏还帮他在玉米地旁边种了几棵南瓜,说:“南瓜能爬藤,和玉米一起种,能挡住太阳,保住地里的水分。”
小花的病也好了,每天都去兰馨学院常州分院的 “扫盲班” 读书。她背着一个小布包,里面装着算术本和毛笔,算术本上写着 “1 石米 = 120 斤,660 文 \/ 石”,字写得歪歪扭扭,却很认真。她抬头对王二柱说:“爹,我以后要学江奶奶,帮百姓解决困难,让大家都能吃饱饭。”
江南的粮商们,也渐渐规范了起来。8 大粮商中,有 6 家加入了 “平准联盟”,按 “收储 - 售粮” 的流程运营,兰馨银行给他们提供长期低息贷款,还帮他们联系农户,解决收粮难的问题;刘三虽然没加入联盟,但也不敢再囤粮,按市场价售粮,还主动把粮价降到了 780 文 \/ 石,生怕再被朝廷追责。
江兰看着常州渐渐恢复生机,心里满是踏实。她站在瑞祥号的储备粮仓前,看着粮工们正在通风翻粮,粮工们穿着江王氏特意做的防潮工作服 —— 工作服是用粗布做的,里面缝了一层油纸,能防粮堆里的潮气,袖口和裤脚都收紧了,还加了两个口袋,方便放工具。“姑母,我想把江南的 6 个储备粮仓,扩到 20 个,覆盖华北、西北,每个粮仓都设‘丰歉预警’—— 小宝已经画了‘降雨量 - 粮价’联动表,降雨量低于常年 50%,就自动启动储备粮抛售,不用等朝廷下令。” 大宝递上一份 “储备粮体系升级方案”,方案上还画着粮仓的设计图,每个粮仓都加了通风筒和防潮层。
江兰点了点头,又补充道:“再从火耗银里拨 5%,注入兰馨银行的‘平准基金专户’,作为‘平准贷’的本金。以后不管哪里闹粮荒,咱们都能快速响应。还要设‘粮商信用库’,把‘是否参与平准’纳入信用评级,A 级粮商能获‘无抵押平准贷’,让诚信粮商有更多支持。”
夕阳落在储备粮仓的屋顶上,金色的光洒在江兰的身上。她今年 59 岁,鬓边的银丝在阳光下闪着光,却觉得比年轻时更有力量 —— 平准基金不仅稳住了粮价,更稳住了百姓对新政的信任。
“姐姐,苏敏从西北发来奏报,说西北的粮商最近和八爷党旧部有往来,可能在囤粮,还截了几车运往军屯的粮食。” 丫蛋拿着奏报跑过来,脸上带着担忧。
江兰接过奏报,眉头皱了皱,手指在奏报上轻轻敲击:“让柱子和赵谦(研修班学员,驻凉州)多留意,先查清楚西北粮商的囤粮情况,咱们的平准基金,随时能调到西北去。绝不能让八爷党借粮荒闹事。”
御书房的钟声,仿佛跨越千里,传到了常州。江兰握紧手里的 “平准基金手册”,手册上写着 “民生为本,丰歉相济” 八个字,这是她特意加的。她心里默念:“再拼一年,等美洲的新作物种子回来,等平准基金覆盖全国,我就能放心退休了 —— 到时候,我要看着每一个百姓,在灾年也能吃得上饭,在丰年也能笑得出来。”
粮工们翻粮的声音,夹杂着远处农户的笑声和玉米苗生长的 “沙沙” 声,在常州的暮色里回荡。江兰知道,平准基金只是新政的又一块基石,只要民生的根基稳了,大清的改革,就能一直走下去,走得更远、更稳。
欲知下文如何,请先关注收藏点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