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三十四年夏的兰馨学院西院,褪去了春日的嫩柳,换上了浓荫的槐叶。往日用来读书的庭院,如今被改造成了一片热闹的特训场 —— 东侧的空地上立着十具桑木箭靶,靶心涂着朱红,箭靶旁拴着十匹温顺的骟马,马背上铺着江王氏特意赶制的骑射劲装;西侧的正房被隔成 “模拟谈判厅”,里面摆着两张长桌,桌上放着仿制的外邦国书、通商账本,连墙上都贴着小宝画的 “朝鲜、英国疆域与贸易需求图”;廊下的架子上,整整齐齐码着江兰改编的《大清适用万国公法》,每本都用红笔圈出了重点条款。
首批女学员们站在庭院中央,看着眼前的布置,眼里满是新奇又紧张的神色。张书瑶穿着淡蓝色劲装,手里攥着马鞭,指尖微微发颤 —— 她自小在书房长大,连马都没骑过几次,更别说射箭了;身旁的娜仁则显得从容许多,蒙古姑娘自小在马背上长大,此刻正伸手抚摸马鬃,眼里闪着跃跃欲试的光;苏湄抱着那本《万国公法》,已经开始小声背诵 “外使入大清境,需先呈国书,不得私带违禁品” 的条款。
江兰走过来时,江石头正检查箭靶的稳固性。他穿着京营的校尉服,手里拿着一把牛角弓,见江兰过来,笑着说:“妹,这些箭靶都按京营的标准立的,箭也是钝头的,姑娘们练着安全。” 江兰点头,转向学员们:“今日起,咱们的特训正式开始。外交不是只靠嘴说,得能骑马护文件,能懂规矩守原则,还能在谈判桌上不落下风 —— 这三项,一项都不能少。”
第一项特训是骑马射箭,江石头当教官。他先示范骑马:“左手握缰,四指在前,拇指在后,身子坐直,脚跟踩实马镫,别怕,这些马都驯熟了,不会乱蹦。” 说完,他翻身上马,缰绳一拉,马慢慢走了起来,姿态稳如泰山。
娜仁第一个上前,她不用江石头扶,踩着马镫轻轻一跃就上了马,缰绳一抖,马就小跑起来,绕着箭靶转了一圈,引来学员们的掌声。“娜仁姑娘骑术好,” 江石头赞道,“接下来学射箭 —— 拉弓时,左手托弓,右手拉弦,眼睛盯着靶心,呼气时放箭。” 他递过一把牛角弓,娜仁接过,拉弦、瞄准、放箭,动作一气呵成,箭虽没中靶心,却也落在了八环的位置。
轮到张书瑶时,她犹豫了半天,才在江石头的搀扶下上了马。马刚走了一步,她就吓得尖叫起来,身子晃得像风中的柳条,差点摔下来。江石头赶紧扶住她:“别怕,身子贴紧马背,跟着马的节奏动,别僵着。” 他牵着马走了一圈,又一圈,张书瑶的呼吸渐渐平稳下来,脸上的害怕也少了些。
学射箭时,张书瑶的胳膊没力气,拉弓都费劲。江石头教她 “用腰劲带臂劲”,还找了把轻些的木弓给她。她练了一下午,胳膊酸得抬不起来,终于有一箭落在了靶上 —— 虽然只是五环,可她还是激动得红了眼:“我射中了!我真的射中了!” 江兰走过来,递上一块手帕:“慢慢来,你今日能上马不摔,还射中靶,已经比昨天进步多了。”
傍晚休息时,江王氏送来熬好的绿豆汤。她看着张书瑶胳膊上的红印,心疼地说:“姑娘们受苦了,我明日再给你们做些护腕,练射箭时能护着点胳膊。” 张书瑶接过绿豆汤,小声说:“谢谢江伯母,这点苦不算什么,我一定要学会骑马射箭,不能给女外交官丢脸。”
第二天的特训是国际公法,江兰亲自授课。她把学员们带到模拟谈判厅,桌上摆着科恩翻译的《万国公法》原本,还有她改编后的抄本。“这《万国公法》是西洋的规矩,但咱们不能照搬,得改成适合大清的,” 江兰翻开抄本,指着其中一条,“比如西洋说‘外使有治外法权’,但在大清不行 —— 去年东印度公司的约翰走私鸦片,照样被咱们扣押,这就是‘外使需遵大清律’的原则,不能让步。”
她举了个实例:“之前朝鲜使者来京,带了十箱人参当贡品,却在箱子里藏了二十匹私盐,想偷税。按咱们改编的公法,‘贡品中不得夹带私货,违者没收私货,还得补交所欠税款’,最后朝鲜使者不仅交了私盐,还补了三百两税银 —— 这就是公法的用处,既守规矩,又不让大清吃亏。”
苏湄突然举手:“江先生,要是外使说‘不知道有这条规矩’怎么办?” 江兰笑着回答:“所以咱们要在他们入境前,就把改编后的公法译成外邦文字,交给他们看;谈判时,再把条款一条一条讲清楚,让他们没理由推脱。你算术好,以后谈判时,算税款、算贸易差价的事,就交给你了。” 苏湄点点头,把这条记在了本子上。
接下来的日子,特训越来越紧张。早上练骑马射箭,张书瑶从 “能慢走” 到 “能小跑”,射箭也能稳定在七环;娜仁的骑射更精进了,能在马小跑时射箭,还能射中九环。下午学公法和商业谈判,江兰用自己和东印度公司谈生丝的经历,教她们 “抓痛点”:“英商需要咱们的生丝造绸缎,这是他们的痛点;咱们需要他们的棉花,这是咱们的筹码。谈判时,要先点出他们的痛点,再提咱们的要求,比如‘你们若按联盟价收生丝,咱们就多给你们运棉花’,这样既守了原则,又留了余地。”
为了让学员们实战,江兰还找了兰馨学院的男学员扮演 “外国使臣”,模拟各种刁难场景。一次模拟 “朝鲜使者求购大清茶叶,却要求降低三成价格”,娜仁扮演外交官,一开始态度强硬:“茶叶价是联盟定的,不能降!”“朝鲜使者” 立刻说:“若不降,我们就去买日本的茶叶!” 娜仁顿时没了话说,站在原地不知所措。
江兰赶紧叫停,点拨道:“别被他吓住。朝鲜人喜欢喝咱们的龙井,日本茶叶味道不一样,他们只是吓唬你。你可以说‘若贵国诚心购买,咱们可以附赠五十斤茶种,教你们种茶,这样你们以后就不用总买茶叶了’—— 既没降价,又给了好处,他就不会再坚持降价了。” 娜仁听了,茅塞顿开,重新谈判时,果然顺利达成了协议。
还有一次模拟 “英使称鸦片是药材,要求大清开放鸦片贸易”,张书瑶站出来反驳:“按《万国公法》,‘有害百姓健康的物品,不得通商’。我们有医案证明,吸食鸦片会让人瘦得皮包骨头,还会卖妻鬻子,这不是药材,是毒物!若英方真觉得是药材,为何不先在英国推广,反而要卖到大清来?” 她还拿出秋杏整理的 “鸦片成瘾者医案”,一条条念给 “英使” 听,说得 “英使” 哑口无言。
江兰在一旁点头,等谈判结束,她补充道:“书瑶说得好,但还能更灵活些。你可以加一句‘若英方愿意销毁印度的罂粟田,证明鸦片是药材,咱们可以请太医院验证 —— 但只要罂粟田还在,鸦片就绝不能进大清’,这样既坚持了原则,又把难题抛给了对方,让他们没话说。” 张书瑶赶紧记下,下次模拟时,果然用这个办法 “赢” 了 “英使”。
特训进行到一个月时,胤禛特意来兰馨学院视察。他先看了骑马射箭,见张书瑶骑着马,在跑动中射箭,箭稳稳落在八环的位置,惊讶地说:“没想到张尚书的孙女,不仅书读得好,骑射也这么厉害!” 又去看模拟谈判,正好赶上 “英使” 刁难 “大清为何只许自己卖丝绸,不许英商卖羊毛制品”,娜仁从容回答:“大清从未不许英商卖羊毛制品,只是英商的羊毛制品质量差,价格还高,百姓不爱买。若英商能提高质量,降低价格,咱们很乐意让你们在互市上卖 —— 这是公平贸易,不是限制。”
胤禛听了,忍不住拍手称赞:“说得好!外交就该这样,既不卑不亢,又讲道理。江兰,你把这些姑娘教得好啊!” 他当场让人取来十枚 “外交预备印”,分给学员们:“好好练,等你们学好了,朕就派你们去跟外邦交涉,让他们看看大清女子的本事!”
学员们接过印章,激动得热泪盈眶。张书瑶捧着印章,对胤禛说:“谢皇上信任,臣定不负所望,为大清争光!” 娜仁也单膝跪地:“臣愿为大清的外交,赴汤蹈火!”
特训结束那天,江兰给每个学员送了一本 “谈判手札”,里面记着她这些年的谈判经验:“遇强硬外使,别硬碰,先找他们的需求;遇狡猾外使,别被绕晕,始终盯着自己的目标;遇友善外使,别放松,该争的利益一分都不能让。” 她还特意叮嘱:“外交不是一个人的事,你们十个人要互相帮衬,书瑶懂文,娜仁懂骑射,苏湄懂算术,取长补短,才能把事办好。”
夕阳下,学员们在庭院里练习骑马,马蹄声、笑声交织在一起。张书瑶骑着马,和娜仁并驾齐驱,射箭时还能互相提醒 “瞄准靶心”;苏湄坐在谈判厅里,正和其他学员模拟 “算贸易差价”,笔尖在账本上飞快地动着。
江兰站在廊下,看着她们的身影,心里满是欣慰。她想起刚穿越时,自己还是个连粗活都做不好的包衣丫头,如今却能培养出一批女外交官,让大清的外交多了一股新力量。她知道,这些姑娘们很快就会走上外交舞台,用她们的智慧和勇气,打破外邦对大清女子的偏见,为大清争取更多的利益。
江石头走过来,递给江兰一杯茶:“妹,你看她们现在多有底气,以后肯定能成大事。” 江兰接过茶,望着远处的夕阳:“是啊,这只是开始。以后,会有更多的女子走上朝堂,走上外交场,让所有人都知道,女子未必不如男 —— 大清的未来,需要所有人一起努力,不管是男子,还是女子。”
晚风渐起,吹起庭院里的槐叶,沙沙作响。那十枚 “外交预备印” 在夕阳下闪着光,像十颗希望的种子,预示着大清外交的新未来。而江兰知道,她的使命还没结束,她会继续陪着这些姑娘们,在外交的道路上,一步一步走下去,为大清的安定和繁荣,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欲知下文如何,请先关注收藏点赞!谢谢!